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還在 灰已冷 成都這裡挖出兩千年前漢朝人下的「館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發掘現場
歷史脈絡
新津·橋津上街
從西漢至現代,我們的先人在這裡留下了生活的痕跡
漢
漢代瓦當
灰坑20餘個,灰溝8條,房址9座。
有西漢時期典型陶器如釜形鼎,折腹缽,釜,瓮,凸棱紋盆,甑,捲雲紋瓦當,菱形花紋磚,半兩和五銖銅錢等。
唐宋
有排水系統、灰坑、灰溝和房基。
遺物有圈足碗、黑釉盞、醬釉罐、五足香爐、三彩器等。
唐代三彩器
明
遺蹟主要是房址F1。
房屋主體為木結構建築,以F1為中心,房子周圍發現有石條壘砌的水井,灰坑,排水溝等與房子有關的生活配套設施。
明代建築構件
清
主要是墓葬,已清理24座,出土遺物有醬釉罐,碗,花卉紋杯,葡萄紋盤,「永樂年制」偽托款杯,玉璧底碗等。
近現代
遺蹟發現有灰溝,灰坑,發酵池等。
出土遺物有醬釉燈、彩釉咖啡杯、「農業學大寨」瓷碗勺等,還有不少子彈殼和彈頭。
泥土一層一層被揭開,10個月的時間,讓成都新津縣橋津上街遺址的歷史脈絡逐漸清晰。
從去年開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隊員就在這裡發現了不少遺蹟和遺物,從漢代一直延續到了近現代。
到今年6月,考古隊員已經基本釐清了該遺址的歷史變遷:早在漢代,這裡就已經形成一處較大規模的聚落,到了東漢至六朝時期,洪水經常肆虐形成數層淤積土,這裡的居民開始遷離。
在隋唐時期,新津縣城遷至此地,元明時期此處仍有大量居民。
直到清代,這裡開始變為墓葬區,民國時期因五津機場的修建該地再次繁榮起來。
發掘過程中,一處面積約150平方米左右的「餐館」讓人眼前一亮。
「裡面有大量的出土器物能夠證明它具有商業用途。
」考古人員推測,占據南絲綢之路上的地利,這裡早在漢代就比較繁華,這也是首次在成都平原發現漢代具有商旅坊肆性質的房屋遺蹟。
出土文物豐富 從漢代延續到近代
橋津上街遺址位於新津縣五津鎮,地勢平坦,西側緊鄰岷江幹流金馬河,因曾為新津縣治所在地,故至今仍有「新津老縣城」之稱。
為配合工地施工,從去年9月開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隊員就在這裡進行發掘。
在近現代遺蹟發現有灰溝,灰坑,發酵池等。
出土遺物有醬釉燈、彩釉咖啡杯、「農業學大寨」瓷碗勺等,還有不少子彈殼和彈頭。
而在清代遺蹟主要是墓葬,已清理24座,大致可以分為石室墓,磚室墓和灰槨墓三類。
出土遺物有醬釉罐,碗,花卉紋杯,葡萄紋盤,「永樂年制」偽托款杯,玉璧底碗等。
明代遺蹟主要是房址F1,房屋主體為木結構建築,殘留有多個方形和圓形柱礎,柱礎內填鵝卵石。
以F1為中心,房子周圍發現有石條壘砌的水井,灰坑,排水溝等與房子有關的生活配套設施。
「F1上疊壓大量建築構件,有琉璃釉瓦當、獸面紋瓦當、『王』字瓦當、筒瓦、板瓦、滴水及大量生活瓷器。
」據發掘現場負責人楊洋介紹,從這些構件也足以看出,房屋等級較高。
而在唐宋時期遺蹟發現有排水系統、灰坑、灰溝和房基。
排水系統經過精心規劃,與南部河道相接,系先挖基槽,然後用石板砌築,頂部覆蓋石板,現大部分已經被晚期人為活動破壞。
唐宋時期遺物有圈足碗、黑釉盞、醬釉罐、、五足香爐、三彩器等。
「此次發現的漢代遺蹟最為重要。
」楊洋說,目前橋津上街安置房項目漢代遺址發現灰坑20餘個,灰溝8條,房址9座。
通過僅存柱洞和基槽和卵石堆積、瓦片等建築構件發現較少可以推測,這些房屋屋頂以覆蓋茅草為主。
遺址主體時代為西漢時期,發現有西漢時期典型陶器如釜形鼎,折腹缽,釜,瓮,凸棱紋盆,甑,捲雲紋瓦當,菱形花紋磚,半兩和五銖銅錢等。
漢代商旅坊肆性質房址
成都平原首次發現
據考古人員介紹,此次考古項目是迄今為止發掘面積最大的漢代遺址。
