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奉化下王渡遺址Ⅰ期考古取得了重大發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9月6日,寧波市奉化區下王渡遺址Ⅰ期考古成果新聞通報會在寧南貿易物流園區正式召開,該遺址核心區分布範圍約9500平方米,屬於河姆渡晚期,距今約5800年。
據介紹,本次下王渡遺址I期總發掘面積約3000平方米,共清理出史前至宋元時期各類遺蹟現象170處,出土殘損文物標本千餘袋、各類可修復文物320餘件和豐富的動植物遺存。
2016年11月,在寧波寧南貿易物流園區建設施工過程中,發現部分陶器殘片及殘缺石器。
同年12月,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力量進行了搶救性考古勘探和試掘,確認該處有史前文化遺址的存在,核心區分布範圍約9500平方米。
因為遺址位於奉化區江口街道下王渡村東,所以被定名為下王渡遺址。
今年3—8月,經浙江省文物局和國家文物局批准,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奉化區文物保護管理所對下王渡遺址I期搶救性考古發掘。
發掘情況表明,下王渡遺址地層堆積深度1.75-2.5米,文化層可分為四個大層,其相對時代由早至晚分別為河姆渡文化時期、良渚文化時期、商周時期和宋元時期。
其中,河姆渡文化時期和良渚文化時期是下王渡遺址的主體階段,其遺存具體年代最早可至距今約5800年,相當於河姆渡文化晚期階段。
說明下王渡遺址所在地自5800年前以來一直有著較為頻繁的人類活動存在,這塊區域在氣候、交通、居住條件等各方面當時肯定都適宜人類居住。
發掘過程中,共清理河姆渡文化遺蹟18處(灰坑9個、干欄式建築房址7座,圍欄2條),出土遺物主要見有陶鼎、陶豆、陶壺、陶盤等;共清理良渚文化遺蹟107處(房址20座、建築基址3處、灰坑77個、灰溝1條、墓葬5座、水井1口);共清理商周時期遺蹟33處(房址2座、灰坑28個、灰溝2條、水井1口),出土遺物主要見有印紋硬陶和原始瓷豆、盞等;共清理宋元時期遺蹟12處(灰坑7個、灰溝5條),出土遺物僅見少量青瓷碗、盤、盞等。
專家表示,下王渡遺址的發現,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學術研究價值。
該遺址內涵清楚、時代明確、延續性強,表明這裡自5800年前以來一直有著較為頻繁的人類活動存在。
該遺址地處平原地帶,聚落特徵明顯,而此前對於河姆渡文化聚落的認識是依託丘陵、低山等高地分布,這對今後認識河姆渡文化聚落形態的變化及其擴散的原因可謂十分重要。
其三,該遺址河姆渡文化晚期遺物中能看到不少馬家浜文化因素,良渚文化地層堆積中也能發現部分錢山漾文化因素,這對研究寧紹地區史前文化的變遷同樣十分重要。
發現將5800年遺址
9月6日,浙江寧波市奉化區下王渡遺址Ⅰ期考古成果公布,該遺址核心區分布範圍約9500平方米,屬於河姆渡晚期,距今約5800年。 據介紹,下王渡遺址I期總發掘面積3000平方米,共清理出史前至宋元...
發掘出土文物1800件
本報訊 (駐黑龍江記者張建友)9月19日,記者從黑龍江省文化廳了解到,為了釐清黑龍江亮子油庫遺址各時期的文化堆積狀況和文化內涵,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黑龍江大學考古系聯合對該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