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在水庫邊放羊,絆了一跤,考古隊趕到:下面是一座宰相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讀:在河南省、湖北省、陝西省三省的交接處,有一座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庫。

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就位於丹江口水庫旁邊,這裡北望伏牛山,東可俯瞰南陽盆地,自古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古文獻稱之為「丹淅之地」。

1977年,丹江口水庫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連續幾個月老天沒有下過一滴雨。

當地農民為了抗旱,只能開始大量抽取水庫的水,導致丹江口水庫水位不斷下降,逼近乾枯的狀態。

最後連水庫中央淹末多年的龍山都露出了水面。

在當地民間一直有一個傳說,在龍山上有一座古代寺廟的遺址,在它的下面埋藏了大量的寶物。

五十年代修建丹江口水庫,龍山遺址被淹末在了水底,傳說才慢慢被人們淡忘……

1977年的一天,淅川縣倉房公社的兩個漁民趁著農閒,來到水位變淺的龍山附近打漁,兩個人一網下去,收穫豐富。

但漁網中的卻不是魚,而是一件件長滿綠繡的青銅器。

兩人見了之後,想起來寶藏的傳說,以為這就是古老相傳龍山下埋葬的寶貝,欣喜若狂。

兩人之後又在這裡連續撒網,每次都有收穫,銅簋、銅壺、銅盤一件件的被打撈上岸。

當時農民的法律意識還比較低,兩個漁民將打撈的文物全部拿回了家中,後來賣給了文物販子,發了大財。

就在漁民撈到寶貝不久之後,同樣是倉房公社的一個小學生,放學之後給家裡放羊。

走著走著就來到了龍山的山脊上。

小學生天性貪玩,一會就忘記了羊群開始在水邊玩耍。

突然,奔跑中的小學生被絆了一跤,摔了一個大馬趴。

爬起來之後,他在沙子中發下了一個黑黝黝的大石頭。

仔細查看,在石頭上還有一些花紋,好奇心驅使著他將沙子中的大石頭挖了出來,結果是一個奇形怪狀的器物。

水庫邊又發現寶物的消息不脛而走,淅川縣考古隊聞訊也在第一時間趕到。

通過現場初步勘察,考古隊認定這是一處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墓群,由於這裡是水庫的淹沒區,為了保護古墓中的文物。

考古隊立刻向上級部門請示,對古墓進行搶救性的發掘。

得到上級部門同意之後,考古隊立刻抓緊進行考古發掘。

可考古發掘不是盜墓,要按照規章制度進行挖掘,所以進行的十分緩慢,後來江水上漲,考古被迫中斷,直到第二年水位下降之後,考古才繼續進行。

就這樣,挖掘一直從1977年持續到1978年才結束。

這次考古發掘的M2墓葬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發掘結果更是令考古人員嘆為觀止。

在墓中一共出土包括禮器、樂器、車馬器、兵器、玉飾等器物達6098件,僅帶有銘文的器物就多達69件。

其中王子午升鼎、雲紋銅禁和王孫誥編鐘等均為中國一級文物。

根據墓中出土青銅器上的銘文記載,墓主人名叫王子午,他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人,職務是楚國令尹。

所謂令尹,就是楚王底下的最高長官,相當於後來的宰相。

此後,考古隊又在附近發掘了墓葬25座、車馬坑5座,其中貴族墓有9座。

淅川楚墓也稱為全國發現的級別最高的楚國墓葬之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