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十大考古,一處被外國探險家豪奪,一處被批鬥損失慘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考古領域一次次重大發現震驚著全國乃至全世界。

這些遺蹟不斷改寫人類的歷史。

接下來我們看看中國能夠震驚世界的十大考古發現:

1、殷墟:中國最古老的帝都

殷墟,原稱「北蒙」,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

盤庚十四年,商朝第二十位君主盤庚遷都於北蒙(今河南安陽),改「北蒙」名為「殷」。

殷一直是中國商代後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1928年殷墟正式開始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殷墟先後出土有字甲骨約15萬片。

甲骨文中所記載的資料將中國有文字記載的可信歷史提前到了商朝,也產生了一門新的學科——甲骨學。

在殷墟的重大發現中,除甲骨文之外還有大量珍貴墓葬、祭祀坑、車馬坑等。

著名的司母戊大鼎就是在殷墟出土的。

該鼎於1939年在安陽武官村挖出,因無法搬運,又恐落入日本人之手,於是復埋入地下,直至1946年取出,現為中國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

2、敦煌莫高窟:震驚全世界的藝術寶藏

敦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

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經洞被意外發現。

這座掩沒在漫漫黃沙中長達1600餘年的文化藝術寶庫引起了巨大反響。

藏經洞內藏無數古經、繡畫、文書、法器等無價之寶,令人痛心的是,由於當時道士的無知和當地官員的腐敗,這批寶物先後遭到俄、英、法、日等國的探險家的數次豪奪,損失極為慘重。

莫高窟雖然在漫長的歲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襲和人為的破壞,但是至今依然保留有從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個朝代的洞492 個,壁畫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兩千身,是世界現存佛教藝術最偉大的寶庫。

3、北京人:五十萬年前的祖先

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的山洞裡,中國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個完整的遠古人類頭蓋骨化石,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

這一發現為世界人類史寫下了極為重要的一筆。

周口店的發掘工作一直持續到七十年代,共發現了6個完整及較為完整的頭蓋骨和大量的、包括40多個人類個體的人骨化石。

此外,還有大量簡樸的生產工具和用火的遺蹟,為研究四、五十萬年前的原始人類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但令人極為痛心的是,所有二、三十年代發現的化石都於1941年太平洋戰爭中失蹤,至今不知去向,成為不解之謎。

化石的失蹤和化石的發現一樣,再次震撼了全世界。

4、明定陵:近代考古史的悲劇

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的陵墓。

這裡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孝端、孝靖)。

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於長陵西南方,建於1584~1590年(萬曆十二年至萬曆十八年)。

定陵的主要建築有祾恩門、祾恩殿、寶城、明樓和地下宮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是明十三陵中一座被發掘了的陵墓。

1956年,發掘定陵的工作正式開始,一座神秘輝煌的地下宮殿被打開。

定陵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除萬曆帝及其兩個皇后的三具屍骨外,還有袞服、金冠、鳳冠等稀世之寶。

得到珍貴文物的同時,考古學界也得到了許多教訓和啟示。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定陵被當做「牛鬼蛇神」批鬥,萬曆皇帝及兩位皇后的屍骨棺槨在內的大量珍貴文物被付之一炬。

且由於當時人們文物保護意識不強和當時特定的歷史時期(主要指文化大革命和破四舊),使定陵出土的大量絲織品未得到有效保護,迅速風化,因此,定陵的發掘也被認為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5、西漢中山王陵:金縷玉衣、長信宮燈與博山爐

漢景帝的庶子劉勝在公元前154年被封中山國,這是西漢第一代中山王。

劉勝死於漢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統治中山40餘年之久。

1968年5月的一天,解放軍官兵在進行開山施工時發現山坡上被炸出了一個大洞。

經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指派考古所專家與河北文物工作隊立即趕赴現場。

當時,考古工作者們驚異地發現,山中竟藏有這樣一座龐大的地下宮殿和文物寶庫。

經考證,墓主是西漢中山國的第一代國王——靖王劉勝。

更令人振奮的是,在隨葬品中還有幾樣稀世奇珍。

兩件首次發現的最完整的金縷玉衣共用去玉片4600餘片,金絲1800克。

聞名遐邇的長信宮燈,其宮女雙手執燈的造型優美別致,設計也極為精巧。

此外還有一隻華麗精美的錯金博山爐,顯示出西漢時期手工業和工藝美術方面的高度發展水平。

6、馬王堆漢墓:兩千年的古屍

馬王堆漢墓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利蒼及其家屬的墓葬。

相傳為五代時楚王馬殷家的墓地,故名馬王堆。

1971年冬天,湖南軍區所屬的一個醫院為修建地下戰備醫院在這裡施工。

在挖掘的過程中出現了塌方,至此這座大墓重見天日。

在馬王堆三個墓坑的數以千計的出土文物中,色彩絢麗、線條流暢、構圖嚴密對稱的T型彩繪帛畫和包羅萬象的竹簡和帛書都相當著名。

而長達160厘米、僅重48克的素紗禪衣更堪稱絕世珍品。

當然,最受世人矚目的還是那具千年不壞的古屍。

這具女屍出土時全身潤澤,皮膚覆蓋完成,毛髮尚在,指、趾紋路清晰,皮下脂肪豐富。

這是一具不同於木乃伊、乾屍和鞣屍的濕屍,保存完好得近乎新鮮屍體,這在世界古屍記錄中都是極為罕見的。

7、河姆渡:中國遠古文化的重要發源地

河姆渡遺址是中國晚期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距寧波市區約20公里的餘姚市河姆渡鎮,面積約4萬平方米,是中國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之一。

