銅奔馬出土真相:鬃毛掉,尾巴斷,脖子7大洞,它是被誰修好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甘肅歷史文化之二十六
中國旅遊標誌——武威銅奔馬
這是一匹神奇的駿馬,它昂首嘶鳴,逸足奔騰,瞬間一足便從飛鳥身上掠過……這個既帶著幾分神話味道,也帶著些許幻想的場景,被一千多年前的工匠,用他們智慧完美展現了出來。
於是,便有了中國旅遊標誌銅奔馬。
銅奔馬,1969年9月22日,出土於武威雷台漢墓。
整件器物高34.5厘米,身長40厘米,寬10厘米,重7.15公斤,力學和藝術完美結合的國寶級文物。
如今,這件國寶級文物,作為中國旅遊標誌向全世界展現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
這件國寶究竟是怎樣被人們發現的呢?
時光回溯到1969年9月22日。
這天,武威縣新鮮人民公社新鮮大隊第13生產隊的村民在正在挖防空洞。
誰知頭碰到了磚上。
當村民挪開磚頭後,一座墓室赫然出現在人們面前。
大隊幹部隨即趕到了現場,膽大的人們打著手電,提著馬燈,進入墓內,結果發現了不少寶貝,最為顯眼的是一組銅車馬。
幸運的是文物得到了幹部們的保護,各種殉葬品被送到了大隊部。
不久,甘肅省博物館考古學家魏懷珩等人也專程趕往武威雷台漢墓實地考察。
據村民的敘述,銅車馬武士儀仗俑及銅奔馬,都陳放在前室右耳室及門外二層台上。
後來,經過考古專家的匯報,人們認識到武威雷台漢墓中文物的價值,將這些文物調運到省上。
調運前,魏懷珩等人又對墓室進行了清理,又發現了銅鎮墓獸等文物,還在墓道兩側發現了壁畫。
一個驚世發現,就此出現在人們面前。
銅奔馬能有今天的聲譽,這還要感謝郭沫若。
是郭沫若的大大力推薦,銅奔馬才從眾多銅車、銅馬脫穎而出,走入全國展覽會,從而讓銅奔馬走向了世界。
據說,郭沫若看到銅奔馬後,連聲說 「太好了,太美了,真有氣魄!」
銅奔馬出土後,甘肅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對它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考證。
最初人們依據墓葬中明代瓷器殘片,有將墓葬定為明代的想法,但隨著研究深入,尤其是對「四出五銖錢」和「左騎千人官」的研究,一部分人認為,這是漢魏晉時期的墓葬。
也有些人認為,應該是東漢晚期的墓葬。
至今,關於銅奔馬的斷代問題依舊存在爭論。
今天,人們看到的銅奔馬的樣子,騰空而來,瀟洒俊逸,一往無前。
其實,銅奔馬剛剛出土時並不是我們看到的這個樣子。
那時,銅奔馬滿目瘡痍:馬頭上有幾綹鬃毛掉了,頸部一平方厘米大小的孔洞有7個,馬尾斷了,3個馬蹄空著。
人們決定請人維修,這可不是一般的任務,幾經周折,任務落到了文物修復專家趙振茂的頭上。
當年,趙振茂先生依據秦漢時期騎馬作戰激烈,對戰馬質量要求頗高的歷史記載,憑藉高超技藝使其恢復原貌。
他首先用銅銼把馬頭上的鬃毛和馬尾斷碴處銼新銼亮,銼出焊接坡口,其次將折斷的鬃毛和斷尾與原器處理好的碴口對齊焊接。
經過補配馬頸上的孔洞、咬舊、填縫、做銹、補填空馬蹄等工藝,才使銅奔馬恢復了原來的模樣。
銅奔馬在北京參加完展覽後。
1973年11月20日,郵電部發行編號為66至77的《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文物》一套,共12枚,編號為「71」的第6枚就是銅奔馬,它首次飛上「國家名片」。
1983年10月5日,國家旅遊局正式發布公告,確定其為國家旅遊圖形標誌。
銅奔馬出土後,人們一度認為銅奔馬或許是絕無僅有的。
實際並非如此,類似於銅奔馬造型的器物曾多次出現。
2007年5 月15 日至5 月19日,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城區西郊,搶救性清理髮掘了一座魏晉時期墓葬。
竟然出土了造型與銅奔馬相似的陶馬。
這匹陶馬長
58.5厘米,高42厘米,泥質灰陶。
這匹陶馬由馬身、四腿及足踩的飛燕分別雕塑燒制後組裝為一體。
它馬背飾鞍,長尾飄舉,三足騰空,右後足踏一展翅飛翔、回首驚顧的飛燕。
陶奔馬造型雖比不上銅奔馬精美,但造型、動態、騰空的三足及踏于飛燕背上的右後蹄均與銅奔馬如出一轍。
這從一個惻面說明,在魏晉時期,河西地區流行著這種表現馬的速度的藝術造型。
銅奔馬,既是當時河西走廊名馬的寫照,也是當時社會生活的真實見證。
它工藝造型令人驚嘆,它的所隱藏的秘密,依舊令人難分難解。
王文元(蘭州老王)原創作品,非經授權,謝絕任何形式轉載
各位朋友:您的學識、見聞、經歷以及與之有關的文字,
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史地:與西北歷史、地理有關的新觀點新發現;
-
文學:詩歌、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
-
收藏:藏品故事、藏品研究、真偽識別;
-
藝術:書畫、攝影、雕刻等的創作體會及作品;
-
書介:各種圖書的推薦及評論
-
體驗:各種體驗類文章,如登山、飲食、手工、養殖等等
您可以留言,也可電話告知,也可發郵件。
敦煌文博會宣傳周:樂兔視角 潛入漢墓盜取馬踏飛燕
【每日甘肅網「走一帶一路 探文博盛會」網絡宣傳周】樂兔視角:潛入漢墓盜取馬踏飛燕——我鏡頭下的甘肅系列之十一作者:朱文鑫喜歡旅遊的人,一定知道這個標誌——馬踏飛燕。這個成為中國旅遊標誌 的馬踏飛...
千年古墓出土「馬踏飛燕」,墓中一口井,讓郭沫若臨死還在惦記
「雷台」地處甘肅省武威城北一公里,它是一座高8.5米,南北長106米,東西寬60米的長方形夯築高台。據史書記載,公元四世紀,武威曾是前涼國的都城,當時的國王張茂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命令人修築了這...
鮮為人知的銅奔馬出土之謎
文物,在博物館中永遠是孤寂的。它們冷漠,沒有生氣,任由人觀賞。然而,那些國寶背後卻往往有著一個個火熱的令人心潮澎湃的故事。國寶級文物銅奔馬的出土,背後就有這樣一個故事。銅奔馬,1969年9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