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藏梁莊王墓文物( 金、玉器、 瓷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梁莊王墓出土的分心只有一件,它用金累絲做成卷草紋的底襯,正面做出嵌玉的邊框和抱爪。


挑心之下、 髻前後口沿各簪一支者,名作分心。

若再細分,則前者名前分心,後者名後分心。

《金瓶梅詞話》第二十回說李瓶兒取出一頂金絲髻教西門慶吩咐銀匠改作一件金廂玉觀音滿池嬌分心,並特別說明是要「正面戴」,可知前後分心的造型稍有分別,如果前面需要留出挑心的位置,那麼前分心該是略微窄一點兒。

分心的造型通常為十幾厘米長的一道彎弧,正 面上緣一溜尖拱,中心高,兩邊依次低下來,適如菩薩冠或仙冠的當心部分。

背面或從垂直方向接一柄扁平的簪腳,或作出幾個扁管用以貫穿兩端系帶子的銀條。

就裝飾題材而言,以王母、觀音等仙佛作為主題紋樣,其流行大約始於明中期,此前則以牡丹鳳凰等花鳥題材為多。

梁莊王墓出土的分心只有一件,從同出其他首飾的組合情況來看,以將它認作前分心為宜。

它用金累絲做成卷草紋的底襯,正面做出嵌玉的邊框和抱爪。

邊框周回是金累絲的花葉和十八個石碗,內嵌紅、藍寶石和綠松石。

邊框裡嵌一枚玲瓏玉,——白玉碾作一幅牡丹鸞鳥圖,一枝牡丹花開中間,鸞鳥一雙迴環左右,一隻俯身昂首,一隻轉頸顧盼。

長尾與花枝交相纏繞把空間填滿。

分心之背以一根窄金條橫貫為撐,中央垂直焊接一柄簪腳。

與分心合作一副的還有題材與製作工藝均相一致的一對掩鬢,造型為左右對稱的雲朵,中心邊框內各嵌玲瓏玉,不過是把分心的牡丹鸞鳥圖一分為二做成適形圖案。

金或鎏金與珠寶和玉的結合,其流行始於明,並且在明代走向成熟。

金與玉的鏤空作,明人喜歡稱它為「玲瓏」。

以金累絲的玲瓏襯托白玉、青玉的玲瓏,金色變得內斂,玉色變得明潤。

紅、藍寶石營造出沉甸甸的華貴,使它依然有著時尚中的富麗和美艷。

這件金花簪出土時位於親王館床之上。

梁莊王墓是明仁宗朱高熾(1378-1425)第九子朱瞻垍(1411-1441)及其繼妃魏氏的合葬墓。

墓葬位於湖北省鍾祥市長灘鎮大洪村二組龍山坡上,西北距鍾祥市城區25公里。

因盜墓分子三次盜掘未遂,經國家批准,文物考古工作者於2001年對梁莊王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墓中共出土金器、玉器、瓷器等珍貴文物5300餘件。

在已發掘的明朝十餘座王墓中,梁莊王墓的墓葬規模不是最大,但隨葬物品的豐富與精美程度僅次於明十三陵中的定陵,是新世紀以來明代考古工作的一項重大成就。

歷史上記載在長江中游的湖北地區的明代藩王共有12個系44位王,梁莊王朱瞻垍是明仁宗第九子,生於永樂九年(1411年),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被冊封為梁王,封地在湖廣安陸州(今鍾祥市)。

宣德四年(1429年)就國,正統六年(1441年)薨,享年30歲。

繼妃魏氏(1413-1451)宣德八年(1433年)被冊封,景泰二年(1450年)薨,享年38歲。

由「二珠式」金佛頭1、骨數珠27、小金輪(「隔輪」)28件組成。

銀鎏金封冊:

每板長23,寬9.1,厚0.4厘米,重1839.8克。

由兩塊等大的長方形鎏金銀板扣合而成,板內鑄有冊文88字:「維宣德八年歲次癸丑七月壬子朔,越三日甲寅,皇帝制曰:'朕惟太祖高皇帝之制封建諸王,必選賢女為之配朕弟梁王。

年已長成,爾魏氏乃南城兵馬指揮魏亨之女今特援以金冊立為梁王妃,爾尚謹遵婦道內助家邦敬哉。

』」這是我國發現的首件親王妃封冊實物。

明梁莊王墓 金錠 長14,寬10厘米,厚0.8厘米,重1874.3克

金錠正面鑄有「隨駕銀作局銷鎔/捌成色金伍拾兩重/作頭季鼎等/匠人黃閔弟/永樂拾肆年捌月 日」銘文。

「銀作局」是明朝內廷的二十四衙門之一,也就是明朝的宮廷作坊,負責製作金銀錢幣、器具等。

在永樂皇帝正式遷都北京之前,「隨駕銀作局」文獻沒有記載,它應是首都南京的「銀作局」跟隨永樂皇帝往返於南京、北京之間聽用的臨時機構。

「作頭」是管轄工匠者。

明朝親王婚禮朝廷賞賜金錠五十兩的制度,墓中出土了兩枚金錠,可能與梁莊王有兩次婚姻,又無男性繼承人有關。

墓主梁莊王生活在明朝的永樂、宣德、正統年間,這正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最為強盛的時代。

