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又稱倒斗,盜墓術語中「葬山不葬頂」包含萬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盜墓又稱倒斗,盜墓術語中「葬山不葬頂」包含萬千。

是盜墓的人總結出來的,意思是說,埋葬死者不要選擇山頂。

史上的陵墓並非不藏山頂,『』陵『』字的本意就是山頂的意思(如,「山無陵,江水為竭……」這裡的陵就是山頂)。

春秋、戰國及西漢早期陵墓一般都葬於山的最高處,或接近山頂的位置。

西漢中後期的陵墓一般葬在山嶺之上,不選擇最高處。

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墓葬,大都選擇挖在半山腰處;隋朝、唐朝至宋朝的墓,一般埋在山腰、山坡下面。

特別是唐朝,大人物的陵墓選擇山體之內,也就是鑿洞入山,乾陵就是特殊一例,最能令盜墓者「望而興嘆」的就是這一類大墓。

為什麼會出現「由山頂,向山腰,山坡逐漸過度」這樣的演變呢?這主要是人們對風水的了解也是由淺入深的逐步認識。

看到遠處的山延綿起伏,有隆起有低落,堪輿學稱之龍脈。

山為什麼會隆起?是氣的作用,是龍脈里的地氣在運行,運行時氣旺時使得地面高聳起來。

最高的地方也是地氣最旺的地方,龍脈漸漸走低,等到山脈徹底消失時,前面一定有河流了,堪輿學中稱之「氣遇水則止」。

春秋戰國時墓地選擇最高的山頂,就是因為最高的地方是祥氣最旺,最足的地方。

可是為什麼後來又選擇「嶺」或「坡」了呢?堪輿學中還有一句話叫「氣遇風則散」。

山頂雖然祥氣旺足,但山頂卻風吹不止,也就是高處的風要比低處大,把龍脈釋放的祥氣吹散了,最高處並不是最佳祥瑞之地。

所以,後來的人們選擇墓地就降低位置,選擇嶺或坡作為葬穴。

為了使祥氣不散,往往會選擇後有高山,左右有護佑之山(青龍白虎),前方明堂地寬空闊,卻有來水相伴(水,堪輿學稱之為財),朝向坐北朝南。

這樣的地方瑞氣往往不宜散去,清晨或上午墓穴之地霧氣濃濃,其它地方早已霧氣散去,唯有佳穴之處紫氣不減。

這樣的地方便是風水寶地了!

殯葬發展到明清,理念又有更新,人們認為過去的葬法太深,也就是墓穴挖的太深,陰氣太大,不利於「天地人」的高度合一,不利於護佑後輩。

於是廢棄深葬採用淺葬方式,例如,東北的永陵,北陵,河北的東陵西陵都是淺葬方式。

盜墓者最喜歡這樣的葬式,墓道好尋,墓室好入。

所以嗎,明清有價值的大墓基本盜掘一空,無一倖免。

自古以來,盜墓的人一般都通曉風水。

行家通過看風水就能斷定有沒有大墓,儘管是地表沒有任何跡象,也能判斷八九不離十。

不過,這種識墓方式通常叫「形勢」法。

是通過山勢的布局,形狀的俊美,靠山的氣勢,護山的威嚴,朝山的貼俯,明堂的寬敞,河流相迎,如果再有印山,案山相配……如果附和這些條件,那一定會有價值大墓的存在了。

假如,大墓不露於地表,是採用「理式」葬法,那麼,盜墓者是很難尋找墓穴的所在的。

大凡目前還沒有找到的價值大墓,很有可能是採用了「理式」葬墓方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絕不外傳的古代探穴秘訣

大家在一般的影視作品中見到的盜墓賊都是神通廣大,似乎能夠通靈,只要拿著羅盤指指點點就能準確著說道墓穴位置,挖掘到去珍寶,事實上盜墓是一項技術活,需要精通盜墓知識,而小編今天帶著大家去看看盜墓探穴...

盜墓賊比曹操還厲害 若沒死秦始皇陵就會不保

自古以來,歷代盜墓者層出不窮,每個年代,每個時期都有一個標誌性的代表。然而能稱為倒斗第一人,還是出現在了近代。更是有傳言說,如果此人沒死,秦始皇陵都岌岌可危。此人到底有多厲害?難道是三頭六臂,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