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首件複製漆器文物在寧展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報訊 (聶超) 蕭后冠的仿製備受世人關注,仿製文物能讓朽敗的文物重現原有的模樣。

昨日,記者從揚州漆器廠獲悉,現藏於揚州博物館的彩繪雲氣鳥獸人物漆面罩是一件複製的文物。

這件揚州歷史上第一件複製的漆器文物正在南京展出。

揚州第一件複製的漆器文物

據悉,在南京展出的這件漆面罩是出土於1974年揚州東風磚瓦廠漢墓的西漢·彩繪雲氣鳥獸人物漆面罩,為木胎,由頂面、左右側面、背面四塊拼合而成。

頂面呈前挑式盝頂,側面下端各留一馬蹄形缺口,便於拿放,背部中央開一方孔,以便墓主靈魂出入。

通體髹朱漆地,以黃、黑色彩繪雲氣紋,雲氣間飾珍禽、瑞獸。

整器髹漆工藝成熟,紋飾華麗精美,不可多得。

漆面罩流行於西漢晚期,作為古代喪葬禮具的一種,除了蘊含漢代人們濃烈的升天、升仙思想外,還隱含了東夷文化圈中數千年傳承的天崇拜的原始宗教信仰。

據揚州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參展的西漢·彩繪雲氣鳥獸人物漆面罩是以複製品代替原件出場。

「早期出土的漢代木漆器較難保存,目前無法展出,所以選用了複製品,同樣可以起到展示的效果。

據介紹,揚州漢墓出土的漆器品種有生活用具、文具玩具、喪葬用具等。

「這些日用器皿基本不進行雕鏤,造型洗鍊樸素,胎質清靈。

」相關專家說,當時修復了一批漆器,有漆面罩、漆奩、耳杯等,這些複製品目前還在南京、上海、武漢等多地的博物館展出。

這件西漢·彩繪雲氣鳥獸人物漆面罩是揚州歷史上第一件複製的漆器文物。

修復過程困難技術要求高

漢代紋飾有其獨有的特點,在圖案的裝飾上一改商周中心對稱、反覆連續圖案的組織形式,而是出現了重疊纏繞、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構圖,並以幻想和浪漫主義手法,不拘一格地進行變形,形成了活潑的雲紋、鳥紋和龍紋圖案。

「其特色是用流動的弧線上下左右任意延伸,轉折處線條加粗或加小塊面,強調了動態線,豐富了形象。

」相關專家說,「在那個年代,對漢代紋飾的了解並不多,因此在修復上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

據了解,由於漢代紋飾條紋的弧線流暢而又連貫性長,因此對繪畫的要求非常高,對修復工具也有特殊要求。

相關專家回憶說:「當時為了表現紋路的流暢,用普通的狼毫筆進行繪畫是無法實現的,因此特地到江都的制毛筆廠找鼠須筆,即用老鼠的毛髮製成的較為細長的毛筆。

採用脫水技藝保存漆器歷史價值

昨天,記者諮詢了揚州博物館保管部的工作人員王子堯,他告訴記者,漆器修復在眾多種類文物修復中難度最大。

由於漆器多為木胎,不像瓷器、金屬器等物件,漆器的穩定性不高,出土後極少有非常完整的。

從前囿於技術的限制,漆器的修復難度較大。

「現在博物館的漆器修復採用了國內先進的脫水技藝。

」王子堯告訴記者,去年初,揚州博物館將工作站中近200平方米的空間打造成恆溫恆濕庫房,只為了處於脫水保護狀態的漆器得以延長壽命。

據王子堯介紹,文物修復現在已成為文物保護的重要手段,文物修復旨在保護文物上所存在的歷史信息,所以修復的文物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禁止出國的64件國寶級文物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化和對外文化交流的擴大,文物出國(境)展覽呈現出日益繁榮的局面,但是也由此加大了文物遭受損害的可能性,對文物的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對此,國家文物局根據地方文物部門和有關方面專...

揚州發現漢墓群 出土800餘珍貴文物

2015年8月,在邗江區西湖鎮胡場村魏莊組發現漢墓群。此後至12月,由南京博物院、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對其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近日,該考古項目具體情況報告出爐,共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