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文化玉豬龍到底是個啥?共和國涉文物第一大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是龍的國度,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

龍,是中國古代人們心目中的神。

因此,紅山文化玉龍的發現立即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

紅山文化玉龍已在多處發現。

1971年,被考古界譽為紅山文化象徵的「中華第一龍」——紅山文化玉龍在赤峰市紅山文化遺址出土,赤峰市也因此被譽為「中華玉龍之鄉」。

紅山玉龍呈勾曲形,口閉吻長,鼻端前突,上翹起棱,端面截平,有並排兩個鼻孔,頸上有長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體酷似甲骨文中的「龍」字。

玉龍墨綠色,體捲曲,平面形狀如一「C」字,龍體橫截面為橢圓形,直徑2.3~2.9厘米。

龍首較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緊閉,鼻端截平,端面近橢圓形,以對稱的兩個圓洞作為鼻孔。

龍眼突起呈棱形,前面圓而起棱,眼尾細長上翹。

頸背有一長鬣,彎曲上卷,長21厘米,占龍體三分之一以上。

鬣扁薄,並磨出不顯著的淺凹槽,邊緣打磨銳利。

龍身大部光素無紋,只在額及鄂底刻以細密的方格網狀紋,網格突起作規整的小菱形。

玉龍以一整塊玉料圓雕而成,細部還運用了浮雕、淺浮雕等手法,通體琢磨,較為光潔,這都表明了當時琢玉工藝的發展水平。

紅山玉龍造型獨特,工藝精湛,圓潤流利,生氣勃勃。

玉龍身上負載的神秘意味,更為它平添一層美感。

值得注意的是,玉龍形象帶有濃重的幻想色彩,已經顯示出成熟龍形的諸多因素。

紅山玉龍的發現,不僅讓中國人找到了龍的源頭,也充分印證了中國玉文化的源遠流長。

紅山文化玉龍曾有「中華第一龍」的稱譽,雖然此後我們又發現了更早的龍形的蹤跡,但紅山玉龍的典型意義仍不容置疑。

中華民族向以「龍的傳人」自居,龍的起源同我們民族歷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時代的肇始緊密相關。

紅山玉龍對於研究我國遠古的原始宗教,總結龍形發展的序列都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從這一點上來看,怎樣估價紅山玉龍的文化價值均不為過。

紅山文化玉豬龍一般指紅山文化玉龍

玉豬龍並非龍而是豬。

當時人們已經完成了對豬的豢養,因此將豬的形狀,做成配件。

之所以稱為龍,是因為在最初發現時,考古學家出於某種原因將其誤認為龍,紅山文化的這頭玉豬,被稱為中華第一龍。

後來清楚了玉龍原來是玉豬,然而為時已晚,它的形象在社會上已經廣為傳播,甚至華夏銀行將其作為了銀行的標誌。

為了不挫傷人們的民族自豪感,便將這頭玉豬命名為玉豬龍,既體現它的本質,又可以混淆概念:雖然是頭豬,卻是頭龍豬。

紅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東南部、遼寧西南部和河北北部,是中國北方地區著名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其中尤以玉器的製作和使用著稱。

這件紅山文化後期玉器製品,為岫巖軟玉雕琢而成,豬首龍身,通體呈雞骨白色,局部有黃色的土沁。

龍體捲曲如C形,首尾相連,器體厚重,造型粗獷。

豬首形象刻劃逼真,肥首大耳,大眼闊嘴,吻部前突,口微張,獠牙外露,面部以陰刻表現眼圈、皺紋。

中央的環孔光滑,背部有一可穿繩系掛的小孔。

出土時位於死者胸部,專家猜其不僅為佩飾,很有可能是代表某種等級和權力的祭禮器。

玉豬龍在紅山文化中多有發現,它的頭像豬首,整器似豬的胚胎。

豬在紅山文化時期與遠古先民的日常生產和生活關係非常密切,它既代表財富,又顯示勇猛。

上古豬的形象不像現在一樣是愚蠢、懶惰的象徵,我們的祖先更喜歡野豬強悍的體形,敢與虎豹相搏的精神。

豬首被安在龍的身上,說明豬的形象逐漸抽象和神化。

紅山文化墓葬中往往有成批的玉器出土,這些玉器一般個體都較小,且有對穿孔,被認為是佩飾(或祭祀用具),其中各種動物類的玉飾雕琢尤為精細,如玉龜、魚形石墜、玉鳥、雙龍首玉璜、玉豬龍等。

這件玉豬龍肥首大耳,圓睛怒睜,眼周有皺紋,吻部前突,也有多道皺紋,口微張,獠牙外露,背部捲曲如環,是豬首龍身相集合的形態。

這類玉器不應僅僅視為佩飾,而應是代表某種等級和權力的祭祀禮器。

主編微信:18321713893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紅色的山峰」紅山文化遺產

紅山文化遺存最早發現於1921年。1935年對熱河省赤峰紅山後遺址進行了發掘,1956年提出了紅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末在遼西地區開展了大規模的調查,發現了近千處遺址,並對遼寧凌源、喀左東山嘴、...

中華第一龍您了解多少

俗話說中國文化有「上下五千年」,但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文化,卻不僅僅只有五千年。「中華第一龍」就有著六千多年的歷史,見證了中華民族為龍的子孫的事實。話說中華第一龍的出土,要追溯到1987年濮陽市為...

「中華第一龍」——玉豬龍亮相上海灘

龍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一直崇尚的神異動物,象徵著中華文明的肇端。但是,關於龍的形象來源也一直是中國文化史上最大謎團之一。在皇家國際拍賣公司的大廳中央展廳中,便陳列著一件與龍的起源相關的紅山玉器玉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