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小編到永城芒碭山:夢回大漢,再續千年情緣|旅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河南日報 於正華

漢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後出現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其具有代表性,扮演了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

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建立了西漢王朝。

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到高祖劉邦斬蛇地所在——永城芒碭山,去感受兩千年前的古樸和曾經。

1

首先我們來到的是粱共王劉買的陵墓,劉買是梁孝王劉武的年夜兒子,繼為梁王,史稱梁共王。

是最早發現這個陵墓的地方,1991年當地村民在此開山採石,用火藥炸開一個裂口,發現這座漢墓,由此沉封了兩千多年的文明之門悄然打開。

而據導遊說,一切皆為天意,因為當時炸藥孔偏離一寸,就不會發現這座埋藏千年的陵墓。

但遺憾的是,盜墓者比我們更早的發現了他,將它洗劫一空,而且將盜洞直接打在了墓門口,位置之精準,手法之嫻熟,大概也只能摸金校尉能辦到了。

粱共王墓正門口(左上角為當時盜墓者打的盜洞)

發現此墓的小洞

精美的陪葬品

2

接下來我們看到的是劉買的父親,梁王劉武的陵墓,劉武的一生頗為傳奇。

他是竇太后最喜愛的小兒子,也是他哥哥景弟劉啟的得力助手,曾幫景帝平了七國之亂,厥功甚偉。

在一次景帝與梁孝王家宴上,侍候太后飲酒,景帝說:「在我千秋萬歲之後,把帝位傳給你梁王。

」太后為此很高興。

竇嬰在宴席前,伏地諫道:「漢朝的法制規定,帝位傳給長子、長孫,現在皇上怎可傳給弟弟,擅自搞亂高皇帝的規定呢!」當時景帝沉默不語。

太后心裡也很不愉快。

漢景帝中元六年,梁孝王再次入朝,請求留在長安,入侍皇太后,但遭到了哥哥的拒絕,梁孝王回到封地後四個月,突染熱病,病情急劇惡化,不久就離開了人世,一代梟雄黯然的離開了歷史舞台。

真可謂是夢未圓,歸黃泉。

由於他忽然薨逝,所以,墓室也只能匆匆完工。

梁孝王墓門口

陪葬的陶俑

墓室的迴廊(牆上的凹槽是用來支撐架子,而架子上放的則全是梁王的寶藏,鋪滿了整個墓道。

3

最後,我們來到的是梁孝王王后的地宮,也是最大的墓穴,因為往後比他的丈夫梁王多在世了23年,是目前我國發現最大的崖洞陵,被專家讚譽為「天下第一石室王陵」。

在火藥尚未發明的兩千多年前,僅憑人工一錘一釺的敲打,完成如此形制巨大浩繁、布局令人叫絕的工程,確實令人嘆為觀止。

地宮的西口正對著當時的西漢都城長安。

整座地宮按照「前堂後寢」的格局鑿制而成。

內有科學的排水系統,排水道靠著室內牆根和迴廊一側,能將山上滲下的水導引到一個岩縫處。

特別是主室內的廁間和浴室相臨,其布局令人叫絕。

王后墓室門口

王后像

四神雲氣圖(被切割至河南博物院,是「鎮館之寶」之一)

相思道(是通往梁王墓的通道,可惜未打通)

