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丙家族墓地的發現、發掘及價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敏/文本報記者胡佐斌/圖

安丙家族墓地是南宋四川宣撫使安丙及其家族墓地。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系1996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墓內發現大量精美的浮雕石刻及設色壁畫,堪稱一絕;墓中出土了眾多國家級文物精品。

安丙家族墓地是迄今為止國內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級別最高、最具藝術價值的一處宋代家族墓地,堪稱十三世紀文物精粹。

8月驕陽,酷暑難耐。

筆者跟隨「兩江行」採訪組一行再次來到被稱為1996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南宋安丙家族墓地。

這是一處十分重要的考古成果,它填補了中國兩宋時期許多文物考古的歷史空白。

作為主持墓地前期和參與後期發掘工作的親歷者,筆者在此將墓地的發現、發掘及價值向讀者做一一介紹。

歷時7個月的發掘發現五座古墓

關於安丙家族墓地,地方文獻有載。

《廣安州新志·古蹟》:「少師魯國公安忠定墓,在治南,即皛然山下,昭勛寺右。

」明代曹學儉《蜀中名勝記》也記載:「有《安丙墓誌》,雲在州南五十里。

早在上世紀50年代末期,由於「大躍進運動」的特殊需要,曾於安丙家族墓地(雙河鎮昭勛村)所在的華鎣山中段雲集各地民工,依山築爐大煉鋼鐵。

其間,發現了安丙家族墓地的3、5號墓室,並將兩墓墓道及5號墓墓室券頂、墓牆拆除,運至山頂作為養豬場建材。

由於當時的發現未引起當地政府和文化部門的重視,因而失去了一次重要的發掘契機。

1996年元月下旬,據當地文物義務保護員報告,因華鎣市公墓建設施工,在皛然山下再次發現一座古墓。

廣安市文物主管部門知曉後,經省文化廳同意,立即與華鎣市配合,對該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清理。

同年3月初,因暴雨所致,於發掘現場東側5米處,再次發現形制、規模相同的石室墓1座。

通過對兩座墓室的搶救性發掘清理,我們根據墓葬所處的地理位置、形制、墓室雕刻及出土文物等進行分析研究,認為其墓區就是地方文獻所記載的南宋四川宣撫使安丙及家族墓地。

理由是:新發現的兩座墓葬與早年被發現暴露在地表的3號墓呈有序排列;墓室形制相同,墓室雕刻風格及內容一致;出土文物中的宋三彩俑、錢幣及墓誌殘片等,均具南宋時期的時代特色和安丙身份之確證物。

與此同時,我們查閱了大量的考古資料,與安丙家族墓地進行比對研究,力圖找到這次考古新發現在同時代發掘類型中的價值。

通過對當時國內考古發現現狀的了解,我們充分認識到這次所發現的墓群無論從墓葬形制、規模,墓室石刻的內容題材、雕刻技術,還是出土文物的類型、價值等,均能體現同時代考古發現的新成就。

因此,我們將這次安丙家族墓地的發現發掘情況盡決報告了四川省文化廳文物處,並要求派專業隊伍進行全面的規範性發掘。

同年4月初,由四川省考古研究所負責的考古發掘隊,在廣安、華鎣市文物部門的配合下,再次進入安丙家族墓地,對其墓區範圍進行科學有序的發掘清理。

考古發掘工作歷時7個多月,範圍從已發掘清理的l、2、3號墓的基礎上,分別向四周延伸。

其間,於2、3號墓之間新發現4號墓室;又於3號墓東30米處發現原於50年代破壞回填的5號墓室,並於各墓室墓道前發現規模不同的地面祭祀建築遺址,其建築群與各墓道緊密相連。

