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近年來大漢王朝的考古重大發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於漢王朝最重要的考古發現莫過於西漢馬王堆漢墓,為研究漢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業和科技的發展及長沙國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資料。

但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事情了。

那麼,問題來了,馬王堆漢墓之後又有哪些關於漢王朝的重要考古發現呢?

復原的馬王堆美女辛追你還記得嗎?

從1990年開始,國家文物局委託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舉行每個年度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這個活動對全國的文物保護工作和考古學研究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中大漢王朝考古的最新發現,對於喜愛研究秦皇漢武這段歷史的愛好者來說,是一定要好好看一看的。

1,陝西漢景帝陽陵從葬坑及其彩繪陶俑

文景之治是在漢朝統一王權的統治下,順應歷史發展,採取與時代相應的統治政策,符合當時社會的發展狀況,因而促進了政治的進步和經濟的繁榮,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名的空前太平盛世。

漢景帝陽陵從葬坑及其彩繪陶俑充分地反映了這一點。

陽陵陶俑不僅是西漢軍事制度的直接反映,也是西漢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全方位信息的載體,對研究漢代歷史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陶俑本身,造型生動、刻劃逼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標誌著我國古代雕塑藝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從葬坑中有排列密集的武士俑群,有堆放糧食的倉庫,還有牛、羊、豬、狗、雞等陶質動物及成組的陶、鐵、銅質生活用具,全面展現了漢代的軍旅場景,與西漢時期的「南軍」、「北軍」有一定關係。

看過史記的人都記得當年擁劉派要誅諸呂時,騙來「南軍」、「北軍」的印符這個故事,而此次發現印證了司馬遷史記載的準確性。

裸體無肩的狀態說明當時是穿著各種服飾,而且兩隻臂膀是活動的(可能是木製的),可以有不同的姿勢,從專家修復圖中可以看到色彩依舊鮮艷。

2,甘肅敦煌漢懸泉置遺址

懸泉置是什麼,從在這齣土的15000餘枚漢簡和17650件各類實物告訴我們就這「置」就是驛站,由於武俠小說和電影人們對驛站不陌生,而真正的驛站長什麼樣,懸泉置告訴你。

從現已揭露出來的遺址看,遺蹟結構之完整,出土遺物之豐富,遺存保存之完好,文化內涵之廣泛,實屬近年來我國考古學界的重大收穫之一。

其中,有明確層位和準確紀年簡犢共存關係的西漢宣——哀帝時期(公元前73年一前1年)書寫墨跡的麻質字紙的出土;對傳統的東漢蔡倫造紙說,是無庸置疑的突破。

據現有資料可以認定懸泉置遺址時代上限始於西漢武帝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歷經西漢、東漢,下限可至魏晉時期,前後延續近400年之久。

出土的2300余枚懸泉漢簡,主要包括了郵置、郵書、信札等,其中有大量以「懸泉置」為名的文件,此中相當一部分被稱作「懸泉置以亭行」,有懸泉置吏馬馳行和各種使用傳車、傳馬以及接待過往各種人物的記錄。

從大量關於西域各國使者途經縣泉置的記錄來看,當時相互來往的國家有好幾十個,特別是簡文中還有西域都護以外的中亞國家與漢朝來往的情況記載,其中祭越、鈞耆、披垣三個國家在過去的傳世文獻中未曾見記載。

復原的懸泉置和出土的「懸泉置」

3,河南永城芒碭山漢梁孝王王后墓

梁孝王王后墓長2l0米,其墓道與梁孝王墓相對,有兩個墓道,長約80米,南北寬5.5米;34個側室及迴廊,墓室內平面面積1.6萬平方米,容積約為6500立方米,規模之宏偉,形制之複雜,是迄今國內發現的最大石室陵墓。

墓室頂部有大型彩色壁畫——《四神雲氣圖》:中部一條7米長巨龍飛騰,東朱雀,西白虎,四周由怪獸、靈芝及雲氣紋圖案裝飾。

壁畫從主墓室頂部的西端起,向東延伸有丈余,總面積達30平方米,填補了我國西漢時期壁畫的空白。

這幅壁畫為「歷史最悠久、篇幅最宏大、保存最完整、藝術價值最高」的稀世珍寶,比敦煌壁畫要早600多年,被稱為「敦煌之前的敦煌」。

大型彩色壁畫——《四神雲氣圖》

梁孝王王后墓所體現的文化思想、形制格局,既是一個強盛的諸候王國的歷史見證,也是漢王朝的文化、哲學、政治意識的縮影,是迄今為止全國發現的西漢時期遺存的最大的石崖陵墓。

其發掘的墓道、甬道內的封石多達4000多塊,且每塊封石上刻有該石擺放的位置、編號、石工姓名、干支紀年等,對研究西漢的立法制度、書法藝術、古文字演變等,是不可多得的珍寶。

4,雲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

《史記》記載,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為打通由四川經昆明通往西域的蜀身毒道,兵臨滇國,滇國國王舉國投降,歸順中央王朝。

於是,漢武帝賜予他滇王之印,復長其民,同時在此設置益州郡,將其納入版圖。

這是雲南做為祖國一部分的最早記載。

「益州」地域遼闊,喜歡看《三國》的人不會陌生。

但除了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寥寥幾百字的記載外,再也找不到可供研究的任何歷史文字記載了。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隨著「滇王金印」的發現和雲南晉寧石寨山考古發掘再次發現金質「滇王之印」,讓兩千多年前的古滇國神秘面紗被揭開,他真實地展現在現代人們的面前。

