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故事會之中振說本草,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特刊第二講:一部書,兩代人,三十年——名曰綱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裡有音頻

戳音頻,聽節目

我們四處求師,請教到上海的一位文史學家,蔡尚思教授。

他是上海復旦大學的副校長,活到了104歲。

老先生學富五車,大筆一揮開出了一份書單,一共有40本,是他認為中國人應當了解、應當讀的書。

《本草綱目》這樣一個偉大的著作,這樣一部非常豐富的著作,單靠一個人幾個人很難讀懂、讀深。

提到《本草綱目》,先把時間帶到四十多年前,也就是1978年,我的大學時代。

我是「文革」以後第一批上大學的,內地十年沒有學可上,我們那批大學生進了大學校門以後心情是如饑似渴。

這麼多年荒廢了學業,沒有書讀,突然一下子能夠讀書了。

可中國這麼多書應該從哪些書開始讀呢?

我們四處求師,請教到上海的一位文史學家,蔡尚思教授。

他是上海復旦大學的副校長,活到了104歲。

老先生學富五車,大筆一揮開出了一份書單,一共有40本,是他認為中國人應當了解、應當讀的書。

學生們一聽腦袋當時就大了,40本書?老先生高抬貴手,書單里的書目可不可以少一點?後來他減到了20本。

學生說20本還是太多,再減一點。

老先生說減到10本不能再少,再少就乾脆不要讀書了。

老先生列出的10本書是哪些呢?歷史書:《史記》《左傳》;哲學書:《老子》《論語》;文學書,《詩經》《楚辭》等;而科學的書只有一部,就是《本草綱目》。

竭慮著盛典

《本草綱目》是一部什麼書?王世貞曾經給過這樣的評價:「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籙,臣民之重寶也。

」這樣講起來好像有點抽象,先讓我帶領大家回顧一下李時珍的生平事跡。

李時珍的一生,76年,概括成一個年表,他走過了三段。

我們在概括他人的一生時,通常會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到李時珍這還得加上一個:「留萬世言。

」第一階段,李時珍年少時是像古代普通讀書人一樣為了謀功名去考科舉,可惜鄉試三次不中。

但他從小一直愛好自然科學,仕途之路不通後,就跟著他的父親李言聞,也是湖北著名的醫生,去學醫了。

李時珍從醫以後一邊四處行醫一邊採藥,就在這期間李時珍完成了《本草綱目》,這是第二階段。

在他人生的第三階段,61歲以後,雖然寫完了《本草綱目》,卻要為了這本書的出版而四處奔走。

前兩個階段讀書對他來說不是什麼痛苦的經歷,他自己也說,讀書「長耽典籍」,沉醉在古書當中,「如啖蔗飴」,好像吃蜜糖一樣,而最艱苦的一件事是李時珍完成書以後四處求人,要讓這本書得到世人的承認,去出版。

苦苦的期盼、屢屢的失望、苦苦的煎熬,是對李時珍更大的挑戰。

千里尋方藥

李時珍和一般的著書編書人不一樣在哪兒?他在編書、著書的時候會親身實踐。

可能這幅圖大家很多人看到過,李時珍在做什麼呢?他在找一個藥,曼陀羅。

曼陀羅,還有一個名字叫洋金花。

那曼陀羅是個什麼樣的藥呢?華佗的麻沸散方子裡就有它,《水滸傳》中的蒙汗藥也有它。

李時珍為了驗證這個藥的藥效,他還親自嘗了,服後真有那種神魂顛倒的感覺。

他在《本草綱目》中記錄下了自己的經歷:「看著旁邊的人哭我就想哭,別人笑我就想笑。

經過多年的努力,李時珍終於把書完成了。

後來不但有了中文的版本,還有了外文的版本。

我們想像一下500年前明代的古書是什麼樣子的,我這裡也有一本明代的古書,保存至今是非常不易的事。

李時珍的書最早是在1593年正式開刻,遺憾的是李時珍沒有看到書的問世。

書在金陵(今南京)刻出之後不斷到處傳播,因為這本書太好了。

那麼現在這本書有多少刻本呢?有幾百個刻本在流傳。

還有被翻譯成外文的印刷版本。

父子校綱目

1982年我剛剛本科畢業來到中醫研究院讀研究生的時候,有一天到圖書館去翻看《本草綱目》。

當時那套《本草綱目》是「文革」以後剛剛出版的。

看書的時候背後一個人輕輕地拍了拍我肩膀,說:「小伙子,你也在讀《本草綱目》啊?」我一看是位老先生,連忙站了起來,給老先生鞠了一躬說:「請問先生尊姓大名?」老先生輕輕地用手點了點這本書的封面——劉衡如。

