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福田(恩田、悲田、敬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種福田

佛家認為,享福之前必須先修福,譬如耕田,年年下種,年年收穫。

做功德就如種田,稱為福田。

福田有多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二福田,一個叫悲田,一個叫敬田。

以慈悲心救濟貧苦大眾,叫做「悲田」;對長輩、師長、父母、國家盡忠盡孝,叫做「敬田」。

在敬田、悲田裡面播種,都是會有收穫的,並說對於悲田,不生輕賤心;對於敬田,不生求報心。

另一種說法是三福田,即敬田、恩田、悲田。

一是報恩福田,供奉父母師長。

二是功德福田,供佛寺之用。

三是貧家福田,供養窮苦人。

《大智度論》說,受恭敬的佛法僧等,稱為敬田;受報答的父母及師長,稱為恩田;受憐憫的貧者及病者,稱為悲田。

還有一種說法是八福田,包括佛、聖人、和尚、阿闍梨(受業時教授威儀者)、僧、父、母、病人等稱之為八種福田。

這八種福田,按供養性質約分為三種福田,佛、聖人、僧三者稱為敬田;和尚、阿闍梨、父母等四者稱為恩田;病人屬於悲田。

如果有人能夠恭敬供養這八種人,就可以得到無量的福報,所以稱為福田。

在各種福田中,佛家最重視、更關注以貧病、孤老為對象的悲田。

《像法決疑經》說:「我於經中處處說布施,欲令出家、在家人修慈悲心,布施貧窮、孤老乃至餓狗,我諸弟子不解我意,專施敬田不施悲田,敬田者即是佛法僧寶,悲田者貧窮孤老乃至蟻子。

此二種田,悲田最勝。

」這種強調救助悲苦眾生的悲田思想,是構建古代社會福利體制的理論來源之一。

福報觀

佛家的福報觀是基於佛教的因緣學說基礎上的,常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即是。

佛家認為,「福報」由耕耘而來,就像農民想要秋天收穫,必須春天播種一樣,要想獲得福報,也應盡心培植。

福報用慈悲心、喜舍心、平等心、尊敬心而行布施,可歸成兩種。

第一種是與眾生有關的,第二種則是自心善念所成就的。

在佛家看來,修行不要只顧修自心善念,還要多做布施、念佛等善事,這樣才可以得到「福報」。

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念經、起善念等行為,可得一類的福報;而多做對別人有利益的善事,包括布施、供佛、行善等,可得另一類的福報。

也就是說,做善事可在他人的內心種下善的種子。

只有常存善心、動善念、行善事、供養諸佛菩薩等,常做這些事,則善種子與善名色自然會增加,這都是修得的福報。

具體地說,如何增加福報呢?佛家認為,要做到以下多種事項,就可以增加自身的福報。

它們是:

一要少貪多舍。

舍就是布施、結緣,緣結得越多,就像播了種,必有收成。

所以,少貪多舍,必能增廣福報。

二要少聚多散。

不要積聚財富,因為財富是大家所共有,遇到水災、火災、貪官污吏、盜賊及不肖子孫,財富轉眼成空。

錢要用了才是自己的,因此要多布施、多結緣。

三要少執多放。

人不要太執著,執著於一點,往往失去全部,要把眼光放大、放遠、放開,要能放得下,才能提得起。

四要少傲多謙。

做人要謙虛,太自滿、太傲慢,讓人看不起,謙虛的人才會受尊敬。

五要少私多公。

人不能只為自己而活,因此不要處處只為自己著想,要常常想到別人,想到大眾,能夠少私多公,才能融入大眾,才能擴大小我。

六要少憂多喜。

人生苦短,不要讓生命充塞太多的憂鬱、傷感,要把歡樂、喜悅常駐心頭,並且影響他人。

七要少愛多慈。

與個人慾望相連的愛是有染污性的,是自私的,是不究竟的,只有把這種愛升華為慈悲,才能平等對待一切眾生,才能對人有所幫助。

八要少色多德。

不要把生命浪費在愛情、美色的追求上,因為愛情、美色會隨著時間遷流而產生變化。

應該在德性修養上用功,這才是永恆不滅的。

九要少自多他。

不要凡事只想到自己,要想到自己以外還有他人,包括父母、兄弟、姊妹、同學、朋友、同胞及一切眾生。

十要少拒多容。

泰山不辭土壤才能成其大,所以,能夠少拒多容,才會增加福報。

這些都是非常有益的教誨。

三福田:敬田、恩田、悲田

三福田——敬田、恩田、悲田猶如農夫耕田,能有收穫;敬事三田,可生福德。

敬田、恩田與悲田就是佛法中所謂的「三種福田」。

有田,但若沒有力量耕耘,或者有力量耕耘,而沒有田,都不能得到福報。

如果我們有這三田,就應該善加珍惜,好好把握。

世間的人想買獎券或是樂透,希望好運,獲得中獎,得到福報,但是都不如好好耕耘這三田,而且這三田對我們來講,並不是遠在天邊、遙不可及。

敬田——於佛法僧三寶,尊崇、供養,能生福德。

經言:「佛為大福田,最勝福田。

對於佛法僧三寶能夠尊崇、供養,所生的福德非常大。

有一首偈說「有佛出世龍天喜,無僧說法鬼神愁」。

為什麼?因為佛是大覺者,佛所說的法是宇宙的光明、眾生的眼目;僧是住持佛法、傳承佛法、保持佛法於不滅,所以與佛、法合稱三寶。

三寶既然是宇宙的光明、眾生的眼目,是不能沒有的,沒有的話則宇宙黮暗,眾生茫無所歸。

所以尊崇、供養三寶就有大福田。

《無量壽經》說:

若有慈敬於佛者,實為大善。

天下久久,乃復有佛。

遇到佛不容易。

現在釋迦牟尼佛已不在人間了,不過佛像還在,佛法還在,我們如果有幸遇到了,又能夠尊崇、供養,福報是很大的。

恩田——父母師長,有養育、教誨之恩。

若知恩、感恩、報恩,福德甚大; 若忘恩、背恩、逆恩,罪惡極重。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滅。

養兒方知父母恩」,天下父母對這句話必深有同感。

父母之恩,比山高,比海深,所謂「昊天罔極」。

《詩經》〈蓼莪篇〉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俗話說:「父母想囝長江水,囝想父母樹尾風。

」又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因此,父母在堂,應及時行孝,以免遺恨。

《大經》說:「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

悲田——於貧窮悲苦之人乃至餓鬼道眾生悲愍之、布施之,發慈悲心布施財物飲食等,即為供養「悲田」。

?

這個悲田容易不容易做到?容易做到!我們如果到7-11統一超商去買東西的時候,都會看到櫃檯上放一個盒子,要人家捐款,我們一旦遇到,就是有緣,我們就隨手投下去。

通常大多數人所投的是一塊錢、兩塊錢,或是五塊錢,我們如果方便,能力許可,可以投十塊、五十塊、一百塊,這樣是在跟眾生結善緣、結佛緣,將來我們成佛要廣度十方眾生就方便多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