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的挖掘的過程 實述!成為考古界最大的悲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明定陵的萬曆皇帝地下玄宮的發掘可謂是一波三折,自從1956年5月動工以來,考古隊僱傭大量的民工,耗費一年多的時間,在陵園內的明樓挖了三條約27米深,近百米的深溝。
其實,60年前最早確定發掘的並不是定陵,而是明永樂皇帝的長陵。
後來由於長陵的建造面積實在太大,一時難以找到墓道,考古學家們只好放棄了原來的計劃,決定先找一個小一點的陵墓進行挖掘,等積累一些經驗後在挖掘長陵,在其他十二陵的調查中,他們偶然發現定陵有塌陷漏洞,由此定陵成了計劃的試驗品。
挖掘定陵時遇到機關暗器了嗎?
根據當時參與考古工作的人員後來的描述,傳說中的陵墓的機關、暗器一概沒有,但是難聞的氣體很濃。
根據多年後zh趙其昌一篇回憶文章中的描述了當年的情景「有人說皇帝的陵寢布滿暗箭,箭頭是用毒汁浸泡過的,碰到就送命,又說墓門之後,有上千斤的滑動踏板,稍有不慎,要不粉身碎骨,要不就失足深淵」
公雞探路
還有一種最廣為流傳的的說法「墓室中有小河,河上有小河,八字相合的人才能坐船進到墓室」
對於此類流言的流傳,定陵考古隊認為這些說法很荒謬,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大概是屍體腐爛形成的有毒氣體。
當考古隊站在梯子上從金剛牆上抽開第一塊城磚時,只聽到「撲」的一聲悶響,一股黑色的煙霧從洞中噴射而出,一股霉爛潮濕的氣味頓時瀰漫開來。
過了一會,霧氣由黑變白。
當金剛牆打開一個稍微大的口時後,有人提議先找條狗進去,沒承想,這狗太兇悍,怎麼都不肯進去。
這時,又有人提議,乾脆抓只雞放進去,又不會弄壞裡面的文物。
拿繩子拴住雞爪放進金剛牆內,幾天後,公雞還能打鳴,工作隊這才讓趙其昌腰栓粗繩,第一個走了進去。
為何定陵發掘被稱為考古第一大悲劇?
趙其昌曾感嘆:「損壞沒有發生在發掘之初,而發生在發掘之後,這是萬萬沒有想到的,無不痛心,更無不遺憾,但是遺憾再也無法彌補」
定陵出土的3000多件文物中,絲織是最有價值的。
在定陵的發掘之前,民間和少見到明代的絲織品。
存留至今的實物更是鳳毛麟角。
定陵的整匹絲織品,每卷上都有腰封,寫著尺寸、時間、產地、質地、極為難得。
然而由於經驗的不足,考古隊員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加入軟化劑」,塗抹在半腐的衣物上,過了幾個月就全部變黑,變硬,變脆。
再加上當年的文物庫房太過簡陋,四面漏風,根本談不上恆溫、恆濕、避光,以至於後來出版的考古報告里,大多數呈現支離破碎的損壞狀態。
更大的傷害是,文革期間,以夏鼐為首的考古學家們被迫離開了自己崗位。
已經打開的皇陵就那樣被擱置,大多數的珍貴布料和木料被直接暴露於自然條件下,迅速乾枯腐敗。
萬曆皇帝的金絲楠木棺材被扔到野外,讓農民們劈了當家具。
萬曆和他的兩位皇后的屍骨,更是被一把火燒的乾乾淨淨。
自從1956年定陵發掘以來,十三陵一直沒有專業的文物儲藏室,定陵出土的3000餘件文物在院內普通的平房裡經歷了近60年的寒暑。
直到2015年11月19日,明十三陵「文物大搬家」工作宣布完成,定陵出土的3000多件文物重回「地下」搬入政府斥資3000多萬元修建的地下文物庫。
定陵挖掘為何會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今年是定陵發掘的六十周年。六十年前,作為我國唯一一座有計劃進行考古發掘的帝王陵寢,它曾經轟動世界,然而結果卻令世人無限唏噓。為何選中定陵作為第一個考古對象,又是什麼原因令他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悲劇...
唯一被打開的皇帝陵墓定陵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的陵墓。這裡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孝端、孝靖)。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於長陵西南方,建於1584~1590年(萬曆十二年至萬曆十八年)。但是定陵的發掘確實中國考...
60年前挖掘定陵現場照,教訓慘痛,從此國家決定再也不做一件事
我國目前對於考古的政策是, 能不動土就不動土,能推後挖掘就推後挖掘。為什麼這麼做呢?這是基於60年前挖掘明朝的一個帝王陵的悲劇得出的慘痛教訓。這個陵墓就是定陵。明定陵是明十三陵中一座被發掘了的陵...
這麼多寶貝都毀了!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十三陵是明朝皇帝下葬之所,這裡埋葬了十三位明朝皇帝,還有皇后,皇子,妃子等百餘人。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墓群,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景區。清朝東陵幾乎已被毀於一旦,現存的中國各代皇帝陵墓中,...
