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璧是中國玉器中出現最早並一直延續不斷的品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戰國早期 玉璧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戰國中晚 玉環 玉璧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戰國早期 玉璧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戰國早期 玉璧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戰國晚期 玉璧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戰國早期 玉璧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戰國晚期 玉璧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春秋晚期 秦式玉璜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戰國早期 玉璧
玉璧是一種 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狀圓形玉器,為我國傳統的玉禮器之一,也是「六瑞」之一。
《爾雅·釋器》載:「肉(器體)倍好(穿孔)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
」根據中央孔徑的大小把這種片狀圓形玉器分為玉璧、玉瑗、玉環3種。
從近年考古出土的實物看,古人在製作玉器時,對於玉璧的孔徑與器體的比例並沒有嚴格的規定,因此今天我們習慣上把寬邊小防的圓狀器統稱作璧,而窄邊大口徑的稱為環,一般不再用「瑗」這一名稱。
玉璧是中國玉器中出現最早並一直延續不斷的品種,是很重要的瑞玉,戰國至兩漢是玉璧的鼎盛時期,用玉選料極精,製作工藝極細,花紋形式多變,飾紋種類極為豐富,使用範圍大增,數量也屬歷代之冠。
在古代,璧是一種重要玉器,使用年代之長、品種之多是其他玉器不能相比的。
璧有以下幾種用途:一為禮器,二為佩玉,三為禮儀饋贈品,四為葬玉。
玉璧的紋飾隨著時代不同而有變化。
商代璧多飾弦紋。
春秋戰國至漢代,玉璧為雲紋、谷紋、蒲紋,間或有螭紋。
唐、宋、元以後出現了凹雕螭紋、乳丁紋、獸面紋、花鳥紋裝飾的玉璧。
玉璧中應引起重視的是素璧、谷紋璧、蒲紋璧。
素璧最早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最引人注目的有三個出土地。
一是良渚文化遺址;二是廣漢地區早期文化遺址;三是齊家文化遺址。
商代也有素璧,素璧在當時主要用於禮器。
谷璧、蒲璧使用一直延續到明清時代。
明清出現了一面以谷紋或蒲紋、雲雷紋、席地紋裝飾,一面飾花、鳥、魚、蟲、龍、鳳、八卦、吉祥物等圖案。
《周禮》有「子執古璧」、「男執蒲璧」的記載。
谷璧上鐫刻有成排的密集小乳丁,乳丁上雕成漩渦狀如同谷牙,取其谷可養生之意。
蒲璧指帶有極淺的六角形格子紋的璧,取蒲能織席可以安人之意。
這兩種璧多是戰國和漢代的,一般為幾厘米到十幾厘米,超過二十厘米的不多見,從存世或出土的實物看,寶光四溢,做工極精良。
在戰國時期這類玉璧已被奉為珍寶,作為佩玉或抵押品、賞賜品、鑲嵌品、禮儀品及饋贈品。
龍紋、鳥紋、鳳鳥紋、蒲璧見之於漢代,璧的表面用同心圓繩紋分為兩區,多達三區。
外區飾龍紋或鳳鳥紋,內區飾蒲紋,三區內飾獸面紋。
這種漢代璧一般用水玉製成,分厚薄兩種,直徑一般較大,大的有超過40厘米,但厚的並不多見。
龍紋的蒲璧很為奇特,以陰刻線組成,正面刻畫龍頭。
鼻眼很大,鼻下雕粗陰線較寬但很淺,一般無嘴,其他部位用細線雕刻。
龍為雙身,如飄帶伸向兩側,刻紋與龍身纏繞,代表爪或翅。
玉璧的運用歷史久遠,跨度數千年之久,文化內涵極深。
古代的禮器,最常見的,除了青銅器(如鼎、簋等),還有玉器(如璧、圭等)。
在三禮(《周禮》、《儀禮》、《禮祀》)中占有重要地位。
各式玉璧
