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曾把木乃伊入藥,李時珍只說了4個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導讀:我問過有多少人讀過《本草綱目》,系統地看過這本書,老師也好,學生也好,很少。
中醫臨床兩大特點,一個是複方,一個是炮製。
木乃伊可不可以入藥?李時珍也寫了這個,當時的西方人把木乃伊作為靈丹妙藥,至於是否確有其效,李時珍寫道:「以俟博識。
」今天《本草故事會》推出特別節目,《中振說本草》的作者趙中振教授來到我們訪談室,接受了我們的獨家專訪,裡面既有作者對《本草綱目》的高度評價,也有對當下熱點話題的有力回應。
戳音頻,聽節目
趙中振:大道不遠人.mp3來自中醫出版00:0029:59
00:0029:59
主持人:趙教授您好!今天我們很榮幸的邀請到您,來我們出版社參加作者的一個採訪。
《中振說本草》是您在我們出版社出版的,我們也了解到,您是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副院長以及講座講授。
這位是您的學生白效龍博士。
《中振說本草》最開始是一個音視頻的形式呈現給廣大中醫愛好者的。
現在由我們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把它集結成書出版發行。
我們看到,《中振說本草》是源自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喜歡中醫的朋友都知道,中醫的四大經典是《傷寒論》《黃帝內經》《金匱要略》《溫病條辨》,並沒有把《本草綱目》列入其中,您最開始以「本草」作為這本書的主題,其初衷是?
趙中振:我非常高興來到出版社,我今天來這是作匯報的(笑)。
承蒙出版社錯愛,我成了你們(出版社)的簽約作者。
今天我(帶著)新的書稿來,跟出版社也是一個新的匯報。
《中振說本草》,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剛才您提到了李時珍,提到了《本草綱目》。
今年是2017年,我看到你們年輕人,年輕的學者,一下把我帶到了40年前。
1977年,我是「文革」後的第一批大學生,叫我們77級,其實我們是1978年入學的,考試是在1977年。
那個時候,十0年沒有書讀,上了大學以後,當時(對於知識)的心情是如饑似渴,10年沒有書讀,讀什麼書?應該怎麼做?我們四處求師,請教到上海的一位文史學家——蔡尚思教授,他是上海復旦大學的副校長,活到了104歲。
老先生學富五車,大筆一揮開出了一份書單,一共有40本,是他認為中國人應當了解、應當讀的書。
學生們一聽腦袋當時就大了,40本書?老先生高抬貴手,書單里的書目可不可以少一點?後來他減到了20本。
學生說20本還是太多,再減一點。
老先生說減到10本不能再少,再少就乾脆不要讀書了。
老先生列出的10本書是哪些呢?歷史的書:《史記》《左傳》;哲學的書:《老子》《論語》;文學的書:《詩經》《楚辭》等;而科學的書只有一部,就是《本草綱目》。
說起來,《本草綱目》是一本什麼書?我們來看一看古今中外對他的評價,給他寫序的是明代的大文豪王世貞,他說《本草綱目》,是「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籙,臣民之重寶也」。
這本書太好了,太厚重、太有價值了。
外國人怎麼評價他?英國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將《本草綱目》視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這是外國人對他的評價?我們中國政府如何評價?當時中國科學院的院長郭沫若先生,代表中國政府給他的評價是「醫中之聖、科學之光」。
國內的中醫藥大學我基本都有走過,差不多講課也都有去過,對於古今中外都認可的這麼一本好書,不無遺憾的是,我問過有多少人讀過《本草綱目》,系統地看過這本書,老師也好,學生也好,很少。
剛才您提到中醫的四大經典,我的理解,中醫藥學裡面有醫有藥,談經論典,有《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一個奠定了中醫的理論基礎,一個奠定了中藥的理論基礎,而《本草綱目》是一個承前啟後的一部著作,是我們應該重視和學習的一本書。
說起來,這麼重要的一本書,大學裡卻沒有開這門課,怎麼辦呢?很多人就說「趙博士乾脆你來講一講吧」,後來我就試著講一講,後來才有了出的這本書。
講座出來了20講,然後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的院長、老朋友碰到我,跟我說:中振,你們講的這個節目,20講,怎麼你穿一身西服啊?我說:抱歉,我家底薄,只有一身西服(笑)。
當時我真是一口氣把它講下來的,客觀地講,是兩天講完的,有點欲罷不能的感覺,一個星期六講了10講,前一個星期六沒換衣服,後一個星期六,也不換了,就這樣,一口氣講下來。
講的是我自己過去30年、40年讀本草的一些心得和真情實感,我在國內生活了30年,在海外生活了30年,走了40多個國家,自己的一些見聞,一些筆錄、travel
notes(遊記),把它們放到一起,才有了這本書的基本內容。
主持人:在去年,有一部紀錄片——《本草中國》,可以說是逆勢而紅,我們有看到,《本草中國》的目錄裡面,顯示您也是其中的學術顧問。
紀錄片裡面講述了中藥的產地、品種,還有加工,您的《中振說本草》裡面,前半部分也有對這方面的內容的介紹。
那麼,中草藥的品種、產地、鑑定、加工和後期的炮製,對中藥的臨床療效有什麼影響呢?