踏道、階梯、石柱、享堂、水溝、護坎等建築遺蹟由北向南依次遞進,建築布局縱橫交置,依勢而立,形成千餘平方米的地面祭祀建築群體。

龕桌、供台、翁仲、石雕、溝滴瓦當、筒瓦、板瓦遍地可尋。

墓北坡地上,發現排泄山水的石砌水溝達數百餘米;其西沿,系高達數十餘米的「九層坎」護坡,採用石條分級砌築,鐵水澆注。

「九層坎」前為占地400餘平方米的山脊平地,人稱「石馬坪」,原置石人石獸於左右。

「石馬坪」前建有「九龍橋」通向墓地。

橋西南為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年)賜建的昭勛寺遺址,占地2000餘平方米。

從目前發掘和遺存的情況看,安丙家族墓地的規模,達1平方公里之闊。

這次發掘清理墓室5座,墓室西向,由南向北排列,形制為石室券頂,由墓室墓道兩大部分組成。

墓室又因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不同而大小有別。

1號墓主人為安丙夫人李氏,2號墓為安丙,3、4、5號墓主人身份不詳,有可能是安丙親屬如妻妾、孫女等。

墓內精美石刻堪稱13世紀文物精粹

安丙家族墓地的發現與發掘,引起了國家文物部門的高度重視,專門召開專家座談會議,研究制定發掘保護措施。

一批著名的考古學家到發掘工地考察指導,對其評價很高。

考古學家徐苹芳先生評其墓室石刻「可與同時期蜚聲中外的大足石刻媲美」;考古學家宿白教授評其「堪稱中國十三世紀文物之精粹」。

安丙,字子文,號皛然山叟,南宋廣安人(今華鎣市永興鎮),生於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年),卒於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享年73歲。

通過《安丙墓誌》等記載的安丙其人的事跡,不難窺測其所經歷的那段歷史。

其家族墓地宏敞的墓室、精湛的石刻,也向人們再現了南宋時期中國西部邊陲地區的滄桑歷史。

安丙家族墓地的建築與石刻內涵十分豐富,既包含高超的創意、熟練的技術,又有廣泛的題材內容,涉及當時社會的各個方面。

其獨特的藝術形式,達到了「分之則美散,集之則美合」的境界,形成了獨立性與統一性的完美結合,達到了形與神、動與靜、虛與實的有機融合。

在安丙家族墓地的石刻作品中,亦因墓室內容題材、藝術效果的不同特點,採用了圓雕、高浮雕、淺浮雕及線刻等技法,突出刻劃了石刻主題的鮮明形象,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其中,安丙夫人李氏墓的1號墓就採用了圓雕技法,因後龕為「婦人半啟門」石刻,無法再現墓主人的高貴形象,為了突出李氏夫人的主題形象,墓室石刻創意採用了佛教藝術「一佛二弟子」或「三聖」、「三尊」的設計,採用圓雕的技法,將墓主人及二侍女置於墓臨面的石樑枋上。

這樣在顯要的位置採用圓雕技法,不僅顯示了李氏生前地位,同時具有很好的藝術表現力。

而為了突出安丙鐵骨雄錚的生前遺韻,表現雄勁威嚴、氣勢磅礴的剛健之美,2號墓室就採用了高浮雕技法,使墓室內的石刻顯現了獨有的雄勁之風和陽剛之氣。

淺浮雕與線雕則多用於墓室內突起的花鳥圖案、伎樂散隊、瑞神獸雀,再現了墓室富麗堂皇的場景及幽寂雅趣的極樂景致。

安丙家族墓地的石刻,無論是雕刻技法、題材內容還是其它輔助手段,均圍繞著「以人為本」的主題思路,再現墓主人及家族生前優越的生活條件和顯要的政治地位,構想亡靈世界富貴榮華的生活,形成一支龐大的冥間安氏主僕隊伍和神秘的藝術殿堂,來構築其最終歸宿之時空。

墓室石刻人物共計有124人之多,其中墓主人僅占4人。

這樣龐大的一支冥間主僕隊伍,是由不同社會階層的人物組成。

1號墓以雍容華麗的伎樂為主要人物,表現的是歌舞昇平的享樂環境;2號墓以朝吏、武士、侍從、妻妾、鬈首波斯人物為主,給人的觀感是墓主生前的顯赫身份與死後虛幻的來世天國之夢的藝術寫照。

墓室內豐富的伎樂石刻組合是研究南宋音樂舞蹈的實物素材。

除人物外,墓室石刻還選擇了四神,即朱雀、玄武、青龍、白虎。

青龍、白虎的畫面尤為壯觀,神形兼備,高近兩米。

2號墓的青龍,創意獨到,墓主人懷抱龍尾,「附龍升天」的神仙思想表現得淋漓盡致。

安丙家族墓地是由墓室、祭祀建築群、九層坎、石馬坪、九龍橋、昭勛寺、石坊等單體或群體建築所組成的一個宏敞規模型家族陵園,具有獨特的藝術特性。

首先,墓室建築結構包含了中國古代建築結構構成的屋頂、屋身及台基三大要素。

墓室採用了三進式的手法,拓展了墓室空間的視野。

後龕採用了重檐歇山式屋頂,雕鑿出筒瓦屋面和精美的溝滴瓦當。

通過建築結構與建築創意的結合,形成了雄偉壯麗的氣勢,直接體現了安氏家族的尊嚴和地位。

再者,墓室建築的裝飾手法和由此體現的華麗與精緻,與完美壯觀的建築形態相協調統一。

其仿木構件斗拱形式就達8種之多,目前所見的宋代木構建築無法與之比擬。

因此,通過對安丙家族墓地墓室建築的研究,有望彌補宋代《營造法式》四個傳本中的諸多重大缺陷。

出土文物對研究南宋歷史起到證史、補史作用

安丙其人,《宋史》有傳。

然而,在《宋史·安丙傳》中,有許多關於安丙生平及家族的情況沒有涉及,給研究安丙及家族繁衍情況造成困惑。

此次《安丙墓誌》的出土,為研究工作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其中,關於安丙的生卒年月問題,《宋史·安丙傳》無稽,通過《廣安州新志》安丙子安癸仲所撰《卜葬先塋碑》所記,「後二年辛巳冬十有一月」安丙「隨亦薨背」,可知安丙卒於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

