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荊州現最大棺杶王墓:疑為楚莊王陵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北有兵馬俑,南有熊家冢。

」其實,新近發掘開放的熊家冢車馬陣是大量真車真馬真人陪葬。

其宏大的規模氣勢和待解的王朝秘事,令人驚嘆和好奇。

熊家冢位於湖北省荊州市,離楚國故都紀南城遺址約26公里,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布局最完整的楚國高等級貴族墓地。

2006年8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後,荊州市啟動熊家冢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工程。

據介紹,整個熊家冢墓地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由主冢、附冢、車馬坑、殉葬墓、祭祀坑等組成。

網絡配圖

按照現行文保政策,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寢,因此,主冢、附冢迄今塵封未動。

從現有車馬坑、殉葬墓的發掘成果來看,其奢華程度令人感嘆。

記者在發掘現場看到,圍繞主冢、附冢周圍,殉葬墓就有130餘個。

據荊州市文物局副局長楊平介紹,每個殉葬墓里埋有一人,有棺槨埋葬。

這意味著,墓主有130餘人殉葬。

殉葬墓每排4列,16排之前墓葬挖掘出的文物主要是玉器、水晶、瑪瑙、陶塤之類,說明埋葬的是妾侍、歌姬、舞女等;16排之後挖掘出的文物主要是銅匕首、帶鉤、削刀等兵器,說明埋葬的是侍衛之類。

《墨子·節葬下》記載,「天子殺殉,重則數百,寡則數十」。

由此可見,熊家冢墓地殉葬的人數達到「天子」的級別。

這種以活人殉葬的做法十分殘酷。

值得一提的是,楚國以善制玉器聞名,名滿天下的和氏璧便是楚玉的代表。

熊家冢的墓地目前出土了3000多件套玉器,不僅種類繁多,而且材質優異,工藝高超。

據發掘專家介紹,這些玉器涵蓋了春秋以來楚國所有的玉器品種,一些玉器類別此前沒發現過。

這批殉葬墓出土的玉器大多是青玉,比以往出土的楚墓玉器材質要好,玉器種類和工藝水平達到了同時期的最高。

時光倒流至2000多年前,楚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開創霸業。

然而,從熊家冢墓地不難窺探出楚國君臣「鐘鳴鼎食」的奢華生活。

因為熱衷享樂奢華,漸漸失去了獨立自強和艱苦奮鬥的精神,「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著實令人感嘆、省思。

站在熊家冢墓地的車馬陣前,依稀可以窺探當年「車轔轔、馬蕭蕭」的場景。

一號車馬陣,長130多米,是目前春秋、戰國考古中發現的最大車馬坑。

此外,還有呈「一」字形排列的39個小型車馬坑。

據介紹,僅熊家冢一號車馬坑,埋葬43乘車,有164匹馬,車輛可分為禮儀車、戰車、輜重車、配件備用車四種,保存狀況完好。

從馬的骨骼來看,選用的是上等良駒。

參與發掘的專家認為,這些馬是先用毒酒賜死,然後再殉葬,因此排列出的狀態更整齊、生動,富有畫面感。

除車馬遺存外,車馬坑裡還發掘出大量的玉片串飾甲冑等,十分罕見。

逸禮《王度記》記載:「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說明乘車制度有嚴格的等級劃分。

熊家冢墓地一號車馬陣發掘出的「天子駕六」級別的馬車有3乘,說明當時禮崩樂壞,墓主「違規配車」。

有意思的是,湖北一些地區有俗語「不服周」,來源就是楚王不服周天子,引申為「不服氣」的意思。

熊家冢墓主到底是誰?黃土之下,埋葬的是否是「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學界存有爭議。

但業內基本達成共識:熊家冢主墓埋葬的是應該是一位楚王,而非普通貴族。

據《江陵地名志》記述:「熊家冢,因埋葬熊姓祖先而得名」。

而熊姓是楚國王室的姓。

據勘探,主冢墓室長70米、寬67米,此座古墓規模非同一般。

從殉葬墓來看,出土了一批未加工完畢的玉器,說明當時下葬之前曾趕製過一批玉器。

這些充分說明了當時葬禮的隆重和緊湊的安排。

專家認為,熊家冢楚墓作為楚國後期的高級別墓葬,這次發掘或許能夠為研究者展現楚國後期的統治者當初是如何的奢華,並最終使有統一中原實力的王朝走向滅亡。

主冢里究竟還有怎樣的文物寶藏?已挖掘出的楚墓顯示,帛畫、壁畫、彩漆畫、彩粉畫、楚繡、楚玉、楚樂,至今仍熠熠生輝。

著名的曾侯乙墓挖掘出了天籟之美的編鐘,而熊家冢的槨室面積與曾侯乙墓的槨室面積相比,大了許多。

如果墓主人是楚王,不難引人猜測,他的墓藏應該比他的附屬國曾國曾侯乙的墓藏要多。

這讓人們對塵封未動的熊家冢主冢、附冢更好奇。

目前,熊家冢只是揭開了神秘面紗的一角,更多歷史疑團留待人們探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寰行中國·別克華中文化之旅--熊家冢

熊家冢是秋戰國時期楚漢文化的傑出之作,也是荊州古城最為亮麗的名片之一。當年興修水庫,偶然發現熊家冢墓地,由此拉開了熊家冢發掘與保護之幕。熊家冢位於距荊州城西北45公里,其規模與陝西發現的羅家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