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來中國最好的歷史學家——錢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回望過去,回首人類歷史長河中所發生的的事情,並且在這其中大放光彩的先人,聽著他們的故事。
我們總會感到如一陣風在晴日的藍天裡飄過,有著許多的感慨。
在這個過程中,以往歷史並不是一個天然遺傳的基因,會自然地寄存在每一個人的腦海中,成為與生俱來的財產。
而是必須去學習,通過課本,通過史書去認識,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學家去記錄本民族的歷史,然後將其整理成為本民族的精神文化遺產。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如洞庭之水,浩浩湯湯。
每朝每代都有史官去記錄本朝發生的事情,而到了下個朝代,自然也會有人去整修前朝的歷史,在這一過程中湧現了很多優秀的著作,《史記》、《漢書》等千古名篇,湧現了司馬遷、司馬光、班固等史家大家,可以說中國古代從來不缺優秀的歷史學家。
近代以來,國運衰微,卻也沒有阻擋中國人修史的興趣。
可能是因為對現實的失望或者無能為力,所以埋頭於歷史中尋求慰藉,又或者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不想中華民族喪失了精神的家園,所以埋頭修史,無愧先人。
不管怎樣,他們的貢獻,為中國歷史的研究做出巨大的貢獻,使人們得以用新的觀點去思索過去與現在的不同,啟蒙了國民。
我作為一名業餘的歷史愛好者,在閒暇時候,總會翻起一些史書來看。
由於文言文水平的不足,對於古代史的閱讀上有點吃力,二十四史也只看完一半不到,而且大部分還是白話版,味同嚼蠟,索然無味。
所以我看的主要的還是近代史學家寫的,如陳寅恪、呂思勉、顧頡剛、錢穆、黃仁宇、傅斯年等。
在歷史研究當中,這些大家所擅長的領域並不相同,如呂思勉、錢穆擅長通史,陳寅恪擅長隋唐史,顧頡剛擅長歷史地理考究等等。
但是毋庸置疑,他們所編寫的歷史書都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都展現了他們淵博的知識水平,而讀者也能收穫不少東西。
如果按個人看法,我認為最好的歷史學家當為錢穆,讀了那麼多歷史書,錢穆的作品總能讓人眼前一亮。
為甚麼我如此推崇錢穆呢?請看如下:
首先錢穆老師是一個完全自修成才的舊學學者,除去一切其他的內容,單憑《國史大綱》、《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先秦諸子系年》等幾本歷史研究者不可不讀的著作,錢穆就可躋身於中國史家大家前三之列。
一、史學思想
錢穆的史學思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尊重「文化的內在動力」的作用,也就是歷史發展的內在理路(Inner Logic)。
在研究一個歷史問題的時候,是不能單純將目光局限在社會變化的層面,仍要注意文化層面的影響。
比如我們在研究東漢光武政權的建立時,通過比較,看出當時並立群雄中,最注重文化發展和任用士大夫的就是漢光武帝。
除去社會經濟層面,文化發展一樣在左右著歷史進程的進步。
這些觀點的發源,都來源於注重思想文化史研究的錢穆老師。
而這種思想文化內在動力研究的重要性,正是在中國大陸這個被唯物史觀統治的地區,最迫切需求的東西。
除此之外,錢穆老師從未接受過現代的大學教育,甚至中學都沒有畢業,所以一直沒有全盤接受西方的史學研究思想。
這在民國時期,是一股與五四潮流想逆的巨大力量。
胡適、梁啓超主張的全盤西化政策,引入了西方的史學模式,否認中國傳統歷史研究方法,影響了一批後代文人,比如以李慎之先生為代表的中國自由主義思想學者。
錢穆老師的存在,一直在向後代文人傳達傳統思想的重要性,為「舊學」思想保留了無數璀璨精華。
其實,隨著學術的進步,中國東方傳統歷史研究方法與西方模式的矛盾越來越少,完全可以並存。
作為五四餘波中的時代逆流,是錢穆老師當年的不懈努力,才保存下來東西文化繼續碰撞融合的希望。
這方面看,錢穆老師是一個承前接後的文人。
其對於中華文化傳承可謂貢獻巨大,讀了他的書,我才知道原來中華文化那麼那麼輝煌,博大精深。
著作方面,單獨拿出《國史大綱》來說。
這本書以教科書體例寫就,但說實在話,作為一本著名的「通史」著作,這並不是一本很好的教科書,但不妨礙其成為一本偉大的著作。
之所以說它不是一個好的教科書,是因為其中內容講的太簡略,並不適合一門歷史初學者來讀,起不到史料積累的作用。
但《國史大綱》之所以流傳於世,在於其中錢穆老師對當時諸多思想者史學觀點的總結提煉,書中諸多地方有對陳寅恪、呂思勉等專門學者觀點的討論,只是他本人並沒有明確指出。
這是一本綜合性論集,想看透《國史大綱》,如果沒有一定的積累,是不容易的事情。
當然,人無完人。
錢穆老師的學問也有其問題,也有許多被探討批判的地方,這是每個學說必然會經歷的事情。
對《國史大綱》的批判,可以從史料、邏輯的方面出發,我們批判一本著作的目的是「修繕」,讓學說逐漸完善,而不是「打倒」,讓其遺臭萬年。
而單純地扣帽子,評判其「好不好」,大概只是外行所為。
一些曾經批評《國史大綱》的人,例如胡繩,在晚年都對自己曾經對《國史大綱》的指摘進行了反思。
讀不出精華,應該先從自己身上反思。
