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到成博看阿富汗四大遺蹟 將世界古文明一網打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王玲)1月28日報導2月的第一天,231件(套)阿富汗國家頂級珍寶將在成博閃耀亮相!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了解到,本次《文明的迴響:來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寶展》將以法羅爾丘地、阿伊哈努姆、蒂拉丘地和貝格拉姆等4處阿富汗考古遺址的發現為單元,展現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世紀的阿富汗文明圖景。

其中,法羅爾丘地主題的文物極好地體現了阿富汗的青銅文明;阿伊哈努姆的文物則主要展示希臘文化在阿富汗興起的歷史;蒂拉丘地主題集中展示了「巴克特里亞寶藏」;貝格拉姆主題則把絲路之上的美麗故事向大家娓娓道來。

法羅爾丘地:遺失的青銅文明

牧牛紋碗 法羅爾丘地出土

幾何紋杯 法羅爾丘地出土

對許多人而言,巴克特里亞是個非常陌生的名詞,它是古希臘人對今天阿富汗北部的稱呼。

人類很早就在這裡生活,居民是阿姆河上游的原住民。

據學者分析,阿富汗法羅爾丘地出土的黃金器皿或許與這些原住民有關,一件件閃閃發光、璀璨奪目的金杯刻著富有田園風格的牲畜圖案,把4千年前當地人眼中的自然世界保留到今天。

1966年,巴格蘭的一位農民發現了法羅爾丘地遺址,出土的金碗和銀碗都擁有約4000年的歷史。

這裡擁有非常豐富的錫和青金石資源,也是最早開採的礦區之一。

有專家推斷,該地區人類居住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

而不幸的是,這一地區文明如何興起與衰落,已徹底湮沒在歷史的風塵中,無人知曉,只有這些光彩照人的金杯,見證著曾經的文明。

來自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900年的4件黃金杯,是此次展覽最古老的展品,雖然器形殘缺,但其上的精美紋飾依然清晰可見。

「這些紋飾中,帶鬍子的公牛形象,顯然是受到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影響,而其他幾何圖案,又是典型的中亞風格。

」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館長穆罕默德·法西姆·拉希米曾介紹道。

這表明,早在青銅時代,文明的交流與互動就在這裡開始了。

阿伊哈努姆:希臘與巴克特里亞的完美混搭

泥塑頭像 阿伊哈努姆遺址出土

神像圖案飾板 阿伊哈努姆遺址出土

公元前4世紀後期,古希臘馬其頓王國國王亞歷山大率軍東征波斯,將希臘文明帶到巴克特里亞(今阿富汗)境內,在這裡建造希臘化的城市。

阿伊-哈努姆是一個典型的希臘城邦。

並且城市設施十分完善,體育館、劇場、神廟、王宮等無一不有。

但在阿伊-哈努姆,巴克特里亞王國的文明痕跡並沒有被完全抹掉,它與希臘文明相互融合,眾多的藝術和文化在這裡匯集,形成了獨特的希臘-巴克特里亞式風格,因此在本單元的展品中,觀眾不僅可以看到地中海地區常見的科林斯柱頭、希臘日晷,還可以看到古老的阿契美尼德元素的石盒。

而讓這種「混搭風格」體現得最淋漓盡致的,是一塊神像圖案飾板。

在這塊飾板上,有西布莉——來自小亞細亞的女神,有尼姬——希臘勝利女神,還有穿著東方服飾的人物,而人物乘坐的獅子戰車,又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樣式。

更多考古證據顯示,這裡,在公元前2世紀前後就已經是一個知識分子、牧師、商人和軍人云集的高度國際化的都市。

蒂拉丘地:黃金里的藝術融合

吊墜串飾 蒂拉丘地出土

歐亞內陸的廣袤草原上分布著眾多遊牧民族。

公元前2世紀中期,原居於中國祁連山一帶的月氏人向西遷徙,到了巴克特里亞。

蒂拉丘地遺址被譽為「黃金之丘」,這裡出土了大量令人驚嘆不已的黃金文物,這與遊牧民族對黃金的喜愛分不開。

本次展覽展出的蒂拉丘地出土文物,都來自於6座遊牧民族墓葬的隨葬品,管窺這些金器中的一二,就能看見遊牧民族的特質——一隻純金打造的野山羊肥碩健壯、器宇軒昂,彎曲的羊角充滿質感與力量,蘊含著無堅不摧的頑強。

由於大月氏與鄰國的往來較為頻繁,在蒂拉丘地除了發現有大量遊牧民族的文化元素外,文化交流的痕跡也在蒂拉丘地表現得十分顯著。

本單元展品中,有一尊黃金製成的「阿芙洛狄特金飾」,阿芙洛狄特是希臘女神,而雕像人物中眉心的一點,來自印度文化,為女神加上翅膀,則屬於當地文化的元素。

而在一柄黃金劍鞘上,則出現了中國元素——雙龍造型。

由此可見,這一時期的巴克特里亞是一個多元文化藝術的融合體。

貝格拉姆:貴霜文明匯世界眾彩

恆河女神像 貝格拉姆出土

公元1世紀中葉,大月氏五翕侯中的貴霜翕侯,統一各部並南下印度,建立「貴霜帝國」,成為與東漢、羅馬、帕提亞並立的四大強國之一,從此阿富汗的歷史又掀開嶄新一頁。

貴霜帝國地理位置特殊,東鄰中國,南括印度,北靠草原,西接波斯,與羅馬帝國的東部邊界相去不遠,便於同周邊各種文明進行交流,絲綢之路在這個時期得到蓬勃發展。

貝格拉姆則是溝通中亞與印度的要地,其中的玻璃器、青銅器和石膏來源於羅馬,象牙和骨雕出自印度,漆器則產自中國。

此外,在文化藝術方面,這一時期也有重大貢獻,占據印度河流域的希臘人與印度當地人雜居共處,用希臘雕塑技法詮釋流行至此的佛教造像,從而創造出兼具希臘和印度風格的獨特藝術——犍陀羅佛教藝術。

2月1日,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成都博物館、阿富汗國家博物館主辦,中友國際藝術交流院協辦,黃山美術社、重慶東嶺藝術品有限公司策劃的展覽《文明的迴響:來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寶》將於成都博物館一樓一號臨展廳正式開幕。

四個主題各自承載著獨特的歷史故事,為觀眾再現古代阿富汗的千年榮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亞洲之心 浴火重光

一個戰亂連年的絲綢之路古國,一批劫後重生的驚世珍寶,一段跌宕起伏的藏寶傳奇。正在故宮博物院午門東雁翅樓展廳展出的「浴火重光——來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寶藏」展,把二百餘件具有傳奇色彩的阿富汗文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