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光緒皇帝崇陵發掘始末:醫生清理遺體時竟嘔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文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薩蘇
在十三陵定陵的考古發掘之後,為了更好地保護地下文物,周恩來總理曾經下達指示,不再主動挖掘帝王陵。
這一規定至今被我國文物部門嚴格執行著。
然而,這其中卻有一個特例,那便是清德宗光緒的陵寢崇陵。
1980年,文物部門在部隊的配合下進入了崇陵地宮。
這究竟是怎樣一次行動,其中又有怎樣的發現呢?筆者採訪了當時親臨現場的資深老記者,原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副會長西冰先生,他的講述讓我們重回了那個神秘的時刻。
一、崇陵早年被盜,因此才能進行搶救性發掘
作為一個弱勢皇帝,光緒生前並沒有修建自己的陵寢。
在他去世之後,才於1909年開始在清西陵為其擇地營建陵墓,是為清崇陵。
這一陵寢在1912年方才完工,此時民國已經替代了清王朝。
按照清帝退位協定,民國政府有責任協助完成光緒的葬儀,並在1913年與遜清小朝廷共同葬光緒帝於崇陵。
作為一個封建皇帝,光緒卻是在一個共和政府的主持下得到安葬的。
不幸的是,僅僅二十六年後,光緒的這座陵寢便被盜掘,遭洗劫一空。
西冰先生曾經於1980年參加了對光緒崇陵的考古發掘,在今天而言,屬於典型的搶救性發掘。
為什麼會選擇在1980年對光緒的陵寢進行這次發掘呢?
原來,工作人員在同屬清西陵的泰陵上發現了盜洞。
泰陵,是清雍正帝的皇陵,也是清西陵最大的陵寢,位於崇陵西南約四公里處。
1980年春,清西陵文物保管所所長陳寶蓉在巡邏時於泰陵月牙城琉璃影壁右前方發現一個盜洞,懷疑泰陵地宮被盜,於是通過管理處報國家文物局,國家文物局因此批准河北方面對泰陵進行發掘的申請。
4月8日,河北省、保定市和易縣文物局聯合開始泰陵發掘,但實際發掘中發現盜洞只深入到地下兩米左右便消失了——這是一個沒能打穿地宮,失敗的盜洞。
同時專家鑑定這一盜洞並非近日形成,應該是建國前盜賊所為,所以泰陵既沒有被盜跡象,暫時也沒有被盜危險。
因為在十三陵定陵開掘工作中曾出現部分出土文物無法良好保存的技術問題,周恩來總理曾親自下達命令,停止對帝王陵的挖掘。
在這樣的情況下,社科院考古所所長夏鼐先生力主暫停對泰陵的發掘。
這一主張得到了國家文物局的支持。
國家文物局局長任質斌、副局長孫仙逸陪同夏鼐先生來到清西陵,制止了對泰陵的繼續發掘,並下令將盜洞回填。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這無疑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但是,對於很有期待的河北文物部門來說,無疑是有些失望的。
也許因為這個原因,國家文物局在叫停泰陵發掘的同時,給了河北方面一個「安慰獎」——如果清西陵有已被盜掘的陵寢,可以進行發掘,以搶救殘存的文物。
二、清西陵中,唯一確定被盜的,便是光緒帝的崇陵。
可能只有兩個盜墓賊,留下不少珍寶沒盜出
7月,河北省文物部門下達了對崇陵進行發掘考古的命令。
考慮到開掘的工作量,除了文物局的人員以外,還有解放軍部隊派人參加了考古。
西冰先生當時是作為河北電視台的見習記者參加工作的,他給負責拍攝發掘考古紀錄片的攝影師田榕林擔任助手。
