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兩字最早的出現,源於這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要想了解寶雞,必到的地方是寶雞市青銅器博物院,現在已更名為中國青銅器博物院。

它是是全國最大的青銅器博物院,也是全國惟一的以青銅器命名的專題博物館。

因為寶雞是周和秦的發祥地,而那個時間是青銅器的鼎盛時期,所以寶雞又被譽為「青銅器之鄉」。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主體建築分為五層,憑身份證免費領票都就可以進入展館內,第一個展廳就從西周的文化開始。

在中國的歷史朝代中西周是前1046年-前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滅商後所建立的,當時的西岐也是今天寶雞的岐山,所以在博物館中看到的青銅器及相關的文物,大多都是從寶雞本地地區出土的。

不過迄今發現最早的西周青銅器是1976年3月在陝西臨潼出土的一批,多達60件,其中的利簋的銘文載錄了武王伐紂的事。

其實西周青銅器的數量遠遠超過商代,歷代出土的西周青銅禮器,用具,兵器,工具,飾物,數以千計。

西周青銅器的類型比商代有了顯著變化。

有些商代常見的器物,比如酒器中的方彝,觚,爵等,隨著時間漸漸的絕滅了,不過之後又有了新器物出現,如樂器中的鐘,兵器中的戟和劍等。

器物紋飾從繁重趨於簡易,也從厚重變的更加輕巧很多。

出土的很多文物看起來有的比較相似,但是從它們身上的銹跡可以看的出不同的區別。

有的青銅色會更加明顯,有的看起來呈土會色更加明顯。

在我不成熟的猜測下,我覺得這些應該是大致一個時期,但入土時間不一致,隨著長久在泥土中的氧化,所以出土後外觀的色看起來不一樣。

每一座博物館相似一座儲存豐富知識的書店,每到一座城市,博物館是我必去的地方,在這裡每個人都可以尋找到自己心中所想了解的答案。

第二展廳以對周禮的追溯和闡釋為主,重點展現厲王胡簋。

其實在西周時代,簋也是重要的禮器之一,與西周禮器的核心銅鼎配合使用。

簋相當於現代的飯碗,在祭祀和宴會場合,簋和鼎的多寡與組合形式顯示著古人的不同地位和身份。

在這裡出土的眾多青銅器中有很多在器內都鑄有銘文的,通過這些銘文專家們才得以與歷史資料相結合,什麼朝代,什麼級別,什麼作用,這些都將一一解答。

博物館內的部分展區里也採用了以周天子宴饗諸侯的盛景形式出現,讓參觀者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周王朝嚴格的等級制度和禮儀規定。

有很多人在參觀青銅器博物館的時候都會很好奇,在保存的這麼多文物里到底有沒有一些價值比較高,或者國寶級的物品呢。

其實毫不誇張的說,這裡的任何一件文物拿出去鑑定都是屬於價值連城。

當然,要說國寶級的文物這裡也有,何尊就是其中的一件。

何尊中國西周早期一個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作的祭器,通高38.5厘米,口徑29厘米,圈足底徑20×20厘米,重14.6千克。

尊器身呈橢方形,圓口外侈,通體飾四道透雕的扉棱,造型典雅莊重,方圓相繼,富有變化。

尊上腹部飾以蕉葉紋和蛇紋,腹部及圈足飾饕餮紋,饕餮巨目利爪,粗大的卷角翹出器面。

何尊出土於1963年寶雞市的賈村鎮,它也是寶雞市博物館1958年成立後收藏的第一件青銅器,更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

其內底鑄銘文12行122字,記載了成王在其親政五年時,於新建成的東都洛邑對其下屬「宗小子」的訓誥。

這段銘文記載了周成王營建洛邑,建築陪都的重要歷史事件。

而「中國」這兩字作為詞組,首次在何尊銘文中出現。

折觥也是寶雞青銅器博物館中的一件鎮館之寶。

觥體呈長方形,前有流,後有鋬,分為蓋與器身兩部分。

蓋的頭端呈昂的獸形,高鼻鼓目,兩齒外露,長有兩隻巨大曲角,兩角之間夾飾一個獸面,從頭頂處開始在蓋脊正中延伸一條扉棱直到尾部,頸部這段的扉棱做龍形,兩側各飾一條卷尾顧首的龍。

蓋的頸部以下,也就是不再昂起而接近水平的部分,裝飾有一個饕餮紋面,在饕餮的頭端加鑄了兩隻立體的獸耳。

​第三展廳以周王室的衰敗和東遷為背景,以秦帝國的崛起之路為線索,展現出曲折流轉的歷史脈絡。

以西周的尾聲作為展覽的開篇,逐次展現非子養馬,襄公立國,文公東獵,武公創縣,宣公刻石,穆公稱霸以及始皇加冕的歷史節點。

在兩個族群發展的此消彼長間,展現了一場宏大的民族歷史的興衰之旅。

第四展廳面積606平方米,共展出文物160件。

以單元敘說為邏輯構成,結合器物圖文的靜態展陳,漫畫語言呈現的電子互動桌面,視覺衝擊力強的寬幅多媒體系統,生動有趣的作坊體驗,多層面、多角度詮釋了青銅器從制模翻范到鑄造成器的完整工藝。

重點展示國寶折觥,展現青銅器造型及紋飾的獨特藝術神韻,突出青銅文化的藝術特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