原來他就是在校勘李時珍《本草綱目》的劉衡如。

當時老先生很感慨第跟我說了這樣一番話:「我用了十幾年時間在校勘《本草綱目》,但我完成四分之三的時候,我才發現我用的版本不是最早《本草綱目》初刻的金陵本。

」為什麼呢?因為當時中國內地一直沒有發現這個版本。

金陵本存世的又有多少?一共有七部半。

日本存了四部,美國有一部,德國有一部,中國只有一部半。

劉先生告訴我,發現金陵本後幹了什麼呢?「我重起爐灶,一定要用正宗的版本重新校勘。

」老先生真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本草綱目》這本書如此令人著迷,令中國人著迷,也令外國人著迷。

我去莫斯科大學探訪李時珍的像後,又去了聖彼得堡,在那個地方發現了李時珍《本草綱目》江西本和錢蔚起本,加起來共五個完整的刻本。

什麼是金陵本?為什麼會有不同刻本?

古代民間發行書籍都是以小作坊自行刊印。

但這種刊印形式終有規模上的限制,我國古代讀書人多以傳抄的方式收集書籍。

而在傳抄的過程中便難免會出現筆誤的地方;刊印的過程中也可能出現圖文不準確,甚至有書商自己創造的地方,還有其他包括時代遺留的因素等。

多種因素都會造成版本與版本間流傳會出現差別。

金陵本即是最早給李時珍刊印《本草綱目》的南京書商胡承龍所刊刻印刷的版本,亦可謂原始的版本。

根據日本茨城大學教授真柳誠的研究,在香港2016年8月第十四屆本草讀書會上他表明,在世界上已發現十三個版本的《本草綱目》,其中就有極珍貴的金陵本。

1989年我到日本留學,十年後回到北京,在一次會議上,我見到一位坐在主席台上的中年人。

那位先生的相貌,看起來似曾相識,他是坐著輪椅來的。

那位先生不是別人,他就是劉老先生的公子——劉山永先生,那時劉衡如老先生已經故去了。

2014年我帶著電視台的朋友去採訪劉山永,開門後的那一刻,大家都很驚嘆,看見他的身高不足一米四,行動很不方便,因從小患有重症脊髓炎。

劉山永先生子承父業,校勘《本草綱目》。

他們父子兩代人校勘共用了27年。

李時珍寫《本草綱目》也是27年。

《本草綱目》一共190萬字,而他們的校勘寫了多少字呢?一共100萬字。

我想僅憑這個數據足以令人震撼。

兩位先生做的這件事是科學史上真正的愚公移山之舉。

句句珠璣現

《本草綱目》是差不多500年前的著作,要把它讀好讀懂要跨越幾大障礙。

這裡有文字的障礙、病名的障礙、地名的障礙、書名的障礙,好在前人已經為我們鋪平了道路。

從30年前跟隨我的老師謝宗萬教授開始,我們一直在做的是什麼工作呢?就是植物基原的考證。

《本草綱目》1892種藥,這裡有相當一部分藥,基原植物還沒有搞清楚。

大家經常詠頌王維的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是什麼茱萸?是山茱萸還是吳茱萸?答案是吳茱萸。

品種考證是個科學上的難題。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不但解決了很多問題,還留下了很多問題。

為了使更多人能夠了解學習中醫藥知識,還發行過中醫藥盲文書

在河北省安國藥市的一個小藥攤上,見到不少中藥相關的舊書籍,如《中藥大辭典》《中草藥》等行內人士耳熟能詳的專業書。

在一個角落,有一套書,遠遠望去只有「中藥學」三個簡體字,樸實無華,但有五冊厚厚的牛皮紙裝訂。

個人印象中,過去50年,不曾有過這樣的中藥書。

我好奇地翻開來,原來這是一套盲文版「凸字」書籍。

20世紀70年代後期,在藥學專業入學,色盲會被拒之門外,就不要說盲人了。

後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成立了,政府與民間對殘疾人群體關注度逐漸提高,但我也沒聽說過有針對盲人的中醫藥教育機構。

眼前這部盲文書的出現,說明中藥學曾經進入盲人的「視野」,有著寶貴的史料價值。

舉一個例子,治療鼻炎的辛夷花,李時珍講到辛夷,說辛夷有紅紫二本,有紅顏色的、有紫顏色的,在江南的叫望春,在北方的叫木蘭,那究竟是什麼呢?我在讀《本草綱目》的時候得到一些啟示。

先後在中國南北長江黃河之間輾轉了三個月,後來在位於鄂豫皖交界的大別山區,發現了一個新種,拉丁名是用我和我老師的名字命名的,中文名我們用了當地的地名叫「羅田玉蘭 (Magnolia pilocarpa Z.Z. Zhao et Z.W. Xie)」。