趙中振:什麼是本草?本草就是中國傳統藥物學的代名詞,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中國古代本草的百科全書。
李時珍當時為什麼要編著這部書?用他自己當時的感受來說,不得已(而為之)。
因為在他行醫的過程中,發現古書裡面的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不澄清的話,會直接影響到中醫的療效,所以李時珍編撰此書,首先寫的就是中藥的鑑別,書中有很多類別,講了藥物的來源、藥物的釋名、藥物的產地,簡單地說,這是李時珍寫《本草綱目》的第一個目的。
另外一點,李時珍是一個醫學家,又是一個藥物學家,他勇於實踐,他自己(記錄)的藥,除了參考古人的內容以外,很多是他自己新發明並記錄的,他記錄了370多種藥(整個書中是1892種藥),書中還談到了中藥資源的分布。
我們中醫藥博大精深,自然資源多,在《本草綱目》裡面就有很客觀的體現。
中藥有幾個特點,中藥的複方是區別於其他的傳統藥物學的。
李時珍在書中記錄了一萬多個方子,這和其他的醫書記載的不太一樣,《本草綱目》記載的都是小方、驗方,很實用。
這是複方的一個特點。
再有,我說中醫臨床兩大特點,一個是複方,一個是炮製。
保證中藥的安全有效,靠的是什麼?一個是品種要用對;再有一個,(就是)如何減毒增效。
最近有報導,說用附子用出事了,那就要看看附子的炮製,是不是對的?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專門講炮製的內容,他寫兩個字——修治,在明代以前都是用「修治」這個詞。
以上這些都是李時珍《本草綱目》的精華所在。
主持人:這兩年我們國家從政策層面對中醫藥,包括中醫藥文化,有了很大的支持力度。
從《中醫藥法》的頒布,到《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以及《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的發表,一系列中醫藥的政策法規相繼出台,很多人都說中醫藥發展的春天到來了。
《中振說本草》這一書中,有一個篇章叫《域外岐黃》,介紹的是中醫藥在海外的發展情況,最近這些年中醫藥在海外的發展情況是怎麼樣的?
趙中振:你剛才用了一個詞「春天」,我覺得用的很好。
中醫藥在海外的發展可以說是方興未艾。
我用的是「域外岐黃」,今天我要換另外一個表述,就是「本草的世界」或「世界的本草」,說本草的世界,就是想說中醫藥王國里究竟有哪些好的東西?我們現在是一個地球村的概念,在明朝李時珍的時代,還不知道地球是圓的呢,還不知道有美國這個國家。
這裡面主要是了解中國的藥物,當然也涉及一些海外的藥物。
今天,隨著改革開放的這三四十年,我們通過對外交流,中醫藥走出去了,海外的東西也進來了。
但是國門開放是不是就這三四十年,歷史上是不是開放的呢?我們回過頭來看一看,無論是大漢,還是盛唐,一直到大明,我們使用的藥物其實是遠遠超出了自己的疆域。
我覺得這裡面,單就看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特別是宋代以來,對外貿易的發展,大量的外來藥物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進入了中國,也開拓了我們的眼界,有胡椒、番紅花等。
我個人很幸運,在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對外交流的浪潮,我出國留學,交流的過程中,中國的留學生走出去,外國的留學生走進來。
過去這些年,來中國的留學生中,第一位是學語言的,第二位就是學中藥的,今天借這個機會,我給大家介紹一位外國的留學生——白效龍,美國人。
我們學習中藥,在我們的研究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中草藥的名字,我自己在大學時候的別名叫「遠志」,我送給白效龍的別名是「千里光」(不遠千里來中國,又是光頭),解熱解毒的一味藥。
主持人:您作為一個美國人,您最初是怎麼走上學習中醫藥的道路的?