璧是玉禮器中,較為廣泛使用的圓玉。
凡貴族朝聘,廟堂祭祀,喪葬禮儀等,用璧都有規定。
及後,出現的小玉璧,則是用於佩玉,作為裝飾之物。
玉,古稱美石,由於產地不同,質地差異明顯。
以新疆和田、陝西藍田、河南南陽等所產軟玉為佳。
璧上刻鑿的紋飾也很多,幾達二十多種,其中,以渦紋、鱗紋、勾連紋、穀粒紋較常見。
《夜讀拾得錄(九十八)·送璧與返璧》一文中,衛國的右宰谷臣招待魯國大夫郈成之,「陳樂而不樂」,「酒酣而送之以璧」,正是說明谷臣將遇到凶事,或有不測。
在當時,璧可作葬禮之器。
送璧傳遞了將有凶訊。
受璧者,心中便明白了。
古之圓玉,有璧、瑗、環、玦四種,這四種圓玉,在人事處理上作用不同。
璧已如上述,瑗,主要用以召人。
天子召見諸侯,諸侯召見卿大夫、士的時候,都要命人拿著瑗,以為信物。
環,主要用以君免臣罪,許回復任;玦則表示君臣關係已經斷絕,返回無望。
《荀子·大略》註:「古者,臣有罪,待放於境(邊境,或遠離京都的地方),三年不敢去(離開),與之環則還,與之玦則絕。
」
四種圓玉有四種不同用途,它們之間怎樣區別呢?古器物研究者拿圓玉的中心孔徑作為掌握標準,列出以下幾種情況:
①中心孔徑小於邊寬的,叫做璧。
②中心孔徑大於邊寬的,叫做瑗。
③中心孔徑與邊寬相等的,叫做環。
④凡是周邊有一個小缺口的環,叫做玦。
這是一般情況,也有不相符合的,如戰國中山園墓出土一件自名「玉環」的圓玉,中心孔徑就大於邊寬。
儘管有些出入,上述以圓玉的中心孔徑大小作為辨識璧、瑗、環、玦,仍不失為一個重要依據。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戰國 琉璃珠串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戰國 玉覆面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戰國中晚期 劍飾組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戰國晚期 越式石璧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戰國 玉雙連璧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戰國中期 玉環 玉璧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戰國 組玉佩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玉虎頭像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戰國 琉璃器
考古與發現
熊家冢考古發現
熊家冢墓地位於楚故都紀南城遺址西北,其發掘現場距荊州城45公里,地處川店鎮宗北村與張場村,是目前所見規模最大、保存最好、陵園分布最完整的楚國高等級貴族墓地,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文化最高水平的傑出代表。
經過荊州博物館考古工作人員多次勘探與發掘,目前已揭示出整個熊家冢墓地由主冢(即熊家冢)、祔冢、殉葬墓、車馬坑、祭祀坑等組成。
為了及時有效地保護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在報請國家文物局批准後,由荊州的考古工作者於2006年8月對墓地開始了有計劃的發掘。
到目前為止,在主冢南側已探明出殉葬墓92座,現已發掘30餘座,出土玉石、水晶、瑪瑙等精美文物共1000餘件。
此外還有少量青銅器、陶器。
在主冢和祔冢西側,還發掘出一座131.4米長、12米寬的特大型車馬坑和排列有序的30多座小型車馬坑。
在目前各種媒體中關於熊家冢的宣傳報導中認為,「熊家冢」因埋葬的楚國國君姓熊而得名。
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
事實是:所謂埋葬熊姓祖先,指的是在熊家冢主冢東側的若干座明代熊姓家族的墓葬,考古發掘的磚刻地券上有「熊顯太」「熊連」等人,這才是「熊家冢」的得名由來。
戰國時代的楚王,以羋為姓,以熊為氏。
雖同為「熊」,且葬於一地,而相隔兩千年,乃是巧合。