明十三陵開挖過程中所發生的詭異事件 至今仍然無法解釋
上世紀五十年代,時任北京副市長的郭沫若提出了一個方案,那就是挖掘明十三陵,可正當專家花費了一年的時間翻開了定陵之後,卻不敢繼續發掘了,原因很複雜,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發生了太多詭異的事,並且還絡繹不...
既不幸又幸運的明代陵墓,考古隊發掘3天被迫撤離,結局影響深遠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在距離北京昌平城區十餘公里處,有一座天壽山,大名鼎鼎的明十三陵就坐落於此。自明成祖朱棣於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修建長陵起,直至崇禎皇帝朱由檢下葬為止,這座...
考古學家挖掘定陵,怪事不斷,進去發現大量奇珍異寶
在明朝的200多年歷史中,先後有13位皇帝,這些皇帝死後都葬在了北京北部的山谷中,他們生前為自己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園,20世紀50年代,一些考古計劃曾試圖解開十三陵的秘密,考古學家經過長時...
古墓屍身被燒毀,國寶文物遭打碎!考古發掘的真實一幕
考古是文明的探索,文物是歷史的定格。我們在呼籲加強文保的今天,不妨隨我一同去回憶一段不堪的往事。這段往事我們先從介紹明定陵開始,該大墓位於北京大峪山東麓,明十三陵之一,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
定陵後郭沫若再提開秦始皇陵,上級定下規矩不能再碰皇帝墓!
「一夕廬山宿美廬,美其合二而一乎!」此乃我國近現代歷史上著名的詩人郭沫若的作品,他不僅僅是詩人,而且在歷史、考古、戲劇等方面也頗有建樹,是聞名遐邇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等。
皇帝30年不上朝,考古專家挖掘其陵墓,怪異事件不斷,邪氣重重
中國自古就是尊重祖先,敬畏神靈的。因此,很多時候認為挖掘祖墳,或者挖掘古墓是不太吉利的,而且很多盜墓類的影視作品,更是演繹了在盜墓過程中的怪異事件,這些雖然不一定真實。但是,在我國的考古史上確實...
20世紀令人痛心的考古發掘,郭沫若製造中國考古史上最大災難
有一種考古的痛叫「明定陵考古發掘」,1956年,郭沫若和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吳晗等人,力主發掘十三陵中的明長陵(成祖朱棣的陵墓),當時就有很多人反對,因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1921年的周口店遺址發掘開...
考古隊成員挖開定陵之後,參與者陸續離奇死去,唯剩一人倖存
1956年,在明代歷史學者吳晗的主持下,考古隊的成員們對明神宗朱翊鈞的陵墓(定陵),進行了的大規模考古,這也是我國唯一一座有計劃進行考古的帝王陵寢。定陵的發掘對於明朝歷史的研究具備重要意義。
北京有座明代古墓,棺蓋打開後洗刷墓主百年污點,發掘者結局悽慘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淵在之前為大家介紹過許多奇特的古代陵墓,一些讀者對陵墓的發掘工作充滿好奇,並想知道在其過程中是否有不吉利的事情發生。今天咱們就來聊聊與定陵有...
明朝這位在位時間最長、功勞最多的皇帝,被專家掘了墳,並拋屍!
在歷史上被掘了墳的皇帝並不在少數,而這些掘墳事件,大多是盜墓行為。到了近現代,盜墓幾乎被打擊杜絕。而古墓的發掘工作,單單成為了考古學家搶救性保護以及考古目的在進行的。
郭沫若本是一文人,為何熱衷於挖墳掘墓,終極夢想是秦陵
早年的郭沫若確實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稱「孔夫子掛腰刀」,寫過很多不錯的文集,然而解放後,身為中國科學院主任,歷史研究所所長,卻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
為什麼試掘明定陵後,再也不能主動發掘帝王陵墓了?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定陵也就是萬曆皇帝的陵墓。1956年,時任中國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郭沫若等人向國家建議挖掘定陵。剛開始遭到了很多考古學家的反對。但是郭沫若一意孤行,...
十三陵為什麼只挖了這位皇帝的墓穴?其他的十二陵呢?
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許多考古學家就想對十三陵進行挖掘,為了挖掘十三陵,眾多的考古學家在一起制定了一份計劃,在這份計劃當中,人們最先選定的目標是長陵,長陵在十三陵當中的規模最大,而且保存形狀也...
1955年,考古隊挖掘朱棣的陵墓,挖了三天之後,匆忙撤離
摘要:1955年,考古隊經過國家批准,對明十三陵中的長陵進行考古挖掘。工作人員在長陵進行了三天的挖掘之後,卻匆忙撤離了現場,直到今天朱棣的陵墓依舊完好無損!
唯一被考古開掘的帝王陵墓 挖墓人的結局都很詭異
1955年10月中國文化界人士:郭沫若、張蘇、吳晗、沈雁冰等人向上級請求發掘明定陵。由於新中國剛剛成立也想在各方面證明自己的能力,就同意了發掘明定陵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