1973年6月,建翻水站時意外發現了七千年前的魚米之鄉——河姆渡遺址。

從此證明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一樣是中國遠古文化的重要發源地。

經測算髮現,這部分遺址的範圍達4萬多平方米。

經過兩期的大規模考古發掘後認定,遺址由4個不同時期的史前文化堆積而成,最早的一層達7000年之久。

在這片遺址上,出土了大量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裝飾藝術品,以及大片密集的、保存較好的木構建築遺蹟和一座形制奇特的木構水井。

而總量達到120噸以上的人工栽培水稻的遺存更是轟動了世界學術界。

此外,河姆渡遺址中還有大量的全國之最和世界之最,比如最早馴養家豬和水牛、最早使用天然塗料——漆等等。

河姆渡遺址的發現無可爭辯地證明,7000年前的長江流域已有高度發達的文化,它為中國文明的起源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8、兵馬俑:規模龐大的戰爭機器

秦始皇陵由丞相李斯依慣例開始主持規劃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築時間長達39年之久,兵馬俑是修築秦陵的同時製作並埋入隨葬坑內。

1974年3月,陝西省臨潼縣農民在打井時偶然發現了高大的武士俑和車馬俑。

深埋地下的古代大軍震動了全世界。

秦兵馬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到1975年上半年,清理1號兵馬俑坑的工作基本結束。

1976年4月,1號坑東北側出現了2號坑。

5月,又出現3號坑和一個未完成的兵馬俑坑。

至今,發掘兵馬俑的工作尚未結束。

秦兵馬俑以大、多、真著稱。

它們與真人真馬一樣大小,造型更是栩栩如生。

三個葬坑的兵馬俑以多兵種混合編組,組成了肅穆的大型軍陣。

據發掘的結果和鑽探測知,坑內約有8000位武士,600匹戰馬,125輛木質戰車,及各種青銅兵器39000餘件。

專家們指出,陶俑、陶馬原本都是彩俑。

1999年,在先進技術的支持下,考古工作者終於得以保住兵馬俑上的色彩,讓其以原本絢麗多彩的面目出現在世介面前。

9、曾侯乙編鐘:中國音樂史上的曠世奇觀

編鐘是中國古代大型打擊樂器,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

中國是製造和使用樂鍾最早的國家。

1977年9月,湖北隨縣發現一特大墓葬,這就是2400多年前的曾侯乙墓。

遺物中的編鐘等8種、124件樂器轟動世界。

這是中國考古和音樂史上的空前大發現。

1977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空軍後勤某部的一個雷達修理廠在這裡為擴建營地廠房而平整山地,施工時在地下發現了膏泥和石板。

1978年3月,省地縣聯合勘查古墓小組認定,這是一座特大古墓,面積達220平方米,木槨規模達190多平方米。

這是我國境內首次發現如此大規模的木槨墓,比長沙馬王堆漢墓大了整整5倍。

這一古墓保存完好,出土文物達7000餘件,其中最為壯觀的就是計65件、重達2500多公斤的青銅編鐘。

它規模巨大、保存完好,且音色優美。

經試奏證明,其和音、復調和轉調手法的運用已相當成熟。

這就推翻了中國的七聲音節從歐洲傳來的傳統說法。

編鐘出土時,依大小和音高的順序編成8組懸掛在3層鍾架上。

鍾架長7.48米,寬3.35米,高2.73米,歷經2400多年至今仍負重矗立,極為堅固。

整套編鐘工藝高超,堪稱中國音樂史上的曠世奇觀。

10、法門寺:世界寺廟之最

法門寺,又名「真身寶塔」,據傳始建於東漢明帝十一年(公元68年),約有1700多年歷史,素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周魏以前稱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時改稱「成實道場」,唐高祖時改名「法門寺」。

1987年,陝西扶風法門寺塔基地宮出土大量稀世珍寶,其中四枚佛指舍利及捧真身菩薩等文物舉世無雙。

這一佛教考古的重大發現轟動全國。

1981年8月因霪雨等原因倒塌。

為重建法門寺塔,1987年2月28日至11月30日和1988年4月,考古工作者對其塔基進行了兩次發掘清理。

在此過程中發現了法門寺地宮,並發現了大批稀世的寶物。

地宮位於塔基正中,略呈長甲字形。

總長21.12米,高1.87米。

地宮的出土文物可分為兩類,一類就是那四枚佛家至寶——佛指舍利;另一類則是170餘件為供奉舍利而奉獻的物品。

這批物品數量大、等級高,集中了一批代表當時最高工藝水的物品。

其中可謂舉世無雙的寶物就是捧真身菩薩。

這尊通高38.5厘米,重1926克的菩薩像是唐代最後一次迎佛骨的見證,也是迄今為止唯一有皇帝名號的文物。

此外,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十幾件被標明秘色瓷的瓷器揭示了多年未解的秘色瓷之謎。

還有大量精美絕倫的紡織品也反映出了唐代紡織工藝技術和藝術的最高水平。

法門寺地宮是迄今所見最大的塔下地宮。

法門寺地宮其出土了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銅浮屠、八重寶函、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等佛教至高寶物,法門寺珍寶館擁有出土於法門寺地宮的兩千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為世界寺廟之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震驚世界的中國考古史上的十大奇蹟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漫長的歷史中,古人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及物質財富,二十世紀以來,隨著西方掠奪者的潛入,一直埋藏在地底的文物遭受了重大損失,隨著我國考古學的誕生及考古工作的推進,中國在...

嘆為觀止的中國十大「奇蹟」

在剛剛過去的二十世紀裡,誕生了中國現代考古學。考古領域的重大發現一次次轟動了全國乃至於全世界。這些「奇蹟」不斷改寫著民族和人類的歷史。1、殷墟:三千年前的帝都1899年甲骨文的發現引發了對殷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