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博物館|秦漢文明展9月17日開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家期待已久的大展,「秦漢文明」終於要開幕啦!

請記得,此次大展不是曾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展出的「帝國時代:中國古代秦漢文明」展覽的再現,而是一個全新的展覽

展覽融合了大都會同名展、美好中華展覽,以及部分新徵調展品,共展出近170件組約300件展品。

秦漢文明展

開幕式:2017/9/17 10:00

展期:2017/9/17 - 11/30(暫定)

地點:國家博物館 南7展廳

票務:免費對公眾展出(溫馨提示:展期較長,建議大家錯峰參觀,具體參觀限流辦法將在展覽開幕後視實際情況公布)

展覽簡介

公元前221年,「六王畢,四海一」,秦王嬴政以赫赫雄師統一中國,自稱「始皇帝」,拉開了中國歷史上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恢弘序幕。

秦朝立百官之職,通過推行郡縣制,統一文字、度量衡等措施以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漢朝在不斷發展和完善秦朝創立的各項制度的同時,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對外交流等領域改革創新,取得巨大成就。

四個多世紀的經營與沉澱,使秦漢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至關重要的開創與變革時期,其政治、經濟與思想體系不僅為後世王朝所取法借鑑,也為中華文明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史記》《漢書》與《後漢書》為我們描繪了波瀾壯闊而又遙不可及的秦漢歷史畫卷。

秦始皇陵陪葬坑、漢景帝陽陵陪葬坑、眾多漢代諸侯王陵和貴族墓葬等震驚世人的發現,則不斷改變著我們對秦漢時期社會生活、物質文化、思想信仰等方面的認知。

通過對這些考古發掘成果的研究和解讀,我們得以真切地觸摸到秦漢王朝的時代脈搏: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為什麼說它厚重?它對中國和世界有什麼樣的意義?我們今天的漢民族、漢字、漢語跟這個時代有關係嗎……

「秦漢文明」展從全國各文物收藏機構精選出近170件組約300件展品,既包括秦始皇兵馬俑、金縷玉衣、長信宮燈、皇后玉璽等家喻戶曉的精品文物,也有海昏侯墓和大雲山江都王陵等地出土的最新考古成果,嘗試對秦漢文明的厚重內涵及深遠影響進行解讀,與廣大觀眾共同感受中華民族發展歷史上這一燦爛輝煌的時代記憶。

展覽架構

第一單元 文治武功

第二單元 長樂未央

第三單元 事死如生

第四單元 多元文化

第五單元 絲路交通

展覽看點詳解

1

文治武功

陶夔紋大瓦當,秦(公元前221—前206年),1993年陝西省興平市黃山宮遺址出土,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銅詔鐵權,秦(公元前221—前206年),1983年甘肅省天水市秦城區出土,甘肅省博物館藏

斧車畫像磚,東漢(公元25—220年),民國時期成都市郊收集,四川博物院藏

「熹平石經」殘石,東漢熹平四年—光和元年(公元175—183年),20世紀80年代河南省洛陽市太學遺址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關內侯印」金印,漢(公元前202—公元220年),1958年湖北省雲夢縣吳鋪鄉趙許村出土,湖北省博物館藏

青銅馬及牽馬俑,東漢(公元25—220年),1990年四川省綿陽市何家山2號崖墓出土,綿陽博物館藏

秦王嬴政統一中國後,建「皇帝」之號,自稱「始皇帝」,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郡縣制,創建由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組成的複雜官僚體系,頒布「書同文」「車同軌」等法令,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修築直道、馳道及放射狀分支道路將王朝全境聯繫起來。

繼秦而興的漢王朝承襲秦制,以郡國並行制代替郡縣制,尤其是在武帝統治時期,為鞏固統一國家進行了政治、經濟、文化、思想方面的創新與改革:通過頒布「推恩令」「左官律」和「附益法」徹底解決諸侯王國問題,使中央集權得到鞏固;實行察舉制度選任官員,完善文官制度和官僚體系;改革貨幣政策,取消郡國鑄錢權,行五銖錢幣,建立穩定的貨幣制度;實施鹽鐵官營、均輸法與平準法等新財政政策,實現國家經濟的持續發展;採納董仲舒建議,獨尊儒術,確立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北征匈奴,鑿空西域。

經過前後多代的經營,漢王朝建立起堅實的皇朝體制,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達到鼎盛。