除了文物局的兩個工作人員以外,還有工兵和一名軍醫在場。
這位軍醫在此後的考古中充當了法醫的角色,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實際上,此前文物部門已經進行了一定的探查,確定盜洞已經通入地宮,也設法檢驗了地宮內的基本情況,證實光緒帝後的棺槨確實都遭到了盜掘。
他們首先來到了盜洞的前方。
這個盜洞的位置在琉璃影壁的前方,說明盜墓賊十分有經驗。
正常情況下琉璃影壁後面地下,便是將棺材運進地宮的墓道。
盜墓賊將盜洞一直向下打,繞過金剛牆後再向上,形成一個巧妙的U字形盜洞,避開了破壞金剛牆的艱難工作。
與此前流傳是某軍閥部隊盜取了崇陵不同,專家根據盜洞的大小和墓內情況,推斷盜崇陵的可能只有兩個盜墓賊,一個成年人指導並在外望風,一個未成年人進入墓穴盜竊,根據盜墓行當的慣例,他們很可能是父子倆。
值得一提的是正因為進入墓穴的那個盜賊可能年紀不大,沒有經驗,才留下不少珍寶沒有盜出。
打開墓道後,由於幾道石門已被盜墓者打開,工作人員便直入墓室。
西冰先生等也跟隨進行攝影。
他們電視台使用的是一台16毫米攝影機,四個雙聯裝碘鎢燈,以及一台長城135照相機,文物部門的工作人員也攜帶了一台雙鏡頭照相機。
故此,開掘崇陵的工作儘管短暫,卻留下了較為豐富的影像資料。
西冰回憶當時的情景:「我們到達崇陵第一天是拍攝墓道挖掘,當時工程尚在進行中。
初進墓道,頓覺寒氣逼人,與外面形成巨大反差由於正值夏季,天氣炎熱潮濕,外面的空氣遇到墓道墓室低溫頓時凝成水氣,墓道墓室的頂部都在滴滴答答的滴水,很是潮濕。
」
三、地宮中十分潮濕,竟是用電視台照明燈「烤」干
無論盜墓者為誰,他們留下的現場讓人感到恐怖而淒涼。
進入地宮墓室後,人們首先看到的,便是已經被揭蓋的棺材裡,化作骷髏的隆裕皇后仰面向天,兩隻黑洞般的眼睛直直望向上方,仿佛在控訴著不甘和憤怒。
由於盜洞破壞了墓室的密封,地宮中十分潮濕,充滿了泥濘,頂部還在滴水。
雖然時值盛夏,墓中卻滿是陰森。
顯然,不清除墓室中的積水,考古工作是無法進行的。
怎樣完成這一工作呢?工作人員看到電視台的設備靈機一動。
當時為了拍攝開挖光緒墓的紀錄片,河北電視台配置了一輛發電車和四部強力照明燈,在場的考古工作者發現這種照明燈瓦數大,打開後熱力強勁,於是與電視台商量是否可以利用照明燈將墓室「烤」干?
不能不說這是個奇思妙想,但卻是個有效的奇思妙想。
經過幾個小時的「烘烤」,被盜的崇陵地宮終於現出了本來面貌。
在地宮中,有兩具比鄰而置的棺槨,經過檢查,棺槨都上過十道漆。
每具棺槨的棺床四角各有一個石台,棺槨放在上面,與地面有一定距離。
這兩具棺槨,左側的是光緒的,右側的是隆裕的。
既然崇陵是光緒皇帝的陵寢,大家關注的首先便是光緒帝的棺槨。
在棺槨側面左下方有一個砍開的破洞,人們注意到在破洞的外面,地面上有一些散亂的細碎骨骼。
這是什麼骨頭呢?
那名軍醫這時已經戴上了一副手術用的乳膠手套,準備扮演法醫的角色——有意思的是這位「法醫」居然是一位內科醫生,此人膽大心細,後來竟然爬進了光緒皇帝的棺材,貓腰蹲在裡面進行清理。
他看過之後判斷,這是人足部的骨骼。
事後人們判斷,盜墓賊在打開棺槨之後,抓住光緒帝遺骸的兩隻腳,試圖將屍體拖出棺外。
然而,因為遺體已經腐朽,盜墓賊硬生生將屍體的兩隻腳拽了下來,也沒能將其拖出來。
於是,盜賊改為自己爬入棺木,將光緒帝的屍身上隨葬品取下,再將屍體翻轉過來,對其背後的隨葬品進行洗劫。
因此,發現的光緒帝遺骸,是面朝下俯臥的。
打開棺槨後看到,這位皇帝的肉身除去少量軟組織已經基本腐爛殆盡,只有小腿處尚有肌肉附著,棺內遺骨周圍都是爛泥似的糊狀物。