滇王金印

而江川李家山古墓群在 1100 平方米範圍內清理墓葬 58 座,出土銅、鐵、金、玉等隨葬品2066件,大量器物為滇青銅文化遺址考古發掘之首見。

大量的金飾物、金制兵器公之於眾;虎牛鹿貯貝器、祭祀貯貝器、馴馬及紡織貯貝器以及三騎士與四舞俑銅鼓等青銅器精品被發掘出來;第一次發現了漆木棺的外槨,而在戰國的墓葬等級中,只有王室成員才能享受漆木槨內棺的待遇。

另有銅鼓、銅貯貝器、銅俑、銅編鐘等禮器;銅狼牙棒、銅魚、銅矛等儀仗器和兵器;銅鈴、銅策、金釧、瑪瑙扣飾等裝飾品及生活用具,以及用金、玉、綠松石等製成的各種珠管和扣縫綴在紡織物或毛皮上的「珠被」等。

由此可以推斷,李家山可能是歷史滇王的王族墓地之一。

江川李家山古墓群把我們對古滇國的歷史認知從漢向上推了數百年。

精美金飾和青銅器

5,湖南漢長沙國王后「漁陽」墓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長沙王叫吳芮(銳音),他是第一個響應秦末農民起義的秦吏。

被劉邦封為長沙王。

漢景帝繼位後,於次年(前155年)重置長沙國,封庶子劉發為長沙王,史稱「劉氏長沙國」。

隨著朝廷對諸侯藩國管理體制的改變,長沙國的轄地大為縮小,成為名義上的王,上至相下至縣令全部由朝廷任免。

有個故事挺有意思,劉發回長安向漢景帝祝壽而跳舞時,「但張袖小舉手」,令景帝非常奇怪。

劉發回答:「臣國小地狹,不足迴旋。

」景帝於是劃了大片土地重新給長沙國管轄,使長沙國的疆域擴張到歷史最大。

「劉氏長沙國」從劉發始封王至西漢滅亡劉舜被廢,共傳7代8王,國祚延綿164年。

後東漢光武帝又在建武三年(26年)恢復長沙國,封劉舜之子劉興為長沙王,12年後廢長沙國。

第一任長沙王吳芮

據考證,長沙王后(暫不清楚是那位長沙王)「漁陽」墓在歷史上兩次被盜掘,前一次是漢代,後一次在唐代。

雖然兩次盜墓使隨葬器物遭受嚴重破壞,但仍然保存了一批相當珍貴的文物,出土的金、玉、鐵、瑪瑙、漆、竹、木、絲織品及陶器等各類文物,總數超過2000件。

該墓出土了三件五弦樂器,其中一件長117厘米,寬11厘米,高6厘米,琴身修長,琴首狀如桃形,保存基本完整,有關專家認為:此三琴造型優雅別致,國內罕見,是研究我國音樂、器樂發展史的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

另一件文房用具——漆盒硯台,亦堪稱稀世珍品。

五弦築

6,河南永城西漢梁國王陵與寢園

西漢梁國王陵是指梁孝王及其以後各代梁王及王室的陵墓。

這些陵墓都營建在山上,目前發現8處14座大型陵墓。

西漢梁國王陵區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比較完整、比較集中的漢代諸侯王陵墓區群。

梁孝王寢園是迄今發掘的惟一一處保存完整的漢代寢園建築基址,規模大、等級高為研究漢代建築和陵寢制度提供了重要資料。

梁孝王陵

梁孝王的故事就多了,更被人津津樂道。

我們熟知的司馬相如就是梁孝王的門客。

梁孝王是漢文帝嫡二子,漢景帝同胞弟。

七國之亂期間,曾率兵抵禦吳王劉濞,功勞極大,漢景帝重賞了梁孝王。

母親竇太后特喜歡他,所以一直希望景帝死之後能傳位於梁王。

梁孝王

後來梁孝王居功自傲,更有漢景帝"千秋萬歲之後傳位於王"的許諾,於是目無法制,甚至暗殺了朝廷之中反對立他為儲的大臣。

這件事發生之後,遭到了漢景帝派的中尉郅都的嚴密調查,無奈只得把給他獻暗殺計謀的羊勝、公孫詭當替罪羊。

此事之後梁孝王已無爭儲之念, 而與他爭儲的是皇十子劉徹(原名劉彘)被立為太子。

劉徹是誰?不有用小編多說,如果梁孝王奪儲成功,也就沒有中國歷史上的「秦皇漢武」了。

註:本文在編輯過程中,小編參考了網上各種相關文獻和圖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古代時裝時尚 陶俑穿著「低腰褲」

廣漢史上最大漢墓群揭面紗,出土搖錢樹殘枝泄露墓主「土豪」身份漢代「時裝」有多潮?陶俑穿著「低腰褲」。昨天,隨著廣漢落經村漢代墓群初步發掘的成果公布,廣漢地區史上最大規模的漢代墓群揭開神秘面紗。隨...

考古匯|漢代女性服飾演變

點擊上方「圓明園遺址公園」可以訂閱哦! 漢代經濟的繁榮促進了文化的昌盛,經過近400年的發展,奠定了中國漢文化的基礎。漢代的服飾文化非常發達,從漢代出土的女俑造型可以窺見一斑。漢代出土的女傭在地...

「文景之治」勢恢宏

陽陵,又稱漢陽陵,是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后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位於今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正陽鎮張家灣後溝村北的咸陽塬上,地跨咸陽市渭城區、涇陽縣和西安市高陵區三縣區。作為西漢帝國的第四位皇帝,漢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