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冊《海外中醫珍善本古籍叢刊》首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醫史文獻重典回歸,域外漢籍珍本重光。
昨天,由中華書局出版的403冊《海外中醫珍善本古籍叢刊》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發。
叢刊收錄散佚海外的珍善中醫古籍427種,多為國內已經失傳或存藏極少的珍稀書種和版本。
在學界看來,這套叢刊對於中醫藥文獻發掘整理、中醫藥理論研究應用、中醫藥診療經驗傳承弘揚,均頗具意義,具有很高的價值,是當代域外漢籍回歸的示範性成果。
「叢刊的編纂用了3年多,但調研複製卻花了將近20年,在整個研究團隊的努力下,搶救回歸流散海外的中醫珍善古籍的任務已基本完成。
」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叢刊主編鄭金生在接受採訪時說,為探明世界收藏中醫古籍情況,中醫界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摸家底」,深入多國開展文獻調查,為中醫研究及臨床應用收集整理了大量珍貴一手文獻。
古有「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如今,眾多同道在為整理出版散失海外中文古籍前赴後繼,就是期待少一些遺珠之憾。
補國內藏本之失,合殘本之缺,改醫史之誤
叢刊按類編排為醫經醫理、傷寒溫病、診法、針灸、本草、醫方、臨證綜合、臨證各科、養生、叢書合刊書、其他等11大門類,收錄了散佚海外的珍稀中醫古籍427種,其中有宋版8部、元版11部、明版214部、清版40部、近代抄本7部,另有和刻本18部、日本抄本113部、朝鮮刊本16部,最終成書402冊,並撰寫提要1冊,共計403冊。
僅就日本傳本而言,其中有30多種是經過日本著名的丹波醫學家族幾代名醫親自抄寫或校訂的,彌足珍貴。
在業內看來,這套叢刊遵從了中醫學科特性和古籍整理規範,不單單是簡單的資料彙編或文獻複製,而是充分尊重和體現中醫文獻特色,吸收利用了醫史文獻最新研究成果,從而進行科學分類、新編目錄、刪重補缺、編制索引。
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張志清如是評價:作為國家出版基金重大項目,叢刊的出版可補國內藏本之失,可合殘本之缺,可改醫史之誤,既是古籍整理成果,也是古籍再生性保護的經典案例。
有學者打比方,說叢刊就像一座待發掘的「富礦」,從失傳古醫籍中發現的醫史研究新材料,有的足以改寫中醫發展史上的某些觀點。
比如,過去以為中醫血症專書以清末唐容川《血症論》為首創,其實回歸的明孫光裕《血症全集》比《血症論》要早200餘年,重新定義了中醫血症專書時間軸。
同時,稀見醫籍的回歸為校勘整理中醫文獻提供了極大便利。
鄭金生以歷史上流傳甚廣的著名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為例,其版本眾多,但國內少見其早期刊本,叢刊一口氣收錄了該書6個版本,為今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方便。
此外,現知存世的宋代醫方書不過幾十種,叢刊就收錄了22部,其中如余綱《芝田余居士證論選奇方後集》、方導《方氏編類家藏集要方》、黎民壽《黎居士簡易方論》等,國內此前已經失傳。
還有不少醫籍國內雖存,但卷帙殘缺,如著名的《備全古今十便良方》,該書40卷,現僅存兩種殘本,一藏中國有10卷,一藏日本有31卷。
此次叢刊影印日本藏本,與國內藏本互補,珠聯璧合,除去重複可得37卷。
類似天花這樣的古老傳染病如今已被攻克,重溫古籍的價值在哪?鄭金生以痘疹書為例介紹說,古代天花為害甚烈,先醫們不斷探索天花治法,新作頻出,但隨著人工種痘盛行,天花逐漸絕跡,痘疹書也隨之式微,國內留存下來的痘疹書以清代為多,明代的少,但日本保留了大批明代痘疹書,這為醫學界研究天花病史、總結克服烈性傳染病經驗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一手文獻。
遍訪遺珍,僅江戶時期傳至日本的中國醫籍就多達近千種
有學界聲音評價道,《海外中醫珍善本古籍叢刊》整理出版的意義不僅僅體現在文獻價值上,也為國內積極開展海外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模式。
中醫古籍是記錄我國傳統醫學理論和診療經驗的載體,曾經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走出」國門,成為中外交流史上重要的文化現象,尤其在朝鮮、日本等漢文化圈產生了重大影響。
據研究,僅江戶時期傳至日本的中國醫籍就多達980餘種。