由於一直有懷疑光緒帝是被人害死,此時外面有人在問:「有沒有頭?」在墓中的工作人員仔細觀察了遺骸頭部,證明其頭部和頸部連接自然,並不是像某些小道消息所說,曾被刺客砍下後重新裝回去的。
此後的檢驗也證明光緒帝的遺骸上並無外傷。
棺材裡有帳子,上飾經文,但皇帝的身上未見禮儀性的龍袍,不知是已被盜走還是葬儀中並不使用。
光緒的衣服已經與屍身周圍雜物混為一體,依稀可見屬於內外衣的黃色和紅色絲織品,勉強可以提取而已。
這些織品提取後有些許變色(現西陵管理處據說存有出土光緒龍袍一件,與西冰先生回憶略有出入,可能是後續發現的)。
四、陪葬品中幾塊懷表,或是光緒生前珍愛之物
為了整理光緒帝的遺骨,那位醫生半跪著一塊一塊將骨骼遞給外面的考古人員,同時講解「這是枕骨」,「這是尺骨」等等。
當時工作人員打了井水,便在寶頂上清洗待整理的遺骨。
這位軍醫不乏勇氣,然而,當處理隆裕皇后棺槨,把手插入那種屍身周圍的爛醬糊狀物,感受到那種黏黏糊糊的感覺時,這位大膽的醫生還是無法忍受,跑出墓室嘔吐起來。
西冰回憶:「隆裕皇后的棺材看起來就是一個醬缸,厚厚的一層深棕黑色黏稠物體,這與棺材被掀開,墓室內水滴落入棺材有關。
」他強忍不適在地宮中堅持拍攝工作,卻有一個意外的感受——這種糊狀物雖然望之令人反胃,但卻沒有異味,這是怎麼回事兒?
事後工作人員將這些糊狀物從棺中剷出,曬乾後進行辨認,才發現了其中的秘密——原來,這種糊狀物並非腐爛的屍體產生,而是香木的碎屑。
這應該是帝後下葬時被放在棺材裡防腐和防潮所用。
從盜洞中進入的水分使這些香木屑化作了爛泥狀,倒是讓「法醫」白白地噁心了一番。
而隆裕皇后的棺槨中還意外發現若干寶物。
西冰回憶:「發現隆裕皇后骨盆下的珠寶袋是當天沉悶工作的一個亮點和驚喜,當時所有人都不抱任何希望了,只想清理乾淨收工。
軍醫拿起盆骨時突然眼前一亮,在我們碘鎢燈強烈的光線下,大大小小的珠寶珍珠發出一片光亮。
「原來隆裕下葬時腰間帶有一個錦袋,裡面裝了一百多顆珠寶,盜墓賊並沒有發現它。
光緒皇帝雙手中所握的翠環,雞血石也沒有被盜走,與隆裕的珠寶同成為這次搶救性發掘的重要收穫。
工作人員還對光緒帝的頭髮進行了取樣。
西冰先生回憶,由於當時光緒帝頭部的肌肉和皮膚已經不復存在,其頭髮初看時仿佛一個頭套,套在骷髏頭上。
以手觸及仿佛一團,最初感覺不出何處為頭何處為尾,拿出棺外整理,才能看出形狀,共兩段,上面還有下葬時打的節。
由於當時設備有限,對光緒帝的遺骨和遺發無法作進一步檢驗,但在場工作人員都知道光緒帝是否被害而死仍是一個謎團,而這些遺蛻無疑是未來解開謎團的重要證據,故此都贊成將其有效保存,以備將來。
事實證明,這個有遠見的決定是十分正確的。
光緒帝的棺槨內,根據記錄原有一百餘件隨葬品,大部分被盜墓賊席捲一空。
但也不是沒有遺存——該陵的金井沒有被盜。
當時參加發掘的陳寶蓉先生回憶:「金井內發現的保定子母鐵球和玉石球,對於研究保定鐵球的發展過程提供了很重要的歷史實物。
五塊亨得利懷表更有研究價值,其中一塊小小的金殼琺瑯表上,錶盤周圍鑲有米珠一百七十八顆,至今無一破損或脫落,可見當時工藝水平之高超;表殼上是金絲琺瑯組成的圖案,五彩纏枝蓮和繁茂的綠葉連接在一起,三隻彩鳳展翅騰空,首尾相顧。
大片彩蝶於花叢中追逐起舞,異常精美。
估計這塊表可能是在亨得利定做的或者是亨得利進貢給光緒皇帝的,而凡是進貢品或皇帝的定做品,都是單獨設計,專門製作,數量不會多,質量也一定是上乘的。
常言說,物以稀為貴,那麼這塊表就無法估價了。
金井裡還發現有玉別字、白玉立人、翠玉八寶、雕花白玉石等文物,也極為珍貴。
」
