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和氏璧丟的早,是小編我撿到的這塊不?你們來瞅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傳的數百年間,被奉為「無價之寶」的「天下所共傳之寶」,又稱和氏之璧、荊玉、荊虹、荊璧、和璧、和璞。

為天下奇寶。

由於和氏璧已經失傳,真正的和氏璧究竟如何模樣,今人已經無法得知,只能通過有限的文字記載(包括文學創作)中的描述加以想像。

但是,從秦始皇用和氏璧造御璽的故事來看,和氏璧與出土的常規文物相比,至少在外形來看,應有明顯的不同。

經初步推算,和氏璧的厚度至少為10厘米,其並非古人儒家學者佩戴的環形佩玉,甚至,很可能和氏璧僅僅是一個經過簡單粗加工的璞玉。

同時,由於相傳和氏璧被秦始皇製作成了傳國御璽,而隨著朝代的更迭,該御璽又相傳在唐後失傳,和氏璧原有樣式究竟如何,基本上已經無法得知了。

在春秋戰國時期,許多諸侯國都有自己的鎮國之寶。

據《戰國策》載:「周有砥厄,宋有結綠,梁有懸愁,楚有和璞。

」和璞即和氏璧,璞是沒有經過琢磨的玉。

關於和氏璧的最早記載,見於《韓非子》、《新序》等書,並且情節大致相向。

說是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今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境內五道峽)里得到一塊璞玉。

卞和捧著璞玉去見楚厲王,厲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

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

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璞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

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淚流幹了,接著流出來的是血。

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為何,卞和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

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命名為和氏璧。

----------------------------

您玉石感興趣嗎?

喜歡我的文章可以添加訂閱哦!

推薦您關注小編微信:xcyu2016(長按可複製)

做您身邊的玉石顧問,介紹玉石文化。

關於玉石,我們是專業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我有故事,你有酒嗎?

玉文化之所以能在歷史的舞台上興盛不衰,在於它美麗的外表以及實用的內在,更在於它被國人傾注了情感,賦予了文化內涵。當我們回望歷史,我們會發現,玉文化早已悄然融入到華夏民族的歷史血脈中。在我們這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