最後普及一下盜墓者的黑幕

對於盜墓者來說,首先要找到墓。

有封土的墓容易識別,可對於墓上原本沒有封土,或雖有封土卻經多年風侵雨蝕,很難辨其形跡的墓來說,就困難了。

解決這個問題,盜墓者一般採取「望」和「問」的方法。

所謂「望」就是望氣看風水。

老盜墓者多擅長風水之術。

他們知道一般大墓或重要人物的墓都位於風水寶地,以風水術指導地面無標誌墓址的確定,幾乎百發百中。

據說民國年間長沙一蔡姓盜墓高手極擅風水之術。

有一次,他到寧鄉縣探親,行到一風景甚佳之處,指著一塊水田對同行人說,此田下必有大墓,墓中寶物可使你我驟富。

同行者均不信,此人於是跟他們打賭:若無古墓,自己輸1000元。

反之,墓中出了寶物自己獨占七成。

眾人賭興大發,遂暗約鄉民數十人於夜間發掘,在半夜果然掘出磚砌的大墓,墓壁有彩繪,墓內有寶劍、寶鼎、玉璧、漆器、金餅等物。

後來他們將這些文物賣給美國傳教士,得到大量美元而暴富。

所謂「問」就是踩點。

善於此道者,往往扮成風水先生或相士,遊走四方,他們特別注意風景優美和出過將相高官之處。

他們一般能說會道,善於與老人交談講古,從交談中獲取古墓信息與方位。

一旦探聽到古墓的確切地點,便立即召集群賊在夜間盜掘。

正式開始盜墓,第一步至關重要,就是要找好打洞方位,以最短的距離進入墓室或棺槨。

棒棒棒棒棒棒這功夫不僅需要豐富的盜墓經驗,而且要有體察事物的敏銳感覺,這就是所謂的「切」功。

擅長此道者往往能根據地勢地脈的走向,以及各朝代各地區不同的墓葬結構,如給人把脈一樣很快切准墓室或棺槨的位置。

除了「切」功,還有所謂的「嗅」功。

有些盜墓者有此奇術,他們往往在盜掘前,翻開墓表土層,取一撮土放在鼻下猛嗅,從泥土氣味中辨別是否有金屬氣息,是否被盜過,甚至是哪一個朝代的墓葬或其他遺蹟。

盜墓的工具也很重要,舊時的盜墓者一般使用的工具就是鎬、斧、鏟等,明代盜墓者開始使用特製的鐵錐,民國時洛陽盜墓者發明了洛陽鏟,經驗豐富的盜墓者僅憑洛陽鏟碰撞地下發出的不同聲音和手上的感覺,便可判斷地下的基本情況。

並不是說盜洞挖好,就肯定能直入墓室。

盜墓者還經常會遭遇「伏火」。

「伏火」也稱「火坑墓」或「火洞子」,它是由於墓室里埋葬的有機物分解,形成一種可燃氣體——沼氣所引起的。

有的還會遭遇「水銀池」,水銀揮發的氣體也可毒殺盜墓者。

面對可能遇到的這些情況,有經驗的盜墓者往往不急於取寶,而是讓毒氣或伏火散發幾日,或者「牽犬入中」,用狗帶路,以避免傷亡。

一切障礙排除之後,就是取寶了。

取寶並不是誰都能取得了的。

當接近棺槨部位時,就該有經驗的「師傅」親自下至墓穴去探索了。

如果棺槨保存尚好,就用斧子砍,鑿子鑿,爬進棺室去摸文物。

摸文物時,要細緻、冷靜、準確。

盜墓者一般從死者頭上摸起,最後到腳。

由於古代有怕死者精氣外泄,用玉器堵塞七竅的習慣,因此盜墓者對死者的七竅也不會放過。

~ END ~

28號

河南日報專刊頻道

第一時間獲取河南本地生活資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是誰締造了芒碭山千年王陵之謎

這是位於河南、山東、安徽、江蘇四省交界的小城永城,一千多年間,這片豫東平原的東部屏障之上,20餘座石質山體之下,掩藏著20幾座同一家族的神秘墓葬。它們或裸露在外,或深藏山間,彼此相互遙望,翹首以對。

盜墓最怕遇到什麼

​機關、伏火、毒氣、怪獸、致幻劑……這些都不是盜墓賊最恐懼的東西。文|尼洋作為盜墓賊,每次前往古代大墓開展工作時,心中最恐懼的是什麼?在各路盜墓文學和影視劇中,古墓堪稱是世界上最恐怖的地方,除了...

「摸金校尉」原來只是發掘辦公室副主任

要說起鼎鼎大名的「摸金校尉」,被《鬼吹燈》、《九層妖塔》等懸疑小說、影視劇吹捧為「盜墓賊鼻祖」。殊不知「摸金校尉」卻是1800年前魏武帝曹操盜掘西漢梁孝王陵設置的龐大組織的二級機構「盜墓辦公室...

電影里演的摸金校尉歷史是這樣記載的

摸金校尉是中國古代一個盜墓者的門派。據史書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自於漢代陳琳所作《為袁紹檄豫州》。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餉。...

被盜的中國千古名墓,可惜的歷史文物

中國自古有土葬習俗,同人們的觀念有著密切關係,他們認為死者入土是人的必然歸宿。自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變,土葬的內容也變得越來越豐富。中國商代時為厚葬高峰期,不僅殉葬品奢侈,並迫使大量奴隸殉葬...

身邊詭事—古墓機關

對於《盜墓筆記》,大家最喜歡的莫過於其中神乎其神的盜墓技術和奢華珍貴的古墓寶藏。那麼現實中的盜墓中,墓中那些被破解的機關是否那麼神奇?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古墓中的機關。

穿山為陵 亦不牢——漢梁孝王墓被盜記

為了百年之後的平安堅固,漢代首創「鑿山為陵」之制,即在茫茫蒼山的石壁上開鑿陵墓,其堅硬如磐石,牢固不破亦如磐石。漢代許多大型王陵都是「鑿山為陵」,當墓門封閉的那一刻,高高在上的皇室貴族皆以為安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