「其中發掘的房址F7比較有意義。
」楊洋介紹,這一處遺址面積約150平方米左右,門道處鋪著卵石,進去之後能夠看到陶器的堆積區,房址西側一邊發現有卵石砌築包邊的擋牆,排水設施由西北通向東南方向的古河床。
房屋中心留有大量的灰燼堆積,是燒火留下的灰燼,旁邊十多米還發現有陶灶。
「由於洪水肆虐,遺址上方形成了一米左右的淤積,這也使得遺址保存比較好。
」楊洋說,目前推測這裡是漢代商旅坊肆性質的房址,有可能就是一個餐館,這也是成都平原首次發現漢代的具有商旅坊肆性質的房址,由此也可以推斷出這裡在當時還是比較繁華。
通過此次發掘,考古專家也基本釐清了該遺址的歷史變遷。
漢代已經形成一處較大規模的聚落;東漢至六朝時期洪水經常肆虐形成數層淤積土,居民遷離;隋唐時期,新津縣城遷至此地;元明時期此處仍有大量居民;清代變為墓葬區;民國時期因五津機場的修建該地再次繁榮起來。
「這次發現的唐宋時期大型庭院基址,相關配套建築設施(水井,排水系統等)和大量遺物等為確認新津隋唐縣城遺址提供了重要依據。
」
為研究成都平原居民生活
提供參考
洪水肆虐,漢代地層之上有厚約一米的洪水淤積層,這反而對於漢代堆積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
「從目前出土的漢代遺蹟和遺物來看,這裡應該有一處較大規模的漢代居址,等級與鄉里相匹配。
」考古專家介紹,漢代鄉村遺址在四川發現極少,即使全國也不多見。
此遺址的發掘具有極為重要的學術價值,是研究漢代基層聚落不可多得的資料。
對於研究成都平原居民的生產生活狀況、聚落分布、經濟生產模式、地形地貌等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通過此次發掘,大致理清了該遺址漢代時期空間分布,居住區位於西部和北部,排水溝與東部和南部地勢低洼處的河道相連,形成了相對和諧,適宜生存的鄉村聚落。
此外,目前國家大力提倡發展「一帶一路」經濟,而新津縣正處於歷史上西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無論是水路還是陸路,都要路過新津縣尤其是老縣城所在地五津鎮。
充分發掘遺址歷史文化內涵,與國家「一帶一路」政策相互契合,對於研究新津縣城建城史,打造新津歷史文化名城等具有不可估量的歷史價值和經濟價值。
來源:成都商報
成都發現戰國至秦漢鄉鎮遺址 保存完好
新華社成都3月7日電(記者 童芳)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6日公布,在成都市郫都區古城鎮指路村發現戰國至秦漢時期的基層鄉鎮聚落遺址,該遺址堆積豐富、埋藏較淺、保存完好。 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現場的發...
河南省新鄭市唐戶遺址新石器時代至周
唐戶遺址, 位於河南省新鄭市觀音寺鎮唐戶村西部和南部,地處潩水 河與九龍河兩河匯流處的夾角台地上。潩水河從遺址東部自北向南、九龍河從遺址西部自西北向東南環繞流過,在遺址南部約1公里處交匯後繼續東...
寧波奉化下王渡遺址Ⅰ期考古取得了重大發現
9月6日,寧波市奉化區下王渡遺址Ⅰ期考古成果新聞通報會在寧南貿易物流園區正式召開,該遺址核心區分布範圍約9500平方米,屬於河姆渡晚期,距今約5800年。據介紹,本次下王渡遺址I期總發掘面積約3...
成都新津發現罕見漢代鄉村遺址!豐富出土文物延續2000多年
兩千多年來,在如今的成都新津縣五津鎮橋津上街附近,一直有著人們活動的足跡。從去年開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隊員就在這裡發現了不少遺蹟和遺物,從漢代一直延續了近代。截至目前,考古隊員已經基本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