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旋舞與窨子梁唐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陳列於鹽池博物館的胡旋舞石刻墓門是上世紀1985年在鹽池縣原蘇步井鄉硝池子村南窨子梁唐代墓葬中發掘出土的,這在全國唐代墓葬中尚屬首次發現。

出土時它是成套的兩扇緊閉的石門,單扇石門呈長方形,長88厘米,寬42.5厘米,厚5.4厘米。

上下有圓柱狀榫,兩扇門面閉合處各有一孔。

出土時用鐵鎖鎖扣。

胡旋舞是唐代非常流行的一種樂舞,出自於西域中亞康國。

對其史書記載,實物佐證。

只有西安的碑林,敦煌的壁畫有所記載。

鹽池出土的胡旋舞圖案是國內第三個佐證。

在石刻墓門上我們可以看到,門正面鑿磨光滑。

在兩扇墓門上,各線刻一個跳舞男伎。

舞者深目高鼻,虬須鬈髮,胸寬腰窄,上著窄袖衫,下身穿貼腿緊裙,腳蹬長筒皮靴。

旋身揚臂對舞一圓形毯上。

舞姿造型略有不同。

左門舞者側身回首,左腳立圓毯上,右腿後屈,左手微微上舉。

右臂屈至頭頂。

右門舞者右腳未著地。

左腿側伸,略微屈膝,右手舉飄帶於頭上,左手旁伸作提襟狀。

周圍陰刻出捲雲紋圖案,營造出舞者騰雲之上意境。

這件胡旋舞石刻墓門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說明了唐代黃河東岸的鹽池地區,,由於鹽業的發展,帶來了中外絲綢之路商品交換的繁榮。

尤其是出土的墓志銘記載墓主人是昭武九姓中的何國人「以久視元年九月終於魯州」。

說明何國人的後裔在唐代久視元年(公元700年)己定居到今天鹽池地區。

並在所居地流行極具民族特色的胡旋舞。

史書記載;唐代長安在唐玄宗李隆基先天二年(公元713年) 才在宮廷流行胡旋舞, 表明鹽池地區流行胡旋舞十餘年才流傳到唐長安, 這類題材的石刻作品,,是研究唐代歷史、唐代樂舞的珍貴資料。

被認定為國寶級文物。

窨子梁,也叫窨子山,是一座石膏岩質的小山丘。

位於原蘇步井鄉硝池子村南3公里。

1984年文物普查時發現是一處墓葬,由於其墓室結構獨特,引起人們的關注。

1985年由寧夏博物館考古隊(今區考古所)牽頭開展考古發掘。

鹽池文物普查隊參加了這次發掘。

這次共發掘六座墓葬,墓葬早年多次被盜,出土隨葬品不多,且損毀嚴重。

多不在原來位置上,給這批墓葬研究帶來一定困難,但墓葬形制比較特殊,是唐代中原地區少見的石室墓。

保存完整,都有一定規模,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六座墓基本分布在一條線上,由西向東編為一至六號。

皆為依山開鑿,墓道起于山丘的緩坡處,墓道長13米至26米不等,墓室門開鑿于山丘的橫切斷面上,上部無封土,墓室有主室和龕室或側室構成。

以規模最大、出有墓誌的3號墓為例。

墓道長13米,上口寬3.9米,底寬3.6米,門道近方形,高0.94米,寬0.85米,門內上下鑿有鑲門扇的凹槽。

墓室長方形,東西長6.5米,南北寬3.7米,高2.2米,平頂微拱,壁面鑿出長方、正方、三角等幾何圖案。

墓室中部鑿出兩根八邊形石柱,左右對稱。

石柱下有正方體石柱礎,上有石鑿斗拱與墓頂連為一體,墓室左右後三壁共開有個龕室,龕室皆長方形,長2米,寬1米多,墓室後部有一長2.45米,寬1.1米,高0.55米的石棺床。

出土胡旋舞線刻圖案的6號墓是這次發掘墓葬中墓道最長的墓,長達26米,寬近2米,深3.40米,石塊壘砌的封門保存完好,打開封門,露出雙扇石門,兩扇門的合縫處各有一圓孔,孔內鑲環刑鐵鼻,其上掛一鐵鎖,將墓門鎖住。

