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區正興崖墓群 出土魏晉時期西域青銅跪坐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有市民在天府新區錦江綠道邊發現山崖上有很多洞窟,昨日成都晚報記者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這是近期已經發掘完畢的一處東漢-六朝時期崖墓群,共有200多座墓葬,規模之大非常少見。

昨日,記者站在已經發掘完畢的正興鎮崖墓群所在的山上,看到密密麻麻的墓穴環山分布,頗為壯觀。

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該考古現場負責人潘紹池介紹,此次發掘總面積一萬多平方米,發掘崖墓數量超過200座,分布時間從漢代到六朝,歷時500多年。

東漢至南北朝200餘座大型墓葬群

龍形青銅鎦金案足的出土 表明某些墓主人身份較高

據潘紹池介紹,此次搶救性發掘工作從2016年底開始,通過傳統踏查和物理探測技術初步確定了崖墓的分布情況,用時一年多完成考古發掘,出土了陶器、青銅器、金銀器。

出土器物中,有鐲子、戒指、耳環等,以及精美的銅鏡,還有成都地區目前發現的最小的耳杯,估計可容納白酒五錢。

青銅跪坐像出土於魏晉時期的墓穴中,高12.3厘米,高鼻大耳,具有明顯的西域文化色彩。

潘紹池認為,這座青銅跪坐像的出土,說明了當時蜀地與西域在文化上有著較為密切的交流。

另外還出土了龍形青銅鎦金案足、銅鏡、陶狗、青銅鳥等精美的文物。

考古工作者認為,此次出土的龍形青銅鎦金案足表明其中某些墓主人具有比較高的身份。

有趣的是其中的陶狗與真狗一般大小,形態與鄉間常見的「田園犬」迥異,非常卡通。

青銅跪坐像

東漢時期蜀地崖墓盛行 最大的墓葬有7個側室

在一座東漢墓穴中,有兩個墓室,其中一個墓室左側擺放著一個只有三面完好的石棺,石質棺蓋豎著擺放在地面上。

在墓室右壁上開鑿了用來擺放隨葬品的灶龕,形態類似現代壁櫥。

在這座墓室外面的狹長甬道地面,還布置有長長的排水管。

在一座崖墓的墓門兩側,有高達1.32米的高浮雕漢闕,墓室中則有伏羲女媧浮雕,這說明漢代升仙思想在蜀地盛行。

潘紹池介紹,此次發掘的最大墓葬是19號墓,約83平方米,共7個側室。

目前這處崖墓已經瀕臨懸崖邊,考古工作人員從山頂挖了一個深達數米的深坑,用梯子進入崖墓中進行清理。

「崖墓屬於開通型墓葬,便於同一個家族的成員逝去後能夠繼續葬在同一個墓穴。

各個墓室出土的器物具有時代的連續性,對於研究漢魏六朝家族譜系具有重要價值。

潘紹池說, 東漢時期,成都地區的墓葬形制有崖墓、土(岩)坑墓、磚(石)室墓三種,其中崖墓比較流行,但對經濟能力的要求也比較高,因為在崖壁上開鑿墓室,費時費力,需要有一定的經濟能力。

崖墓的出現,與當地自然條件和文化傳統有關,紅砂岩相對於其他岩石也更加容易開鑿。

此次發掘的崖墓群中,東漢的崖墓規模比較大,墓室比較多,而魏晉時期的崖墓規模比較小。

這是由於東漢時期社會相對較穩定,人們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和安穩的社會環境來營造墓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文化)成都發現大規模漢代崖墓群

新華社成都1月18日電(記者童方)記者18日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該單位為配合基本建設,在成都市天府新區正興鎮發掘了200多座漢代至魏晉時期的崖墓。記者18日來到考古發掘現場,見到這批崖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