光緒皇帝據說生前喜歡自己動手修理鐘錶,而且發現的玉器也多有把摩痕跡,看來,金井中放置的多半應該是主人生前珍愛之物。
五、後期檢驗證明,光緒遺骨中含有高超標的砷
崇陵被盜時西陵地區已經處在兵荒馬亂之中,沒有如東陵盜案後那樣對帝後屍骨進行重新收斂,也是其殘存隨葬品得以留存的一個重要原因。
傳聞光緒帝死於砒霜,果然工作人員對光緒帝遺骸的後期檢驗證明,包括光緒帝的髮辮、肩胛骨、胸骨,以及相鄰位置的服裝上發現了砷的聚集。
砷中毒通過檢驗頭髮發現線索需要一定的條件。
如果是慢性中毒,隨著毒物積累,死者頭髮中會有超標的砷元素保留,但如果是急性中毒,毒物多半來不及進入頭髮,是難以檢驗出結果來的。
從目前種種涉及光緒帝死亡的記載來看,這位皇帝如果是被毒死,其直接導火索應該是慈禧病重。
慈禧一旦死去,按照正常程序應是光緒重新掌權,以兩人之間水火不相容的關係,光緒必會對慈禧做出種種否定,戊戌變法等事業可能翻案。
這是慈禧所不能容忍的。
慈禧病重的時間不長,在死亡前半個月還到萬牲園遊玩,故此她如果決心毒殺光緒,也是短時間內實施的,光緒帝的死亡應該屬於急性中毒。
對他的頭髮進行檢驗,正常情況下不應該有太多的意義。
然而,對光緒帝頭髮的檢驗,偏偏驗出了超出正常情況兩百至三百倍的砷毒含量,成為他是被毒死的重要證據。
由於這一點與常識不符,故此有些歷史學者對檢驗的結果存在疑問。
這可能也是對光緒帝遺物遺骨的檢驗持續數年之久的原因。
但是,如果仔細閱讀檢驗報告,會發現這應該是一個科學的結論。
光緒帝是被毒死的根本證據,並不在對其頭髮的檢驗,而在於對其骨骼和衣服殘片的檢驗。
在光緒遺骨中檢驗出了高超標的砷,與其胃部越接近的骨骼,含砷越高。
儘管經過了清洗,但其胸骨,胸腹部衣物等處檢驗出的殘存砷總量達到210毫克,已經超過人的致死劑量。
考慮到這只是百年後的遺存,光緒帝遺體內含砷的總量當在十倍以上!
與此相對應的是光緒其他部位的骨骼和衣物中,含砷量是很低的,如足部、手部等遠端骨骼含砷量基本正常。
這一檢驗結果從法醫學的角度直接指向了一個結論——光緒帝死於砷急性中毒。
他的死亡應該是通過口服大量砒霜類毒物的方式造成的。
但令人感到異常的是,這根髮辮的含砷是不均勻的,它含砷最高的部位是中段,而不是接近於頭皮的末端,如果說這些砷是通過代謝進入頭髮的,顯然不合理。
最初的推測是光緒的髮辮被壓在身體下方,由於屍體腐朽,包含大量毒物的胃內容物滲出體外,浸染服裝後也將旁邊的髮辮污染,故此出現這一髮辮中部嚴重超標的現象。
然而,從西冰先生所述崇陵發掘情況,光緒皇帝的頭髮當時是「如同頭套一樣」散於頭骨周圍,而不是壓在身體下方,這種描述就不十分科學了。
歷史學者蘆繼兵先生結合各種史料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光緒髮辮的砷超標,源自於其中毒時的反應。
很可能是光緒服用慈禧所賜有毒「塔喇」後發生了嘔吐,嘔吐物沾染了髮辮中段,雖然他死後肯定對屍體進行了清理和擦洗,但黏附在髮辮上的砷依然保存了下來,這就是其髮辮不均勻砷超標的原因。
光緒帝服砒霜後發生嘔吐是符合毒物學原理的。
砒霜具有強刺激性,如果毒物的濃度過高,服用者會不由自主發生嘔逆。
慈禧如欲毒死光緒,砒霜濃度自然越高越好,因此光緒服用時很有可能引發嘔吐。
但也存在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光緒對於慈禧可能毒死自己也有預感,故此在服用其送來的「塔喇」後試圖將其嘔吐出來避免中毒。
或者在太監逼迫其服用時試圖反抗,吐出了部分毒物,然而,這種反抗終究無效,光緒還是被活活毒死。