叢刊編輯蔡宏恩說,北宋元祐七年,高麗國遣使來宋進獻書冊,其中包括完本《皇帝針經》,即被後世奉為經典的《靈樞經》,這是文獻記載的中國醫籍回傳的較早實例。
但是,晚至清朝末年,中國人才開始主動奔赴海外訪求回歸古醫籍,以楊守敬、傅雲龍、羅振玉、李盛鐸等人為傑出代表。
他們借訪日之機,收購流落市面的中醫古籍。
這波回歸的古籍數量多、版本珍罕,如《新修本草》殘卷等在國內甫一出版,就產生了巨大反響。
新中國成立後,王吉民、范行准等前輩學者苦心思量,但因當時條件不備,宏願未了。
直到上世紀90年代,時在日本研修的王鐵策教授首倡其議,得到了中國中醫科學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部以及國外學術同行的大力支持。
時任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所長的鄭金生至今還記得,項目課題組先後赴日、德、英、法、意等國家深入文獻普查與調研。
他印象最深的就是1999年在日本待了10個多月,走訪東京、京都、大阪、名古屋、奈良、岐阜、水戶等十幾個城市的數十家公私圖書館,尤其是在內閣文庫、宮內廳書陵部、靜嘉堂文庫、北里研究所東洋醫學綜合研究所圖書室、杏雨書屋等處收穫頗豐。
「數千種古醫籍,必須一種種與國內書目對比、考查。
光查書目還不夠,對著錄欠明的古籍,必須親自考察原書。
」他說,僅在日本內閣文庫就逗留了約4個月,每日早出晚歸,手不釋卷,寫下的古醫籍經眼錄就有40餘萬字,解決了不少學術疑難。
後來,國內中醫研究團隊又將目光投向流失歐美的中醫古籍,這裡中醫古籍數量少,藏館分散,缺乏現成書目可查,比在日本調研的難度更大,頗似沙裡淘金。
正是靠著這股韌勁與執著,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在幾十年科研實踐中,發掘整理、研究推出了以馬王堆醫書、武威醫簡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有重大影響的科研成果。
*本文系文匯獨家稿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圖片來源於網絡
攬巴蜀文明 興現代蜀學
基本完成巴蜀古代文獻調查,收集各類文獻目錄1萬餘種,編輯出版系列圖書112種,階段性成果超過1億字,發表古籍整理相關論文100餘篇,培養古籍整理碩士、博士、博士後共40餘人——這是被譽為巴蜀版...
貴州將花5年修《貴州文庫》 集成先秦至民國典籍
新華網貴陽8月18日電(盧志佳)「編輯出版《貴州文庫》是貴州文化發展史上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文化工程。」8月17日召開的《貴州文庫》編輯出版新聞發布會上,貴州省文聯主席、省文史館館長顧久對該叢書...
2016年度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擬資助項目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訊(記者孫海悅)4月19日,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對中州古籍出版社《鮑參軍詩注補正》等104個2016年度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擬資助項目名單予以公示。 根據《古籍整...
文化的傳承與傳播,離不開人的作用,不是哪部法律法規所能完成
向敬之 古籍整理和出版,走著少而精、簡而約的學術路線,是一個尋求品位、傳承精粹的光榮而艱巨的事業,各大古籍出版社為此,都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古籍出版,屬於小眾閱讀範疇,都是長銷之書,難以做到及時...
中醫藥傳承與中醫藥現代化
光明日報北京11月29日電(光明日報記者 田雅婷)日前,由中華書局出版的403冊《海外中醫珍善本古籍叢刊》首發,收錄了散佚海外的珍善中醫古籍427種,多為國內已經失傳或存藏極少的珍稀書種和版本。...
《海外中醫珍善本古籍叢刊》出版
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專電(記者史競男)《海外中醫珍善本古籍叢刊》日前由中華書局出版。全書403冊,收錄散佚海外的珍稀中醫古籍427種,多為國內已經失傳或存藏極少的珍稀版本。22日在京舉辦的該書...
國內失傳中醫珍善本古籍「回家」
本報訊 (記者章紅雨)收錄散佚海外的珍稀中醫古籍427種的《海外中醫珍善本古籍叢刊》近日由中華書局出版。11月22日上午,中華書局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海外中醫珍善本古籍叢刊》出版發布會,慶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