留學生白效龍:我長大的地方是一個比較開放的地方,很多人喜歡吃有機食品,喜歡練瑜伽、打太極,是一個人們都很注重健康的城市。
在我高中的時候,我最初學了一點氣功,然後慢慢地對針灸感興趣,親身接觸之後,我感覺針灸效果蠻特別的。
很神奇的部分是,當時有一個中醫師,也是老外,他給我吃了中藥,他早期在哈爾濱學的中醫,他手裡有非常好的人參,給我喝了一點人參,我感覺效果是非常獨特和奇妙的,那時我也學了一些西方草藥的知識,但只是皮毛。
後來我學習西草藥的老師告訴我,他此生都是學習西草藥的,如果有機會,他一定會學習中草藥。
我問他為什麼?他說,西草藥的歷史有斷(層)過,但是中草藥的歷史,從早期到現在,一直在不斷地發展,這個給了我深刻的影響。
後來我開始學中文,開始逐步地學習中醫藥。
主持人:《中振說本草》的第20講是《本草之歌》,您是詞作者之一,我們可以從哪裡欣賞到這首歌?
趙中振:我們中醫藥人、中醫藥行業應該有一首頌歌,所以我就斗膽寫了這首歌。
因為我水平有限,我就找到了中國文化研究院的魯軍先生進行修改,後來是洗凡女士給譜曲,目前是香港的一個歌手,在半年前已經開始首唱。
《中振說本草》這本書,書中有二維碼,左邊是20講視頻資料,掃右邊二維碼可以進入喜馬拉雅聽書(軟體),可以隨時隨地收聽。
主持人:最近網上有一些對《本草綱目》質疑的聲音,其被批為是「史上最重口的醫書」,該話題也引起的網民的廣泛討論。
大家主要關注的焦點有兩個,一是李時珍是博物學家還是醫生;二是《本草綱目》中存在的一些較為荒謬的東西,我們應該如何對待?
趙中振:李時珍是一個博學的醫生。
不但他自己是醫生,他父親也是一個醫生,李時珍活人無數,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了很多自己親身經歷的病例,李時珍如果看病看不好,那怎麼還把他應招到太醫院,後來他有了自己的醫療實踐,又回過頭把這些經驗整理出來,所以說李時珍是一個博學的醫生。
即使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存在的一些荒謬的內容,我們也絲毫不否認他是500年前的一個醫生,學習中醫藥,要吸取其精華,剔除其糟粕。
500年前的一部著作,脫離不了那個時代的限制以及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比如當時還不知道地球是圓的呢。
我們從現代來看,當時的一些記載可能有一些不盡合理的地方,除了近期報導所說的那些,我還可以補充一些,比如說,木乃伊可不可以入藥?李時珍也寫了這個,當時的西方人把木乃伊作為靈丹妙藥,至於是否確有其效,李時珍寫道:「以俟博識。
」意思是,(我不知道是否有效)以後誰有學問,誰告訴我,反映了他非常嚴謹。
類似這樣的還有很多,確實,李時珍記載的內容也有一些不太合理的,比如他收載的馬錢子,我們知道馬錢子是劇毒藥物,李時珍卻寫馬錢子是無毒的,我們不能求全責備。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最後概括一下,我學習《本草綱目》,最大的收穫——繼承、創新。
李時珍在書中批判了前人的一些糟粕的東西,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今天我們學習研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時,也是一樣,好的我們繼承,不好的我們不要吸取,這樣科學才能不斷地前進,中醫也好,西醫也罷,都是這樣。
只有這樣,科學才能逐漸走上新的台階。
主持人:感謝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採訪,最後,希望您能夠給我們《中振說本草》的讀者一些寄語,並給中醫藥愛好者或者學習者一些建議。
趙中振:談到意見,不敢說。
首先感謝出版社開拓了這樣一個平台,也讓我結識了很多新的朋友,也結識了很多的老師,每天都得到很多的反饋。
中醫藥是什麼?《本草綱目》是一部科學的史詩,是一個實用的寶典,只要你認真去學,它對每一個人都有幫助,大道不遠人。
我們有這麼一個平台,以後大家一起探討。
《中振說本草》是我的一個讀書筆記和心得,是自己的一得之見,最後我想用孔子的一句話來作為今天的結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我們在享受中醫藥的同時,再應用中醫藥、發展中醫藥。
主持人:感謝您來參加我們的訪問,謝謝!