在清宮檔案中,記載了一件通常被人們忽略的事情——光緒生前喜歡看書,他死亡前最後一次要來閱讀的書籍,是當時世界先進國家的法律和政治圖書。
這是一個讓人充滿惆悵的聯想吧。
光緒的死亡原因,儘管基本已經有了結論,但有些學者認為,這仍不能被作為最後定論,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證據。
作為一個神秘的皇帝,光緒到底是不是真的被慈禧毒死的,其死亡經過如何,未來也許還有新的史料提供佐證抑或顛覆。
歷史的魅力,也許就在這種不確定之中。
而我們所能確定的,便是在封建王朝的時代,無論光緒是怎樣死的,那個時代的政治必定充滿罪惡和陰謀。
本版供圖/薩蘇(除署名外)
光緒崇陵美景:
↑↑↑攝影:老弓行攝
↑↑↑攝影:POCO@銀鴿
↑↑↑攝影: POCO@劉傑
來源:清西陵景區
獨家還原光緒陵墓被盜:遺體雙腳被盜墓賊拉斷,金井出土大量懷表
解讀光緒皇帝死亡之謎(中)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前篇連結:解讀光緒皇帝死亡之謎(上)一個人能盜了一座皇陵,聽來令人驚奇,但並不
業餘盜墓賊洗劫了地宮,鎮墓之寶和另一個藏寶處居然沒發現
光緒皇帝是大清入關的第九位皇帝。他在位的34年是大清帝國歷史上最艱難困苦的衰落時期,也是受列強欺辱、災難深重的時期。光緒帝的崇陵尚未建成,清朝就滅亡了。根據優待清室條件,陵寢工程繼續進行,民國總...
光緒陵寢被盜,考古隊員緊急打開,竟發現光緒雙手握著兩個大秘密
眾所周知,古代皇帝的陵寢,一直是盜墓分子眼中的肥肉。在古代流傳著盜一座皇帝陵,養活一個軍隊的說法。我們從曹操創立摸金校尉盜墓發家不難看出,皇帝的陵寢確實埋葬有很多財寶,不然連曹操這些名人也會對這...
當考古隊打開光緒棺槨時,發現光緒雙手隱藏的秘密,頓時都興奮了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年僅38歲的光緒皇帝與世長辭,結束了悲慘而又淒涼的一生。一般來講,古代皇帝從很早的時候就會開始修建帝陵,因為修建陵墓是一項非常浩大的工程。然而光緒皇帝在他死後陵墓還沒...
光緒陵墓被盜40年後,考古隊請當地駐軍派兵支援,才能進入地宮
導語:1980年,河北省文物局對清西陵雍正的泰陵進行挖掘,在得知陵墓沒有被盜後,挖掘工作被緊急叫停。但是考古工作者並沒有放棄,轉而將目光盯上了已經確實被盜的光緒皇帝陵墓……1980年,因為雍正的...
光緒皇帝死後手握至寶 屍身下有金井 數百件寶物藏於其中
1908年,三十八歲的光緒終於閉上了他那雙見證了悲劇的眼睛。名為皇帝,實為傀儡,面對強勢的慈禧,光緒從未真正掌握權力。他曾經努力過,聯合康梁等人進行戊戌變法,在這個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光緒並不是...
實拍中國最後一座皇帝陵墓:請來駐軍來增援,光緒的雙手暗藏玄機
什麼情況下,什麼條件下,什麼時間下,我們的考古人員能夠進行陵墓的挖掘行動,是學術界一直在摸索的三個問題。在上個世紀的各類挖掘陵墓的行動中,我們犯過了太多的錯誤,導致無法估量的各類文物損失,文化價...
光緒到死都緊握的東西,因攥的太緊盜墓賊都沒發現!太精美了
在1980年的時候,雍正的泰陵發掘的工作被停止了,因此國家文物局的領導和河北省說:「雍正陵墓是不能發掘了,但是其他陵墓如果確實被盜,是可以正式發掘的!」這一句話讓那時很多負責清西陵考古的人都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