(參見《文物》2009年第4期《荊州熊家冢墓地2006~2007年發掘簡報》)又,荊州還有馮家冢、劉家冢等大型楚墓,據信也是某代楚王之墓。
而楚王既不姓馮,也不姓劉,「馮」「劉」應是明清以來聚居或埋葬於此的家族姓氏,冠名於冢上,以表明土地所有權,猶如張家山、李家台、王家塘之類。
荊州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人文景觀,她以博大精深的楚文化和膾炙人口的三國文化而聞名於世。
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楚文化,堪稱江漢平原的璀璨明珠、中華大地盛開的奇葩,而荊州是位居「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列的楚國的都城所在地,是楚文化的發祥地。
這裡有被譽為「南國完璧」的楚都紀南城遺址,也有被稱作「地下寶庫」的八嶺山、川店、馬山等楚國王公貴族墓葬群,熊家冢墓地正是其中規模最大、代表性最強的大型墓地之一。
熊家冢墓地位於楚故都紀南城遺址西北,隸屬於荊州市荊州區川店鎮張場村。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墓地不斷遭到自然和人為的破壞,為了有效保護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荊州博物館的考古工作者對墓地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調查和勘探,取得了比較詳實的資料。
在得到國家文物局的正式批覆後,2006年8月,熊家冢墓地的考古發掘工作正式開始。
在國家和湖北省考古與文物保護專家的指導下,半年的考古發掘成果斐然,不僅出土了大批精美的珍貴文物,而且對熊家冢墓地的規模、布局、年代、性質等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熊家冢墓地由主墓、陪葬墓、車馬坑、殉葬墓、祭祀坑等部分組成,占地面積近8萬平方米,是荊楚故地目前所見規模最大、陵園布局最為完整的楚國高等級貴族墓地之一。
主墓位於整個墓地的中心偏北,平面呈「甲」字形,墓口面積近4900平方米,深度近20米,是目前所見最大的楚墓之一。
陪葬墓在主墓之北,緊鄰主墓,長36米,寬30米左右。
主墓與陪葬墓的西邊是車馬坑,這裡除了一座長達132米的主車馬坑外,還排列著30餘座大小不一的小車馬坑,形成一個完整的出行車陣。
主墓的南邊和陪葬墓的北邊,分別排列著總數逾百座規劃整齊、大小相當的殉葬墓。
在主墓的西邊和南邊,有規律地分布著近百個方形或圓形的祭祀坑和大量的地面建築遺蹟。
如此縝密的規劃,如此完整的布局,如此宏大的規模,不僅在目前所見的楚國墓地中首屈一指,而且在2000多年前的東周列國墓葬中也是罕見的。
當然,目前的考古發掘工作剛剛開始,熊家冢墓地還有太多太多的謎等待我們去探索、去破解。
這位顯赫的墓主到底是誰,為什麼有如此恢宏的氣勢?眾多的殉葬墓和車馬坑,是一次規劃、一次埋葬,還是一次規劃、多次埋葬?這麼多的殉人,是自願殉葬,還是被迫所為?這些殉人是男是女、什麼身份?大量的祭祀坑,是下葬時祭祀所用,還是多年祭祀留下的遺蹟?當年的地面建築,又是什麼樣的風格、什麼樣的氣勢?……隨著考古發掘的繼續進行和科學研究的深入開展,一層層神秘的面紗將逐步被揭開,一個個誘人的謎團將逐步被破解。
(來源:玉器分享)
湖北荊州現最大棺杶王墓:疑為楚莊王陵墓
「北有兵馬俑,南有熊家冢。」其實,新近發掘開放的熊家冢車馬陣是大量真車真馬真人陪葬。其宏大的規模氣勢和待解的王朝秘事,令人驚嘆和好奇。熊家冢位於湖北省荊州市,離楚國故都紀南城遺址約26公里,是迄...
荊山古玉亮相廣州 熊家冢玉器展再現「完璧歸趙」故事
《荊山有玉——熊家冢墓地出土玉器展》今起在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開展,本次展覽分為說璧、識玉與辨玉三部分,共展出近200件(套)來自楚國故都荊州的珍貴文物,全部都為近年來在荊州熊家冢楚王墓地群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