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一位挖掘定陵的親歷人:第一個進入地宮,至今仍感到害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年是明十三陵之一定陵發掘的60周年,它也是我國唯一一座有計劃進行考古的帝王陵寢。

最近,在紀念定陵發掘六十周年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掘定陵的最後一個親歷人孫憲寶向記者分享那段鮮為人知的挖掘歷史。

那時候才剛剛成年的他,打開緊閉四個世紀的定陵地宮大門,成為進入地宮的第一人。

如今已經79歲高齡的孫憲寶談起那段經歷依然毛骨悚然。

據孫憲寶回憶,當時在進行挖掘計劃時,原定的挖掘對象是長陵,甚至成立了長陵發掘委員會,後來是因為挖掘工作難以繼續,才選擇定陵作為替代者。

孫憲寶當時是和十多個農民一起入選的,最後只留下兩個人,另外還有一位花甲之年的考古專家,人稱"白老",孫憲寶當時就跟著他。

孫憲寶說道:"那時候為了生產隊一天的10個工分,還有每天補貼的兩毛錢,當時什麼工作都得上,那些重活累活都要扛,就那樣大概堅持了三年左右。

"

為了快速尋找進入陵墓的線索,發掘隊里的老師還專門教了孫憲寶拓字的方法。

通過這個方法,孫憲寶很快就找到了通往定陵的線索。

那天,孫憲寶正在定陵附近找字,不經意間看到一個小牌上面寫著幾個字,因為他不識字就叫來白老,白老一看,上面寫的是「隧道門」。

隨後,考古隊又陸續發現了「右道」、「大中」和「左道」字樣的刻石。

考古隊就順著那些線索進行挖掘,曲曲折折三個月才好不容易挖到了一個神秘的小石碑,上刻「此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這個小石碑正是打開定陵大門的『鑰匙』。

他們又順著石碑繼續挖掘,找到了一堵金剛牆,發現牆上有活磚,隊長趙其昌隨即將其拔了出來,金剛牆被打開了一個「圭」形洞口。

孫憲寶說:"把磚拔出來後一直有濃霧噴出,還帶著腐爛潮濕的味道,外面沒有暗箭,裡面不知道有沒有,但還得上。

」 這時候有人提議:不如抓只雞進去,因為雞既然不會瞎刨,也不會弄壞地宮文物。

於是孫憲寶親自去村裡買了一隻公雞回來,隨後將雞扔進金剛牆內,幾天後公雞還能打鳴,他們這才放心。

隊長趙其昌打頭陣,腰拴著粗繩就進了金剛牆,他每走一步,就用鐵鎬在前後左右各敲擊一下,來確保安全。

據孫憲寶回憶:定陵地宮共有七道石門,進入第一道時,幾個工作人員計劃通過反覆推搡,以讓門後的頂門石慢慢離開石門。

那個進去推頂門石的就是孫憲寶,因為他身材最瘦小。

他鑽進去之後,用盡全力移開頂門石,不知不覺間門被推開有兩尺多寬了。

孫憲寶說他當時進入地宮之后里面黑黑的,地上還有些白點,像是腐爛的紙錢。

「心裡特別害怕,特別擔心裏面會有暗箭之類的機關。

這一舉動意味著關閉400多年的地宮大門終於敞開,而孫憲寶也就成為進入地宮的第一人。

在這之後,孫憲寶也一直跟隨考古隊工作,直至清理工作結束。

當年直接參與到挖掘定陵的人後來的遭遇都十分糟糕,其中力主挖掘的北京市副市長吳晗在文革中家破人亡,死前頭髮被拔光。

擔任挖掘指揮工作的鄭振鐸,1958年在出訪阿富汗和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途中,飛機失事身亡;開棺時的攝影師劉德安精神失常上吊了;參與挖掘的考古專家白萬玉晚年神志不清, 腦溢血而亡。

而如今79歲的他卻依然健康開朗,他說:「我不相信那些東西,如今我的兩個女兒也在定陵工作,繼續為國家做著貢獻,自己有時還會過去看看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定陵挖掘為何會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今年是定陵發掘的六十周年。六十年前,作為我國唯一一座有計劃進行考古發掘的帝王陵寢,它曾經轟動世界,然而結果卻令世人無限唏噓。為何選中定陵作為第一個考古對象,又是什麼原因令他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