《安丙墓誌》明確記載了安丙的出生:「公生戊辰,自戊辰至丁卯,豈數周六十,西南當有亂而公已生人間」。

「戊辰」即南宋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年)。

家族墓地未發掘前,我們對安氏家族的情況一無所知,通過《安丙墓誌》使我們對安丙祖上及家庭主要成員有了新的認識。

通過《安丙墓誌》上述記載可知,安氏祖籍為應州。

應州,治今山西省應縣,地屬戰國趙轄,五代後唐明宗(926-930年)時期所置。

其世族可知:九世祖安福,官侍中兼中書令;十世祖安宗,宋時徙地於蜀。

據魏了翁《安忠定公生祠記碑》:「先和溪縣封山鎮亦公之鄉也」。

即初居今武勝縣沿口鎮,又徙今廣安的永興(屬華鎣市)。

曾祖之曾祖父名崇績,生有文寶,文寶之子瑙,瑙又生康民,至安丙祖父安郛等,非常詳盡。

墓誌還記載了安丙之夫人封「福國夫人」,「先公二年卒」,即死於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享年七十有九」等內容,說明其夫人年齡比安丙長9歲。

此外,還對其子孫等家庭成員做了交待:長子安癸仲,次子安寅促,次乙仲,孫女寶孫,次文孫以及外孫等。

安丙家族墓地還出土了文物700餘件,從質地上分為金、銀、銅、鐵、玉、瓷、陶等。

其中,「嘉定元寶」「折十」銅錢151枚,宋三彩陶片及殘件數以千計,經修復復原的三彩陶俑可達200餘件。

從各類出土文物數量看,居同期考古發現之最。

宋三彩流行於南宋嘉定以後,主要流行於四川地區。

安丙家族墓地出土的這批三彩陶俑,從題材上可分為四神瑞獸俑、十二生肖俑、文吏俑、武吏俑、侍女俑等。

三彩釉色亮麗,設色綠而艷潤,黃中偏赤,白而泛黃。

這批宋三彩以數量多、類型廣泛、設色艷麗、造型生動、形制各異為特點,可望成為宋三彩研究和探索製作工藝的標本。

除上述較典型的例子外,安丙家族墓地還在私家陵園的建築規劃、宗教、民俗、陰宅地理特色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是目前南宋考古發現中最具代表性的典範。

它的發現,為南宋的歷史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將為證史、補史起到重要的作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龍泉發現十陵何氏家族墓地

近日,成安渝高速路成都收費站項目在施工過程中發現古墓葬,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立即組織專業人員前往現場進行確認,經踏查和鑽探,在施工區域內發現兩座大型宋代磚室墓,並於當日組織人員進行搶救性發掘。

胡旋舞與窨子梁唐墓

陳列於鹽池博物館的胡旋舞石刻墓門是上世紀1985年在鹽池縣原蘇步井鄉硝池子村南窨子梁唐代墓葬中發掘出土的,這在全國唐代墓葬中尚屬首次發現。出土時它是成套的兩扇緊閉的石門,單扇石門呈長方形,長88...

內蒙古自治區發現漢代潁川陳氏家族墓群

漢末魏晉是中國歷史上士族門閥制度最為鼎盛的時期,潁川陳氏正是以漢末大名士身份起家成為當時的巨姓望族,世代傳襲,名重魏晉。1月4日,記者從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日前,在准格爾旗腦包灣村發現了漢...

南宋考古新發現——武勝石梯坎石室墓

石梯坎南宋石室墓,是我省近年來除瀘州市瀘縣宋墓群發掘之後,較為重要的南宋考古新發現。石梯坎南宋石室墓位於武勝縣華封鎮石梯坎村九組,小地名叫「大墳壩」。據武勝縣文物管理所所長劉宗連介紹,2016年...

將軍山下的墓地之謎

2013年冬天,趕著一個房地產開發發現一個山坡有墓地的可能。在臨安市將軍山南麓,因為它完全符合中國古代堪輿學中「有背有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