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博全新升級「秦漢文明展」,300件文物跪著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昨日,「秦漢文明展」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採用近50年來的考古發掘與史學研究成果,從全國30多家文博機構精選出170件組300多件重要文物,基本涵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有關秦漢時期的重要考古成果,一級文物約占45%。

展示秦漢兩朝四個多世紀的藝術與文化,傳遞了中華民族不斷進行文明創造的智慧結晶。

今年春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用一場「帝國時代:中國秦漢文明特展」,展現中國的歷史、文化和思想。

毫不誇張地說,它是今年美國規模最大、最重要的中國古代藝術展,展品來自13個省市、32家博物館與考古機構等,共280餘件。

前後籌備有七年之久。

即使在國內也很難一次性見到這麼多秦漢文物,而大部分都從未出過國門,外國人都趨之若鶩。

展覽現場 來自 New York Times

國博在此基礎上,打造了一個升級版。

國博特彆強調它「是一個全新的展覽。

」它融合了大都會同名展、美好中華展覽以及部分新徵調展品,既包括秦始皇兵馬俑、金縷玉衣、長信宮燈、皇后玉璽等家喻戶曉的精品文物,也有海昏侯墓和大雲山江都王陵等地出土的最新考古成果,嘗試對秦漢文明的厚重內涵及深遠影響進行解讀,與廣大觀眾共同感受中華民族發展歷史上這一燦爛輝煌的時代記憶。

展覽圍繞秦漢時期開創、變革、奠基、繁榮、多元、開放、厚重的時代特點策劃,由文治武功長樂未央事死如生多元文化絲路交通五大主題單元構成。


「文治武功「」單元聚焦秦皇漢武開創性的豐功偉績。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params:{"google_ad_client":["ca","pub","2923"+"1528"+"6638"+"5027"].join("-"),"google_ad_slot":"7278175363","google_ad_layout":"in-article","google_ad_format":"fluid","google_ad_channel":"1587965343"}});

▲陶夔紋大瓦當,秦(公元前221—前206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銅詔鐵權,秦(公元前221—前206年),甘肅省博物館藏

▲斧車畫像磚,東漢(公元25—220年),四川博物院藏

▲「熹平石經」殘石,東漢熹平四年—光和元年(公元175—183年),河南博物院藏

▲「關內侯印」金印,漢(公元前202—公元220年),湖北省博物館藏

▲青銅馬及牽馬俑,東漢(公元25—220年),綿陽博物館藏


「長樂未央」單元展現當時上層社會的奢華生活。

▲漆奩,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荊州市博物館藏

▲鎏金青銅犀牛及馴犀俑,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南京博物院藏

▲鎏金銀青銅蟠龍紋壺,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河北博物院藏

▲鎏金青銅樽,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西安博物院藏

▲錯金銀嵌寶石青銅鳥柄汲酒器,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南京博物院藏


「事死如生」單元講述當時的人們如何看待死亡。

▲馬蹄金,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西王母」陶座青銅搖錢樹,東漢(公元25—220年),四川省廣漢市文物管理所

▲金縷玉衣,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紅陶灶,東漢(公元25—22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

▲鎏金青銅熏爐,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

▲漆卮,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荊州市博物館藏


「多元文化」單元聚焦秦漢時期中國領先世界的文化軟實力以及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多元文化。

▲雲紋玉高足杯,秦(公元前221—前206年),西安博物院藏

▲青銅騎獸人物博山爐,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河北博物院藏

▲彩繪多枝陶燈,東漢(公元25—22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青銅漏壺,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鎏金銀青銅鋪首,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河北博物院藏

▲青銅鳳燈,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


「絲路交通」單元,闡釋秦漢時期絲綢之路的開通及與域外的文化交流。

▲鎏金青銅當盧,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濟南市考古研究所藏

▲嵌寶石金牌飾,漢(公元前202—公元220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八龍紋嵌寶石金帶扣,漢(公元前202—公元22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品字形金飾,東漢(公元25—220年),南京博物院藏

▲金飾件,東漢(公元25—22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玻璃杯,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


展覽的尾聲,是一面西漢的「中國大寧」鎏金青銅鏡。

漢 鎏金青銅鏡| 中國國家博物館

這面銅鏡除了精緻的鎏金工藝,最特別的地方,便是銘文中出現「中國」二字。

銘文:

聖人之作鏡兮,取氣於五行。

生於道康兮,咸有文章。

光象日月,其質清剛。

以視玉容兮,辟去不羊(祥)。

中國大寧,子孫益昌。

黃裳元吉,有紀綱。

「中國」一詞出現並應用已有近3000年。

自漢朝以來,凡進入中原建立政權者,都以「中國」自居。

雖冠以其他國名,但「中國」歸屬感始終都在。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把它作為國名。


經過四百餘年的經營與沉澱,秦漢王朝構建了多元而厚重的文明,不僅使其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對世界尤其是周邊國家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也為中華文明在此後兩千餘年中綿延不絕的發展奠定了牢固基礎。

文物是中華先民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

在這些珍貴文物身上,可以看到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所隱藏的意志和精神。

讓文物活起來,就是要通過文物將中華文化精華傳承下去,造福社會、蔭及子孫。

通過對這些考古發掘成果的研究和解讀,我們得以真切地觸摸到秦漢王朝的時代脈搏: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為什麼說它厚重?它對中國和世界有什麼樣的意義?我們今天的漢民族、漢字、漢語跟這個時代有關係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拿到國外展出、能代表漢代文化的文物精品

漢,一個奮發進取的時代,是中國人第一邁向世界的時代;漢,奠定了中華版圖的基礎;東西兩漢,400年的大漢基業,奠定了中華文化底蘊;漢代,是一個群星閃爍的時代,帝王將相層出不窮,鑄就了不可抹滅的豐碑...

國博秦漢文明展都有哪些國寶級文物

今年春季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帝國時代:中國秦漢文明特展」相當成功,獲得一致好評。近日,「秦漢文明展」回歸國內,同時藉助國內32家博物館的160多組藏品,以全新姿態在國博的「匯報展」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