《本草之歌》
作詞:魯軍、趙中振
作曲:洗凡
萬年辟蒿萊,民苦疾患多。
神農親身嘗百草,足跡遍崇阿。
性分寒熱溫涼,味別酸苦甘辛。
滋養烝黎,祛病解厄,成我中華泱泱國。
後世五千載,歲歲不蹉跎。
杏林英才疊代起,著書廣立說。
徑訪軒轅之堂,平登岐伯之座。
品類詳晰,功用精核,臨床一劑起沉疴。
瀕湖綱目出,豁然開寥闊。
志隨先聖除民瘼,盡此一生搏。
貞骨傲雪凌霜,慧心高邁超卓。
福佑億兆,暉麗萬有,功在千秋當一歌。
作者簡介
趙中振,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副院長,講座教授。
1982年獲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士,1985年獲中國中醫科學院碩士,1992年獲東京藥科大學博士學位。
1992年至1999年任日本星火產業漢方研究中心研究員,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任哈佛大學醫學院歐莎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現兼任香港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委員、香港中藥材標準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藥典委員會委員、香港衛生署榮譽顧問、美國藥典委員會草藥綱要東亞專家組成員、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傳統醫藥臨時顧問等職。
主要研究方向:本草學、中藥鑑定學、世界傳統藥物學。
知識就是力量
願明天的你依然會相信
點擊「寫留言」參與討論
猜你喜歡
-
這是《本草綱目》被黑的最狠的一次
……以下是廣告時間……
給大家推薦《中振說本草》,點擊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
徐說
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院長徐宏喜:本草一門,源遠流長,內容集巨,奧義深邃。
入門雖易,精通者難,精通而又運用自如者誠麟角矣。
仁兄者幾人!中振教授說本草,胸懷萬卷書,行萬里路之餘,更要實地考察,嚴加考證,仔細辨識,此舉在這樣一個浮躁的年代實屬不易。
鄭說
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史文獻研究所原所長鄭金生:有志者事竟成,《中振說本草》20集系列講座播出後,好評如潮。
現今已形成獨具風格的中振品牌。
此20集講座,中振始終是意氣風發,揮灑自如,令我深深佩服中振的毅力、幹勁與堅實的本草內功!
END
本文由中醫出版公眾號原創發表,視頻由市場部提供,最終解釋權歸本文原作者所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商業轉載請與我刊聯繫授權事宜。
如有內容合作,請後台留言,歡迎廣大讀者原創投稿。
投稿及諮詢郵箱[email protected]
本草學大成著作--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是一部集16世紀以前,中國歷史上本草學大成的著作,撰成於明代萬曆六年(1578年),萬曆二十三年(1596年)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作者為李時珍。從《本草綱目》完稿至刻印,中間經...
草木皆有靈,藥方顯神奇
我國的中藥文化閃爍著古醫藥文明的生命智慧與人性光輝。祖先的堅持與守望,是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更是以匠心順應天理和繁衍生息。天地萬物,物盡其用,嚴格遵循自然法則,一草一木皆有靈;草藥秘方更顯醫者慧心。
弘揚時珍精神,彰顯時代價值
李時珍(1518—1593),湖北蘄春縣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是中國古代醫學家的傑出代表。所著《本草綱目》為中國藥物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成為中國醫藥學的一份寶貴遺產。在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