門扇正面各陰線淺刻一高鼻深目左旋右轉的舞伎。

就是被認定為胡旋舞圖畫。

六座墓葬皆採用平底墓道和小墓門、主室、側室或多壁龕的作法,同中原地區盛唐中唐時期墓葬中盛行天井和甬道的作法明顯不同反映出強烈的地方特點。

從發現的墓誌中知道3號墓主人官職都尉。

父親也是都尉,其祖父官職上柱國。

其餘五座墓雖然無文字記載,但六座墓分布在一條線上,墓葬形制大同小異,反映了這是一處唐代世官家族墓地。

相當規模的家族墓地,形制別具一格保存尚好的,出土的國寶級文物唐代墓葬,在中國北方河套地區僅次一處。

據【元和郡縣誌.】記載:高宗調露元年679年於靈、夏二府南境(今鄂爾多斯高原南部)分置魯、麗、塞、含、依、契6個州,管理歸降內遷的西突厥諸部屬。

總稱為六胡州。

靈州境地設魯州。

明代【嘉靖寧夏新志】記載;興武營古城在築城以前就有「半個城」。

始建年代不祥,據考古調查,城內及周邊散落有唐代風格的殘瓷片。

蘭州大學環境學院王乃昂教授實地考察研究。

認為「半個城」 就是唐代魯州城。

明代興武營古城和窨子梁唐墓地直線距離不到十公里,結合窨子梁唐墓出土墓誌相互應證。

今天的興武營古城當為唐代六胡州的魯州城。

窨子梁唐墓的發掘意義,在於通過對墓葬形制、葬俗的研究,和對墓葬年代、墓主人族屬,唐代有關地名的考證。

反映出中國古代民族遷徙和融合。

唐墓中出土一盒墓誌,記載墓主人為西域康國昭武九姓中的一支--月氏人。

何姓。

而窨子梁唐墓中的墓主人,正是安置在魯州城歸降唐王朝的突厥族人的後裔。

窨子梁唐代家族墓地,因其保存較好的墓葬結構,重要的歷史價值,出土的國保級文物。

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國寶級文物一胡旋舞石刻墓門


窨子梁唐墓全景

唐代墓葬3號墓墓葬結構圖

鹽 池 縣 博 物 館

( 執筆;馬漢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河北邯鄲發現五座古墓

據國家文物局網站消息,所發掘清理的五座墓葬多為磚室結構,大致分為三種形制。長方形拱券頂磚室墓1座,墓門、墓頂、東壁已破壞。墓室南北長3.63米,東西寬3.42米。西壁正中砌一門,門兩側各砌一窗...

河南偃師發掘東漢大墓 出土銀縷和玉衣片

新華社鄭州2月22日電(記者桂娟)為配合基建,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對河南省偃師市城關鎮潘屯村南的3座東漢大墓進行搶救性發掘,出土銀縷和玉衣片。3座墓葬帶有封土,規模較大,形制均為長斜坡墓道明...

安丙家族墓地的發現、發掘及價值

□劉敏/文本報記者胡佐斌/圖安丙家族墓地是南宋四川宣撫使安丙及其家族墓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系1996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墓內發現大量精美的浮雕石刻及設色壁畫,堪稱一絕;墓中出土了眾...

內蒙古自治區發現漢代潁川陳氏家族墓群

漢末魏晉是中國歷史上士族門閥制度最為鼎盛的時期,潁川陳氏正是以漢末大名士身份起家成為當時的巨姓望族,世代傳襲,名重魏晉。1月4日,記者從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日前,在准格爾旗腦包灣村發現了漢...

河南南陽發現戰國墓葬 墓主為"大夫級楚國貴族"

今日從考古部門獲悉,考古人員最近在河南省南陽市南水北調水源地丹江口庫區考古中,發掘一處戰國楚大夫墓,出土文物五十餘件。 據介紹,這一戰國時期的士大夫墓葬,位於南陽市淅川縣西南四十七公里的倉房鎮沿...

韶華不再 唐韻猶存

原題:韶華不再,唐韻猶存——山西臨汾西趙村唐墓的發掘欲要喬遷,考古為先「源自於法蘭西的唯美城市墅群」「寧靜與繁華,一切隨心切換」「城西龍首高位——堯豐之西、汾河以東、上風上水、藏林納湖」,這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