2

長樂未央

漆奩,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湖北省荊州市鳳凰山168號墓出土,荊州市博物館藏

鎏金青銅犀牛及馴犀俑,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2010年江蘇省盱眙縣大雲山江都王陵M1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長信宮燈,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1968年河北省滿城漢墓(M2)出土,河北博物院藏

鎏金銀青銅蟠龍紋壺,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1968年河北省滿城漢墓(M1)出土,河北博物院藏

鎏金青銅樽,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2003年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芙蓉園1號墓出土,西安博物院藏

錯金銀嵌寶石青銅鳥柄汲酒器,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2010年江蘇省盱眙縣大雲山江都王陵M1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在秦朝廢墟中創立的西漢王朝經過數十年休養生息,經濟逐漸恢復,農業和手工業在文帝和景帝時均得到較大發展,倉廩充實,人民安居樂業,出現「文景之治」,其國力在武帝時期達到全盛,漢朝成為當時最繁榮富強的國度之一。

考古出土的大量漢代文物內涵豐富、工藝精湛,其中既有豪華的樓宇院落,也有肥碩的牲畜家禽、琳琅滿目的燈具、熏爐、炊器、酒器以及各種男女偶俑。

這些珍貴文物不僅再現了漢代王公貴族燈光搖曳、薰香裊裊、珍饈滿案、美酒飄香的奢華生活,也顯示了王朝的富強、物質的充裕、市場的活躍和文化的發達,反映了秦漢時期物質文化的高度繁榮。

3

事死如生

馬蹄金,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西王母」陶座青銅搖錢樹,東漢(公元25—220年),1983年四川省廣漢市萬福鎮出土,四川省廣漢市文物管理所

金縷玉衣,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1968年河北省滿城漢墓(M2)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紅陶灶,東漢(公元25—220年),195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貴縣新村22號墓出土,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

鎏金青銅熏爐,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1979年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大武鄉齊王墓5號隨葬坑出土,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

漆卮,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湖北省荊州市鳳凰山168號墓出土,荊州市博物館藏

「事死如事生」的觀念決定了漢代厚葬之風的盛行,形成了特色鮮明而又內涵豐富的漢代喪葬文化。

王侯貴族不僅在墓室的形制和結構上模仿現實生活中的房屋,隨葬品方面也儘量做到應有盡有,凡是生人所用的器具、物品等,均納入墓中,此外,還特地製作大量的人俑隨葬,以期自己在陰間繼續得到保衛或侍奉。

當時的人們認為只要屍體不腐,就可以在死後世界繼續過生前的美好生活。

升仙和永生就成了王侯貴族追求的最重要目標。

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凝聚天地之精的美玉上,堅信玉的防腐功能。

正是這種狂熱追求,導致了喪葬用玉的高度發達,由玉棺、玉衣、玉套、玉面罩、玉枕、斂屍玉璧、玉握和玉塞等組成的喪葬用玉便成為漢代統治階層最具特色的喪葬習俗,貫穿兩漢四百餘年的時間。

4

多元文化

雲紋玉高足杯,秦(公元前221—前206年),1976年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秦阿房宮遺址出土,西安博物院藏

青銅騎獸人物博山爐,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1968年河北省滿城漢墓(M2)出土,河北博物院藏

彩繪多枝陶燈,東漢(公元25—220年),1991年河南省濟源市桐花溝10號漢墓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青銅漏壺,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2009年陝西省西安市南郊鳳棲原西漢張安世家族墓地M8出土,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鎏金銀青銅鋪首,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1968年河北省滿城漢墓(M1)出土,河北博物院藏

青銅鳳燈,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197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望牛嶺1號墓出土,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

秦漢時期,中國的許多文化知識與科學發明都居於當時世界前列。

造紙術的發明使人類書寫材料發生了劃時代的革命。

太陽黑子和新星的最早記錄、《周髀算經》和《九章算術》的問世以及張衡測量地震方位儀器地動儀的發明,均顯示了當時中國在天文、算學、地震學等領域的重大貢獻。

《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的影響以及針灸麻醉技術的應用,說明中醫學的基本體系已經建立,並在病理研究、診治、針灸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冶煉鋼鐵技術的發展、紡織技術的革新、瓷器的燒造和船尾舵的發明等,都充分顯示了中國在應用技術領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

西域文化、滇文化、百越文化、匈奴文化等邊疆文化在與中原漢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得到豐富和發展,它們與漢文化共同構成秦漢時期多元的燦爛文明。

