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現大型崖墓群,銅像證與西域文化交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考古發掘現場

1月18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證實,經過該院工作人員一年來的不懈努力,一處發掘面積1萬多平方米、時間跨越漢代至魏晉時期的大型崖墓群在成都天府新區正興鎮「浮出水面」。

考古人員進入墓室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一個概念是什麼是「崖墓」。

古代開鑿于山崖或岩層中的墓葬稱為崖墓。

東漢至六朝,四川地區流行崖墓。

以樂山地區的為代表,往往幾十座聚集在一面山坡上,形成墓地。

南宋詩人陸遊曾稱崖墓為「古得道之人藏丹之所」,更為崖墓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龍虎紋銅鏡

成都市天府新區正興鎮的200多座崖墓大多北山面水,面朝的水系正是流經成都的錦江。

崖墓群規模十分龐大,從外觀看整座山密密麻麻地布滿了在崖面開鑿的崖墓入口。

陶犬

部分崖墓規模較大,一個墓有7個墓室,僅墓道就有20多米長,墓室內外有闕、伏羲女媧形象的石刻浮雕等。

闕是中國古代用於標誌建築群入口的建築物,常見於城池、宮殿、宅第、祀廟和陵墓之前。

漢代闕

而伏羲女媧形象的石刻浮雕則是在祠堂、 地下墓室等建築壁上雕刻畫像的漢畫像石,是漢代一種特殊的喪葬藝術。

漢畫像石題材多樣,其中伏羲女媧藝術形象在漢畫像石上屢次出現,圖像形式豐富。


伏羲女媧畫像石

儘管曾遭盜擾,仍然出土了1000多件金器、銀器、銅器、陶器等珍貴文物,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件青銅跪坐人像尤其引人注目。

這座人像頭頂螺發,高鼻深目大耳,面貌和服飾帶有明顯的西域文化色彩。

這件文物的出土進一步證明了當時成都和西域之間的文化交流。

這批崖墓的發現,為研究漢代至魏晉時期的社會經濟等各方面提供了豐富的考古材料。

青銅跪坐人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成都發現大規模漢代崖墓群 珍貴文物層出不窮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為配合基本建設,在成都市天府新區正興鎮發掘了200多座漢代至魏晉時期的崖墓。據介紹,這樣大規模的崖墓群比較少見,考古隊經過一年多的時間發掘清理完畢。部分崖墓規模較大,一個墓有...

天府國際機場考古新發現 70多座東漢崖墓出土

(原標題:天府國際機場考古新發現 70多座東漢崖墓出土 畫像石棺現少見圖案:朱雀組合雙闕)昨日,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在發掘現場向媒體介紹了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考古新發現:從東漢初期到蜀漢時期的70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