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的山峰」紅山文化遺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紅山文化遺存最早發現於1921年。

1935年對熱河省赤峰紅山後遺址進行了發掘,1956年提出了紅山文化的命名。

70年代末在遼西地區開展了大規模的調查,發現了近千處遺址,並對遼寧凌源、喀左東山嘴、建平牛河梁遺址群開展了大規模的發掘,使紅山文化研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2013年,赤峰市與朝陽市宣布將聯合對紅山文化進行申遺。

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初期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晚期逐漸向父系氏族過渡。

經濟形態以農業為主,兼以牧、漁、獵並存。

它的遺存以獨具特徵的彩陶與之字型紋陶器共存、且兼有細石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紅山文化年代經碳14測定約為公元前4000~前3000年,主體為5500年前。

紅山文化的居民主要從事農業,還飼養豬、牛、羊等家畜,兼事漁獵。

在石器中菸葉形、草履形的石耜、桂葉形雙孔石刀是富有特徵的農耕工具,還有磨製和打制的雙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鋤、石磨盤、石磨棒和石鏃等。

細石器工具發達,細石器中的刮削器、石刃、石鏃等器物,小巧玲瓏,工藝精湛。

中國是龍的國度,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

龍,是中國古代人們心目中的神。

因此,紅山文化玉龍的發現立即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

紅山文化玉龍已在多處發現,其中尤以內蒙古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龍刻劃的最為栩栩如生。

這條玉龍墨綠色,高26厘米,完整無缺,體蜷曲,呈C字形。

吻部前伸,略向上彎曲,嘴緊閉,有對稱的雙鼻孔,雙眼突起呈棱形,有鬣。

龍背有對稱的單孔,經試驗此孔用於懸掛,龍的頭尾恰好處於同一水平線上。

1971年,被考古界譽為紅山文化象徵的「中華第一龍」——紅山文化玉龍在赤峰市紅山文化遺址出土,赤峰市也因被譽為「中華玉龍之鄉」。

紅山玉龍的發現,不僅讓中國人找到了龍的源頭,也充分印證了中國玉文化的源遠流長。

紅山文化玉龍曾有「中華第一龍」的稱譽,雖然此後我們又發現了更早的龍形的蹤跡,但紅山玉龍的典型意義仍不容置疑。

中華民族向以「龍的傳人」自居,龍的起源同我們民族歷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時代的肇始緊密相關。

紅山玉龍對於研究中國遠古的原始宗教,總結龍形發展的序列都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從這一點上來看,怎樣估價紅山玉龍的文化價值均不為過的。

了解更多紅山文化諮詢與市場可添加微信:177 17026072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夏紅山文化的源流及分布情況!

紅山文化是發源於東亞北部,起始於公元七千多年前的農業文明,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 紅山文化遺存最早發現於1921年。1935年對赤峰東郊紅山後遺址進行了發掘,1956年提出了紅山文化的命名。...

中華文化起源-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源遠流長。由於年代久遠,其神秘的面紗總是半遮半掩,人們更加痴迷於此,不斷現世的各種精美器物還將牽引著後人的耐心,繼續發掘、研究並探索。紅山文化原本是北方地區的一種原始文化類型,也是新石器...

紅山文化的歷史傳承

說起紅山文化很多人會想到中華第一龍C型龍或者玉豬龍之類的玉器。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紅山文化?下面我們來具體的了解一下。 紅山文化是位於遼寧西部距現代五千多年的農業文明,也是中國已知出現最早的文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