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出土的不僅有青銅器還有其他的足以照亮中華文明的文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殷墟是一個王國的縮影

  殷墟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都城遺址,橫跨安陽洹河南北兩岸,現存有宮殿宗廟區、王陵區和眾多族邑聚落遺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鑄銅遺址、制玉作坊、制骨作坊等眾多遺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古代都城遺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歷史。

  說起殷墟的價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慶柱說,作為文化遺產,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時代越久,歷史價值越高。

在國際上被承認的、沒有爭議的中國最早的文明就是商代。

殷墟不是一座簡單的建築物,它是一座都城。

都城是一個國家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軍事中心和文化禮儀中心。

它是一個王國的縮影,是其他任何遺產沒辦法比的。

這就是殷墟之於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的獨特貢獻和獨特地位。

  甲骨文照亮煌煌中華

  如果說鑽木取火標誌著人類告別了茹毛飲血的野蠻歲月,那麼文字的出現就意味著人類走出了結繩記事的洪荒年代。

甲骨文的發現,是照亮中華文明的一盞明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徐廣德說,甲骨文不僅僅是一個文明的符號、文化的標誌,它印證了包括《史記》在內的一系列文獻的真實,把有記載的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了近5個世紀。

  在世界四大古文字體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為代表的中國古漢字體系,歷經數千年的演變而承續至今,書寫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史。

  目前,殷墟共出土甲骨15萬片,單字約4500個,其中約有1500個單字已被釋讀。

3000多年以來,甲骨文雖然經過了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等不同書寫形式的變化,但是以形、音、義為特徵的文字和基本語法保留至今,成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塊字,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審美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為中國書法藝術的產生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青銅器世界獨一無二

  「殷墟出土了大量青銅器,這麼精美的青銅器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談到殷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商周室主任杜金鵬這麼評價。

  杜金鵬說,安陽殷墟在1978年的考古發掘中,出土青銅容器4000餘件,這些青銅器中,司母戊鼎是殷墟出土的最大青銅器。

實際上,安陽其他一些證據證明,這並不是殷墟最大的青銅器物。

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安鋼進行考古發掘時,曾經發現過一個鑄造青銅器的工廠,那個工廠現場有一個鑄造青銅器的內范,而這個內范表明它是一件圓形青銅器,這個圓形青銅器的口徑達到1.6米,比司母戊要大得多,這樣來講,如果它是一個圓形的鼎,那比司母戊鼎壯觀多了。

  這種規模、體型的青銅器要進行鑄造必須有一批熔化青銅器的爐同時工作,而且有大量的鑄造工人,這個澆鑄是不能間斷的,能把各個工種有機協調起來,可見當時的社會組織已經非常嚴密。

  殷商的青銅加工業如此發達,但安陽周圍並沒有高品位銅礦以及冶煉青銅所必需的錫鉛礦石。

有學者推測,當時的工匠們已經學會了在礦石的產地進行冶煉粗加工,然後把加工過的粗銅、粗錫、粗鉛運到這裡,進行配比熔煉。

當時的銅礦很可能采自江西、安徽等長江流域一帶,而錫、鉛的礦藏則主要在江西一帶。

有學者推測,商代頻繁的戰爭,可能也與爭奪礦產資源有關

  商代的石器與玉器亦可謂琳琅滿目,殷墟出土的玉器體現出中國青銅時代高超的工藝水平和藝術想像力。

學者們認定,殷墟出土的玉器,其原料大都為新疆的和田玉、遼寧岫玉!那麼可以這樣設想,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經有通往新疆的「金石之路」了。

  8000多座墓葬世界少見

  「殷墟作為非常明確的商代古都,這個證據是非常充分的。

」劉慶柱說,殷墟有好多東西是中華民族的基因。

  劉慶柱說,殷墟考古發掘70多年來,發現墓葬計8000餘座,包括王陵和大量族墓,其種類有帶墓道大墓、長方豎穴墓、無墓壙墓及祭祀坑等,這在世界其他文化遺址中是少見的。

這些墓葬等級森嚴,隨葬禮器的大小、形制、組合、數量更是代表墓主人的不同等級和身份。

殷墟的王陵大墓,規模宏大,殺殉眾多,禮器精美。

婦好墓的隨葬品達1928件,而平民、奴隸則隨葬品很少甚至沒有。

  劉慶柱說:「在殷墟的墓中,有4個墓道的是王墓。

王為何要用4個墓道?這是在喻示著『地上是四方,地下是四方,四方都歸我管』。

換句話說,王埋在地下也要控制四方。

  殷墟建築填補考古空白

  200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站長唐際根博士率領的考古學家,在殷墟的東北方探明了一座面積470多萬平方米的洹北商城,其中僅一號基址長度就有170餘米,面積達1.6萬平方米,不僅是夏商周三代最大的單體建築,甚至可謂歷代宮殿之最!它的建築面積相當於六七個故宮太和殿的面積總和。