這一時期政治上空前專制、經濟上十分繁榮、貴族的精神生活以蒙元以來流行的密宗為時尚。

尤為重要的是,明朝為宣揚國威和廣羅奢侈品,前後七次派鄭和(1371-1435)下西洋,擴大了中國與世界的交往 ,這一重要歷史事件在梁莊王墓的出土文物中也有反映。

展覽所選文物不僅是明初社會繁盛的縮影,也是鄭和下西洋壯舉的見證。

金匕、金箸、金漏勺:

金匕:長26,匕身寬4.1,重94.2克

金箸:長24,重117.2克

金漏勺:長15.4,寬2.9,重13.4克。

金匕、金箸、金漏勺原置於銀提梁罐內。

金匕柄背面有「銀作局洪熙元年正月內造捌成伍色金貳兩伍錢」20字銘文。

每支箸柄有「銀作局永樂貳拾貳年拾月內改造捌成色金壹兩伍錢伍厘」24字銘文。

明梁莊王墓 金壺和金爵在明代稱為酒注和酒盞。

中國古代一直以使用金銀器來顯示富貴,但在明朝初年,社會的身份等級仍然十分嚴格,一般百姓的酒食器皿只能用陶瓷與銀、錫製品,不能使用金器,只有王公貴族和高級官員才能夠用黃金器皿。

其中二品以上官員可用金酒注,五品以上官員才能用金酒盞。

底部有「銀作局洪熙元年正月內成造捌成五色金貳拾叄兩蓋嘴攀索全外焊壹分」30字銘文.

大黑天」舞姿神像(正、反面) ?

直徑3.1厘米,重27.4克

此像系帽飾,浮雕密教大黑天像。

反面鑄「摩訶迦羅用普印咒(大黑天咒)」梵字14個:

拉丁轉寫為:om ?rī mahā-kālāya hūühūü phañ svàhà。

漢語音譯:「唵、摩訶迦羅耶,吽、吽,発咤,娑婆訶」,意為「皈依大黑天,破除一切魔」。

金鑲寶石腰帶由20件金售寶石銙和兩件金帶扣及1件脫落的金插梢組成。

金帶共鑲藍、祖母綠、金綠、金綠寶石貓眼、石英貓眼、綠松石、綠柱石、東陵石等寶石98顆。

金鑲寶石帽頂由金鑲寶石蓮花底座和藍寶石頂飾組成,現存寶石10顆。

頂鑲嵌一顆約200克拉的無色藍寶石。

金器製作工藝

梁莊王墓金器工藝主要有鑄造、捶揲、花絲、鏨花、鑲嵌等工藝和焊接、切削、拋光、鉚、鍍、刻鑿、鑲嵌等技術

1. 鑄造。

鑄造是金器最古老的方法,是將金熔化後注入模型,如金錠等物。

鑄造很難制出薄胎器物,在捶揲技術廣泛運用後,就很少採用。

2. 捶揲。

先秦時期已有捶制的器物出土。

但捶揲法是唐代從薩珊、粟特地區傳人的工藝,它利用黃金質地柔軟、延展性強的特點,採用反覆錘擊的方法使器物成型。

形制簡單、內腹平淺的器皿可以直接捶制,複雜的造型則需分別捶出各個部分,然後焊接在一起。

在金片材下襯以底模捶擊,可形成摸具圖案。

紋飾正面如浮雕凸起者,舊稱「隱起」。

墓葬中的盆、缽等為捶揲法製作。

3. 花絲是製作玲瓏剔透的金器工藝技法,有累、掐、攢、盤、編、織等。

秦漢時期已有掐絲技術,它是將纖細的金絲掐製成各種紋樣。

累絲是用金絲曲折堆累然後焊接成玲瓏剔透的造型。

攢(焊),是用焊接將製成的紋樣連綴成完整的首飾。

4. 鑲嵌。

鑲嵌工藝以錘鋸、鉗、銼、削為主,是將一塊金經過錘打鍛制,鋸製成部分紋樣,再拋光焊接成整體,最後鑲嵌珠寶。

常見的鑲嵌方法有爪鑲、槽鑲、包鑲等。

金鑲青白玉隱起雲龍紋絛環。

在明朝時腰帶有革帶,束帶和絛帶。

前二者屬「冕冠服」和「皮弁服」的組成部分,絲(布)絛帶則屬於「常服」,絛帶的帶頭有「帶飾」、「帶扣」、「絛環」、「三台」等名稱。

明梁莊王墓共出土6件這類器物,每個帶銙都是用有底板的金帶框鑲嵌玉龍飾或寶石,故稱「絛帶三台」。

金鑲寶石絛環。

金帶銙中心托鑲嵌 漆骨片或木片,小托則鑲嵌寶石14顆,紅6,藍3,祖母綠4,東陵石1顆。

金累絲鑲寶石青玉鏤空雙鸞鳥牡丹簪存鑲17顆寶石。

戴於正中,俗稱「挑心」。

青白玉鏤空秋山飾遼金元時代的玉雕常以狩獵活動為母題。

文獻稱鶻捕鷂圖案為「春水之飾」,虎鹿山林圖案為「秋山之飾」此玉即是「秋山玉」。

由金鉤1、玉飾10、玉珠394顆共405件金玉飾件組成。

金鉤內面刻有「銀作局洪熙元年正月內造捌成伍色金伍錢」銘文。

鳳紋佩為王妃所佩。

金鑲寶石白玉鏤空雲龍冠頂由金鑲寶石覆蓮底座和藍寶石頂飾組成,現存寶石7顆。

綠松石執雙荷童子佩童子身著褐衣,雙手雙持兩張荷葉之梗,置於左肩上,彎垂置於頸後,其葉貼於背後,赤足作行走狀。

外框為銅鎏金並各存鑲寶石14顆。

內框鑲嵌青白玉透雕折枝荔枝。

鑲寶鑲玉鎏金銅枕頂。

此器為枕頭的端面,由內外兩外方框組成;內框為青白玉玉質,

青花瑤台賞月圖瓷鍾。

出自梁莊王墓後室南部,是王妃日用器皿。

青花龍紋瓷鍾。

是王妃使用的日用器皿。

由瓷鍾、金鍾蓋和銀鎏金托盤3件組合而成。

以往瓷鍾稱為「高足瓷碗」,據金鍾蓋銘文記載,應為「瓷鍾」。

金鍾蓋蓋面飾紋趕珠紋和雲紋,蓋口沿內壁有「承奉司正統二年造金鍾蓋四兩九錢」銘文。

青花瑤台賞月圖瓷鍾

青花瑤台賞月圖瓷鍾。

出自梁莊王墓後室南部,是王妃日用器皿。

青花龍紋瓷鍾。

是王妃使用的日用器皿。

由瓷鍾、金鍾蓋和銀鎏金托盤3件組合而成。

以往瓷鍾稱為「高足瓷碗」,據金鍾蓋銘文記載,應為「瓷鍾」。

金鍾蓋蓋面飾紋趕珠紋和雲紋,蓋口沿內壁有「承奉司正統二年造金鍾蓋四兩九錢」銘文。

2001年4月,湖北省文物部門啟動了對明代梁莊王墓的考古發掘工作,轟動了全世界。

它是湖北省明代考古發現中出土文物最多、文物價值最高的一次,也是全國已發掘明代親王墓中等級最高、出土文物最多的一次空前大發現,為明代歷史、考古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和新的課題。

墓中出土的眾多金銀珠寶,不僅是梁莊王和梁王妃悽美婚姻的見證,同時,它也是中國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下西洋的歷史見證。

免責聲明:(素材來源網絡,侵刪,微信交流:15871556715)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湖北鍾祥市梁莊王墓發掘記(下)

山窮水盡疑無路由於擔心墓室里的文物接觸外界空氣導致變色變形,抽水時還不敢打開墓道券門。4月25日在抽干積水後,下午五時三十分開始拆除最上面的六層封門磚,由樑柱和周代瑋兩人先行進去探看。呈現在他們...

展覽預告之「被爆炸聲震醒的親王」

劇透來了年度大展即將登場按捺住內心無比的激動先來看看展覽的歷史背景展覽:朱明盛長——明代藩王宮廷藝術展地點:大連現代博物館四樓B專題展廳2000年大年初三的晚上,當鍾祥市的家家戶戶都沉浸在一派歡...

僅次於定陵的明代親王墓中之珍寶(1)

梁莊王墓被搶救性考古發掘後(具體發掘過程見《險遭盜掘的明代親王墓中出土了絕世珍寶》一文),隨葬品入藏湖北省博物館,鄂博特辟《梁莊王墓——鄭和時代的瑰寶》專題展向公眾進行介紹。展覽所選的這些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