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刻本中國古逸書叢刊》:尋找回來的典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前,中國的域外漢籍研究正方興未艾。

南京大學域外漢籍研究所金程宇先生編選之《和刻本中國古逸書叢刊》可謂適逢其時、功德無量。

「域外漢籍」涵義較廣,其中之一是指在中國境外刻印或抄寫的中國漢文典籍。

在東亞漢字文化圈,漢籍版本除了在中國境內刊刻抄寫的中國本之外,尚有朝鮮本(高麗本)、和刻本(日本本)、越南本(安南本)和琉球本(古琉球王國版本)等多種。

和刻本保存了一些中國本土不傳的書籍或版本,是對境內漢籍的重要補充和參證,直接體現著中日文化交流的歷史實態,對中國有著多方面意義,對研究日本文化思想史亦關係重大。

清末楊守敬出使日本,廣求和書,主持編刻《古逸叢書》,其功至今猶為人稱道。

金程宇早年即發願踵武前賢,積多年之功編成皇皇《和刻本中國古逸書叢刊》,匯聚日本刊刻的中國古逸書共110種,凡經部12種、史部5種、子部34種、集部59種,又附錄相關文本與研究著作22種,由鳳凰出版社影印出版,著名學者復旦大學陳尚君教授、南京大學張伯偉教授皆作序予以好評。

叢刊總70冊,3萬8千餘頁,是繼《古逸叢書》以來國內外規模最大的同類叢書。

全書以金程宇私人藏書為基礎,以日本國會圖書館、國立公文書館等公私藏書為補充,精選底本,撰寫解題,歷時10餘年始克編成。

叢刊所收珍稀資料所在多有,是中國古籍的重要補充,也為收藏、鑑定、研究和刻本提供了豐富而系統的信息,另有編者所撰前言、解題(10萬字)及書名、著者索引,深具學術價值。

許多中國本土已失傳或罕見的書籍版本,賴此叢刊得以廣為人知。

經部如《春秋經傳集解》,所用五山版系覆宋興國軍學刊本,楊守敬嘗以國內傳本相較,認為世所存宋本《左傳》「無有善於此者」。

覆刻本尚存全帙,今於國內外首次影印,可窺興國軍學本原貌。

又如《標題註疏小學集成》,元何士信輯,十卷,五冊,日本萬治元年(1658)覆朝鮮刻本。

此書為元人所輯有關小學註疏之作,國內國家圖書館存元刻殘本三卷(八至十),香港存四卷(四至五、九至十),總合仍闕五卷,得此本始睹全豹。

史部如《歷代帝王編年互見之圖》一卷,宋馬仲虎撰,帶有綜合年表性質,開同類書籍之先河。

是書宋版未見,僅存日本永和二年(1376)刊本及寬永六年(1629)覆刻本,皆極為罕見,今據叢刊而盡覽。

至若《新編群書類要事林廣記》採用日本漢學權威內藤湖南手批元祿本,則讀者於閱覽原書之時,又得參照內藤批語,彌足珍貴。

全書中子部與集部文獻最多。

釋家類收錄和刻佛教文獻達17種之多,成為一大特色。

目前佛教文獻匯錄最全、流傳最廣者乃日本近代所編《大正藏》和《續藏經》,本叢刊所收,部分為此二藏所據之底本,對研讀整理諸書大有裨益,部分語錄優於二藏所據本,猶能拾遺補缺。

更有二藏未收者,如宋釋惟清《靈源和尚筆語》1卷,相關文獻僅《續藏經》之《續古尊宿語要》有《靈源清禪師語要》1卷,遠不及本書內容豐富。

叢刊所收系靜嘉堂文庫藏五山版,據椎名宏雄《宋元版禪籍之研究》考察,此本為1342年覆宋版。

書中所載惟清與程頤、陳瓘、徐俯等討論禪宗教義書簡80餘通,對研究北宋士大夫與佛教關係頗為重要,致文字禪倡導者惠洪書信3通尤覺珍貴,《全宋文》皆未錄。

叢刊所收集部書籍多達59種,超過全書一半,就中尤多本邦不傳之書,值得重點關注。

如五山版《五百家注音辨唐柳先生集》,南宋魏仲舉輯,足本,比通行本多出蔡夢弼注200餘則。

因極罕見,國內學者多不知有此本存世。

叢刊選宋人別集18種,多為國內首次刊布,蔚為大觀。

如宋釋大觀《物初剩語》25卷,中國久佚,《全宋詩》、《全宋文》僅各錄其詩1卷、文2卷。

巍然完帙一朝得見,文史價值之高自不待言。

所收元明清人別集14種,珍稀文本亦多。

如元初廬山東林寺僧道惠《廬山外集》,凡4卷,足本惟有日本寬文三年(1663)翻刻本;國內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元刻本1部,原為日人舊藏,卷三卷四殘缺,乃據寬文翻刻本抄補。

此書世所罕知,楊鐮編《元代僧詩全集》收錄,惜未刊行。

《叢刊》所收文獻及版本可謂國人「尋找回來的世界」,集珍稀性、系統性、專業性和美觀性於一身,美不勝收。

陳寅恪先生曾提出:「一代之學術,必有其新材料與新問題。

取用此材料以研求問題,則為此時代學術之新潮流。

」是編之刊布,將罕見古本化身千百,則其嘉惠學林、推動學術,自非一代也。

十多年來,金程宇以個人之力,憑一己之資,多次往返中日,遍訪各大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及私人藏書室,深入民間廠肆,結交同好友朋,戮力搜求珍稀漢籍,完全不計利害得失,只為圓一個「承續古人刻書傳統的夢想」。

如今一朝夢圓,箇中甘苦,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前述元釋道惠有詩云:「十年枕上塵中夢,半夜燈前物外心。

」若只將「塵中」理解為紅塵中的奔波勞碌,二句實可藉以描述金程宇多年來孤身廣搜和刻本漢籍的壯舉。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