  在洹北商城發現的1號宮殿建築基址,是繼1999年發現400多萬平方米的商代城牆遺址後,又在該城內南北中軸線偏南位置,發掘出的一座回字形巨大宮殿建築遺址,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商代夯土建築。

  唐際根博士說,洹北商城及其中軸線附近夯土建築群的發現,在考古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這是考古工作者通過多年野外調查,分析大量古文化遺存和古地貌資料後,發現的一商代都邑遺址,填補了以鄭州二里崗為代表的早商文化和以殷墟為代表的晚商文化之間的空白,從而完善了商代的編年框架。

  目前,考古人員已發現宮殿宗廟建築110餘座。

這些建築成組排列,或為宗廟,或為社壇,已具備中國宮殿建築「前朝後寢、左祖右社」的規劃雛形。

  殷曆法為農曆所沿用

  據徐廣德研究員介紹,殷墟時期的自然科學技術在很多領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甲骨文的記載表明,殷人已能夠準確地記錄日食、月食和星象,並對超新星等天文現象有了較早的認識。

殷曆法採取陰陽合曆,將一年分為12個月,並採取增加閏月的方法,解決了與回歸年實際太陽日的矛盾。

這些方法仍為中國現行的農曆所沿用。

  在數學方面,殷人已有了個、十、百、千、萬等數字概念,並採用了十進位制。

  在醫學方面,商代晚期已能認識人類的10多種疾病,除用藥物治療外,還能應用針砭、按摩等治療方法,達到了較高水平。

  考古發掘表明,殷墟時期的手工業空前發達,不僅門類齊全,而且工藝水平極高。

一些主要的手工業生產部門,如青銅冶鑄、制玉、制陶、制骨、制車、紡織等都已達到了相當大的規模。

其中這一時期的白陶、原始瓷等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殷墟出土的商代馬車,已經使用了大量青銅構件,獨轅雙套雙輪,結構精緻複雜,體現出高超的機械、青銅鑄造等複合技術。

  殷墟時期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對人類科技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殷墟的兩處重要遺蹟

  宮殿宗廟遺址:殷墟宮殿宗廟區位於洹河南岸小屯村、花園莊一帶,南北長1000米,東西寬650米,總面積達71.5公頃,是殷墟最重要的遺址和組成部分。

  著名的婦好墓是1928年以來殷墟宮殿宗廟區內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

婦好墓是目前唯一能與甲骨文聯繫並斷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

  殷墟宮殿宗廟區還分布著為數眾多的甲骨窖穴。

自19世紀末甲骨文發現以來,這裡共出土甲骨約1.5萬片。

  王陵遺址:殷墟王陵遺址的建設是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核心工程和重要組成部分。

它與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共同組成殷墟遺址。

殷墟王陵遺址是殷商王朝的陵地與祭祀場所,開了中國帝王陵寢制度的先河,是我國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殷墟——商朝之都

(世界文化遺產、5A級景區、河南安陽殷墟)殷墟,原稱「北蒙」,是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盤庚十四年,商朝第二十位君主盤庚遷都於北蒙(今河南安陽),改「北蒙」名為「殷」。盤庚十五年...

殷墟博物苑 基本簡介

殷墟博物苑坐北朝南,建於洹水之濱,仿商代的古建大門以紅、黑兩色為主色調,三門並峙,設計簡約,洋溢著3000年前王室的氣息。大門內的廣場中央佇立著一尊大鼎,這就是出土於安陽、堪稱商代青銅器登峰造極...

世界「第二個古埃及」—— 安陽殷墟

河南安陽殷墟是世界文化遺產,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安陽西北郊小屯村一帶,橫跨洹河南北兩岸。是商朝後期的都城遺址,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歷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銅器而馳名中外。商後期叫北蒙,又稱...

行走安陽--殷墟王陵遺址

到了殷墟宗廟遺址,才知道殷墟的概念,王陵區大門另在離這裡六公里遠的地方,既來之則去之,看完宗廟遺址,出門沒有計程車,只好打個三輪,要價20元,別無選擇,挨宰也得認。殷墟王陵遺址位於安陽市洹河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