5

絲路交通

鎏金青銅當盧,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1999年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洛莊漢墓出土,濟南市考古研究所藏

嵌寶石金牌飾,漢(公元前202—公元220年),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馬騰空15號漢墓出土,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八龍紋嵌寶石金帶扣,漢(公元前202—公元220年),197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焉耆縣博格達沁古城黑圪達遺址出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品字形金飾,東漢(公元25—220年),1980年江蘇省邗江縣甘泉鎮2號漢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金飾件,東漢(公元25—220年),200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九隻嶺出土,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玻璃杯,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1987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文昌塔70號墓出土,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

公元前138年,為聯合大月氏攻打匈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東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進入新紀元,由先前自發的臨近地區之間的自然傳布轉變為在中原王朝經營下的自覺交流,形成了後人所稱的「絲綢之路」。

這條絲綢之路被稱作「綠洲絲綢之路」或「沙漠絲綢之路」,以長安和羅馬作為起點和終點,當時與漢朝遣使通好的國家除了周邊諸國外,還有遙遠的條支(今伊拉克)和大秦(羅馬)。

海上絲綢之路在秦漢時期即已成形,漢政府積極開展與域外的海路交流,在日南、徐聞、合浦等港口發舶遠洋,通使互貿。

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發展將秦漢王朝與域外聯繫起來,中國的絲綢、漆器、銅鏡等源源不斷向外輸出,域外的珍奇物品也陸續輸入中國,使異域文化逐漸融入漢文化中,有力地促進了秦漢時期中國與周邊國家以及西方國家的文化交流,充分顯示了大一統的秦漢王朝開放和包容的胸懷。

圖文來源:國家博物館

編輯:李秀娜;審核:孫麗梅、劉鈞、張應

↓ 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說出自己的看法哦 ↓

媒體統籌(排名不分先後):天涯藝術網、魅藝中國網、一點資訊、今日頭條、百度、騰訊、搜狐、新浪、網易、雅昌藝術網、藝起來、藝術公社、藝術天成、5A畫廊、藝術中國網、美術中國網、寫意中國網、Art90藝術控、明星傳媒、終南畫譜、天津畫廊聯盟、寧夏日報藝術風尚、浙江藝術網、水墨時代、水墨視界、水墨前沿、今日鑑藏、牆藝術、99藝術網、央視網、月雅書畫、人民藝術、中國美術家網、學院中國藝術網、金石書畫網、新華網、中國網、中華網、鳳凰網、中國藝品投資網、藝術檔案網、藝術版權網、琉璃廠在線、中國書畫檔案網、藝術傳承媒體聯盟、中國水墨現場、國畫名家網、當代中國畫、中國當代書畫家網、北京時間、人民生活網、中華時訊網、人民美術網、中藝書畫網、東方藝術網、環球文化網、中國書畫網、北京文化藝術網、北京美術網、天津藝術網、藝美中國網、藝新網、藝美網、藝棧網、出山網、書畫圈、美術圈、宣和網、畫家村、畫廊網、藝術倉、拍賣網、新視點、大畫家網、水墨中國、中國美網、美意中國、文創在線、文化中國、印象中國、文脈中國、齊魯字畫網、中國藝海網、競友藝術網、翰墨書畫網、壹號收藏網、元鼎文化網、輝煌藝術網、翰墨千秋網、當代藝術網、一品字畫網、號外藝術網、道東藝術網、思潮藝術網、意致文化網、尚遠文化網、盤古收藏網、藝術山東網、西北翰墨網、聖美藝術網、上海文藝網、京津冀書畫網、江蘇美術家網、中國藝術之夢、伍佰藝書畫網、東方金典藝術網、中國時尚新聞網、眾森原創文化網、德藝雙馨藝術網、半畝方塘藝術網、華夏書畫藝術網、中國書畫研究網、中國時代藝術網、中藝博雅藝術網、中國藝術資訊網、中國文化藝術網、中國國家藝術網、中國藝術品理財網、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天津美術網、中國書畫報、中國美術報等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私服微信:81095908

微藝術館 | 更專業的網絡展覽館

中國文藝媒體聯盟 | 藝窩瘋 核心成員

忠於好奇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天涯藝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國博秦漢文明展都有哪些國寶級文物

今年春季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帝國時代:中國秦漢文明特展」相當成功,獲得一致好評。近日,「秦漢文明展」回歸國內,同時藉助國內32家博物館的160多組藏品,以全新姿態在國博的「匯報展」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