這種自視甚高的情況很多,有諸多學者評論陳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別傳》言之無物,我只能說,某些人眼中的言之無物,只是有眼無珠罷了。
我們不必討論錢穆老師在史學某一特定領域的貢獻,在知乎也沒有必要說那麼細。
就單憑思想史觀、承前啟後、著作傳世這三點,就已經足以支撐錢穆老師的史學思想成就。
二、新亞書院
新亞書院創立於1949年,當時環境及其艱難窮困,錢穆老師為了籌集辦學資金四處奔走,幾乎沒有休息的日子,還幾次身陷險境,差點喪命。
而新亞書院以宋明書院之講學精神,配以西洋大學的導師制度,所授知識貫通東西,不可不說是當時中國教育之奇葩。
新亞書院的幾位老師,如錢穆、張丕介、唐君毅、饒宗頤、牟宗三等都是如雷貫耳的名字,教出的學生更是有餘英時、唐端正、徐立之等各界英才。
如今作為香港中文大學的一部分,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作為世界漢學的中心之一,構成歐洲、美國、台灣、香港四個核心的落腳點之一,享譽全球。
可惜,本應執世界漢學界之牛耳的北京大學,地位卻一日不如一日。
作為第一任校長的錢穆老師,能教書,亦能辦學。
他在教育界留下的影響,可以說是有功無過。
三、為人處世
文人相輕,而錢穆老師卻從不輕視他人。
錢穆老師修習學術的「雅量」,是值得後人學習的地方。
辦學、做事、搞研究,每一行都勢必經受社會的考驗,這考驗可能是質疑、批評、辱罵,可也能是讚揚、追捧、盲從,錢穆老師鼓勵後學懷疑自己,坦然接受外界各種批評質疑,這就是一個學者應有的「雅量」。
這種為人處世的心態,一直是我個人從事學術中秉持之信念,並已經在知乎上有所述說。
但這種開放的態度,不同於接受一切的意見。
當有些概念相左之時,錢穆老師依舊會堅持自己認為更可靠的觀點,並與對方理智探討。
他在《國史大綱》序言中寫下的幾句話,更是顯出其才氣磅礴、文筆勁悍的英姿。
振聾發聵,乃一切史學研究者必熟記之訓誡。
凡讀本書請先具下列諸信念:
一、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
(否則最多只算一有知識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識的國民。
)
二、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
(否則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國史,不得雲對本國史有知識。
)
三、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
(即視本國已往歷史為無一點有價值,亦無一處足以使彼滿意。
)
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歷史最高之頂點,
(此乃一種淺薄狂妄的進化觀。
)
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於古人。
(此乃一種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譴。
)
四、當信每一國家必待其國民具備上列諸條件者比較漸多,其國家乃再有向前發展之希望。
(否則其所改進,等於一個被征服國或次殖民地之改進,對其國家自身不發生關係。
換言之,此種改進,無異是一種變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縮與消滅,並非其文化自身之轉變與發皇。
)
這些話,值得每一個頭條史學討論者反覆誦讀。
當信每一國家必待其國民具備上列諸條件者比較漸多,其國家乃再有向前發展之希望,對頭條亦如是。
提出一個觀點,不怕質疑,堅持真理的同時歡迎討論的「雅量」,對史學研究畢生抱持的溫情與敬意,是錢穆老師為人處世、學術立足的根本。
四、總結
所學尚淺,無法對錢穆老師做出什麼一句話的評論,就借引其得意門生余英時先生的話,來為本文之總結:
錢先生是開放型的現代學人,承認史學的多元性;但同時又擇善固執,堅持自己的路向。
他畢生以抉發中國歷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現代意義為治學的宗主,生平著述之富及所涉方面之廣,近世罕見其匹。
感謝閱讀。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
。
。
。
。
。
。
。
。
中華名著205本(漢中市圖書館閱讀推薦第3期)
三、教育是最重要的事情(6種)平民教育不是以慈悲為懷的施米施粥的貧民教育,而是培養國民元氣,改進國民生活,鞏固國家基礎的新型教育。——晏陽初教育就是教人做人。——陶行知1.陶行知《中國教育改造》...
中國歷史從頭學,從這20本書開始吧
買書是一個人靈魂清潔的開始,當然,前提是你要會買書,買了之後還要會讀,讀了之後還要會用。關於歷史類書籍的系統學習,勤小思推薦的方式是由近及遠,先斷代後通史再專門史。這裡基本只推薦系統著述,沒有推...
學習中國歷史一定繞不開的四個人物
如果你是一個對中國歷史感興趣的人,那麼下面四個人的觀點或者見解你或多或少的一定聽說過;如果有機會、有時間大家一定要拜讀一下這四位史學大家的著作,一定會受益匪淺。這四位被學術上稱為中國近代史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