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的守望:秦陵兵馬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秦陵兵馬俑,被稱做世界第八大奇蹟。

這座秦始皇陵墓的從葬坑,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也中國最重要的文化遺址之一。

秦陵兵馬俑的發現和挖掘很戲劇性也很偶然。

就在中國解放前夕,陝西焦作村的農民挖出了兩個像「泥菩薩」的瓦人,當地農民多信佛,特意蓋了土地廟,把這兩個「菩薩」供奉起來。

其實這就是最早出土的兵馬俑。

到了1974年,西楊村的一個村民打井,又發現了一個陶制的武士頭,上交給了臨潼縣的博物館,兵馬俑由此被發掘得以重見天日。

由於對這段發掘過程的了解,所以在我的想像中,兵馬俑應該是一堆被挖掘出來的泥人陶土。

可事實卻遠遠超出了我的想像。

當我面對龐大的俑坑,看到威風凜凜武士俑隊,見到整齊列陣的戰車、陶馬時,震驚之餘也被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力深深折服。

目前已挖掘的秦陵兵馬俑坑主要有3個,呈品字排列。

1號坑是由步兵和戰車組成的輕裝部隊(這個就是當年農民打井時挖到的俑坑)。

2號坑則是部署、隊形都相對複雜的多種兵部隊。

其中包括騎兵,戰車,步兵,弩兵按布陣隊形呈曲尺狀排列。

3號坑呈凹字型,似是1、2號坑的指揮部。

所有俑坑內的兵俑和馬俑都比照真人真馬的形體大小塑造。

一共7000多個陶俑中居然很難找到容貌相同的。

每個陶俑依兵種不同,各有不同的著裝。

不但容貌、神態不同,製作精細到髮髻的式樣也樣式繁多不盡相同。

陶俑的形象都是以秦軍將士為原型塑造,身形魁梧,體態健壯。

比較有趣的是,當時秦人以丹鳳眼為美,所以陶俑多是單眼皮的「美男」。

陶馬也被塑造的肌肉豐滿健碩,鬃毛分飛栩栩如生。

英姿颯爽的軍士,敏健欲馳的戰馬,整齊浩大的隊伍,安靜而肅穆地列陣在眼前,真如嚴陣以待的天兵神將蓄勢待發。

如此威嚴強大的肅殺之氣撲面而來,不止震撼觀者,更讓人如墜沙場心生敬畏。

在青銅車馬展館裡,2000年前的冶金製造技術和手工製作技藝,再次令我大跌眼鏡。

銅車、銅馬真實地還原了秦始皇御用車馬的原貌,做工精細,技藝精湛。

以青銅車的一塊車頂為例,是用一整塊的青銅,手工鍛造而成,薄厚均勻誤差極小。

據說,即使用現代技術的車床打磨也無法趕超真品。

秦人能工巧匠技藝之高潮可見一斑。

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兵馬俑都是陶土的本色,但事實上,剛剛出土的兵馬俑是有色彩的,更加的栩栩如生。

可惜的是,在地下埋藏了兩千多年的陶俑,一旦出土經過光,空氣,氧化,濕度等因素的作用,會迅速失去顏色,變成我們所看到「灰頭土臉」的樣子。

在已發掘的兵勇中,保存最完整的是一尊跪射俑,被譽為秦陵兵馬俑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據說,跪射俑之所以能夠保存的如此完好,完全歸功於它旁邊的站射俑。

千年的間的地震、塌陷等破損的壓力,都是由旁邊「個兒高」的站射俑頂住,令這尊跪射俑得以幸免於難完好如初。

更令人驚奇的是,這尊跪射俑的側面身形,與陝西的地圖驚人的相似,不知這又算是怎樣的緣分和巧合。

秦始皇生前滅六國,創帝制,修長城,統一六國文字、度量衡,創下了不世偉業。

然而,他大興土木,奴役百姓,耗時數十年為自己修建陵墓。

欲把生前的榮華,帶入死後的富貴。

卻換來百姓的憤怒,政權的覆滅和後世的口誅筆伐。

秦統一六國後,兵馬俑隨著帝王的離世沉睡地下,任世間滄海桑田,兵馬俑默默地,也堅定地守望著中國兩千年前的歷史遺產和文明古蹟,為中國乃至世界留下了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的文化遺產寶藏。

遊覽過陝西的兵馬俑,西安的回民街就不容錯過。

回民街當地人稱之為回坊。

街道兩旁琳琅滿目的小吃店鋪,讓你大飽口福的同時,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底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長眠於地下的「虎狼之師」——秦始皇兵馬俑

秦兵馬俑位於今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公里處,是秦陵的陪葬坑。經過多年的考古發掘,在已發現的三座俑坑裡出土了大量震驚世界的文物。全世界先後共有200多位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領導人,來此參觀訪問...

兵馬俑再被挖掘 清一色方正隊伍將亮相

發掘將持續7個月,這次的發掘採取了「邊發掘、邊參觀」的方式,遊客能夠直面考古現場,看到考古工作者發掘和保護的過程。4月30日,秦兵馬俑二號坑第二次發掘啟動。這座塵封了21年的兵馬俑坑在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