《本草綱目》這樣一個偉大的著作,這樣一部非常豐富的著作,單靠一個人幾個人很難讀懂、讀深。

所以在幾年之前,我在香港發起成立了一個本草讀書會。

現在本草讀書會不但有來自兩岸四地的專家學者,還有來自美國的、日本的專家學者等。

大家共同的目的就是一起來探索研究這部偉大的著作,以及本草文化的相關議題。

印泥中的中藥

本草讀書會這個紅印是由王家葵教授親自篆刻的銅鈕,所印紅泥正是傳統的八寶印泥。

印泥里離不開中藥,有硃砂、艾絨、冰片、蓖麻油等,都是製作印泥的原料。

有些古代流傳下來的印泥,比精美印泥盒還要有價值。

著名的漳州八寶印泥,以用珍珠、瑪瑙、麝香、琥珀、珊瑚、猴棗、冰片和艾絨八樣珍藥材,調以蓖麻油、磦銀硃,研製成醫治刀傷、燙傷、瘋狗咬傷的八寶藥膏,在八寶藥膏的基礎上研製出了八寶印泥,這在前清可是御用貢品。

《本草綱目》是中國古代醫藥學文獻學的集大成者,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其中不但有很多重大的發現與發明,同時還留下了眾多不解之謎,有待後人去發掘探索。

這也正是《本草綱目》的魅力所在。

李時珍是一個符號,是中國古代醫藥學家的傑出代表。

本草學是中國古代傳統藥物學的代名詞,在《本草綱目》之外還有諸多文化遺產等待我們去發現呢。

作者簡介

趙中振,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副院長,講座教授。

1982年獲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士,1985年獲中國中醫科學院碩士,1992年獲東京藥科大學博士學位。

1992年至1999年任日本星火產業漢方研究中心研究員,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任哈佛大學醫學院歐莎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現兼任香港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委員、香港中藥材標準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藥典委員會委員、香港衛生署榮譽顧問、美國藥典委員會草藥綱要東亞專家組成員、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傳統醫藥臨時顧問等職。

主要研究方向:本草學、中藥鑑定學、世界傳統藥物學。

知識就是力量

願明天的你依然會相信

猜你喜歡

  • 【本草故事會】大醫是這樣煉成的之民國風雲二:孟河大醫——丁甘仁

  • 【本草故事會】大醫是這樣煉成的之民國風雲一: 中西匯通第一人——張錫純

  • 【本草故事會第四期】忠於內心的堅持,走傳統中醫思維之路——中藥桂枝臨證不傳之秘

  • 【本草故事會】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 倒計時特別推薦

  • 【本草故事會】開篇大禮:跨越時空的相會,古今醫家上演穿越大戲

  • 【本草故事會第五期】清明,除了杏花村,當須思故人——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專刊2

  • 【本草故事會】大醫是這樣煉成的之民國風雲三:棄文從醫臨床家——惲鐵樵

  • 【本草故事會•一帶一路特刊】99%的中醫人都未必知道這些藥的來歷(漲知識)

  • 【本草故事會】大醫是這樣煉成的之民國風雲四:醫藥並重臨床大家——曹炳章

  • 【本草故事會】大醫是這樣煉成的之民國風雲五:醫學大家——秦伯未

  • 【本草故事會第十一期】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倒計時特別推薦:讓我佩服的,不止他的以身試藥

  • 【本草故事會】昨晚睡覺,收到一個大紅紅紅紅紅包,花露水來了!

  • 【本草故事會第十三期】13個丸藥配方,解酒、駐顏、消化好!

  • 【本草故事會第十四期】「薏」想不到!除濕、降脂,忒好了!治療濕疹、水腫都有良效!

  • 手慢無!本草中國最火本草脫口秀專家,《中振說本草》開啟預售!

  • 【本草故事會之中振說本草】第一講:時珍之像

給大家推薦《中振說本草》,點擊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

徐說

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院長徐宏喜:本草一門,源遠流長,內容集巨,奧義深邃。

入門雖易,精通者難,精通而又運用自如者誠麟角矣。

仁兄者幾人!中振教授說本草,胸懷萬卷書,行萬里路之餘,更要實地考察,嚴加考證,仔細辨識,此舉在這樣一個浮躁的年代實屬不易。

鄭說

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史文獻研究所原所長鄭金生:有志者事竟成,《中振說本草》20集系列講座播出後,好評如潮。

現今已形成獨具風格的中振品牌。

此20集講座,中振始終是意氣風發,揮灑自如,令我深深佩服中振的毅力、幹勁與堅實的本草內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西方人曾把木乃伊入藥,李時珍只說了4個字!

導讀:我問過有多少人讀過《本草綱目》,系統地看過這本書,老師也好,學生也好,很少。中醫臨床兩大特點,一個是複方,一個是炮製。木乃伊可不可以入藥?李時珍也寫了這個,當時的西方人把木乃伊作為靈丹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