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文化工作者的夢想與擔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記者孟紫薇]他舉全家之力及自己半生財富積蓄收藏數千件中國史前文明的腳印;作為政協委員,血液里的責任與擔當要求他承擔民族文化傳承的科普義務,民族自豪感的傳播使者,因在他看來史前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之根,是中國傳統文化之本;他從好奇、研究、喜歡、嗜好、專業到使命感,從業餘兼職研究到全球獨此一家的民間史前文化專業博物館,歷經二十餘載,輾轉十萬餘里,終究圓了他的文化傳承之夢,引起了國內學術界的高度關注,引起了國外資本界不遺餘力地注意……但也令他從實業界領頭人跌落到現在企業及博物館步履維艱難以為繼的尷尬與窘迫……就擔當與尷尬,夢想與情觴的矛盾與統一,記者專題走訪了漯河市政協委員、中觀博古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漯河市工商聯合會副會長、漯河市福建商會會長林景藝先生。
閩商逐鹿中原 追尋文明曙光
中觀博古史前文化博物館坐落於漯河市開源河上街古鎮租賃的一所別院裡,因為它是史前文化專項館,全世界獨一家。
在收藏界這家民營博物館可謂是聲名顯赫,老林隻身坐在博物館諾大的會客廳里,顯得很是落寞。
記者剛落座,老林用三個字直接切入主題,「怎麼辦」,為了史前文化博物館的建成落地,林景藝先生下齊魯,走邙嶺,過秦川,踏河西,探訪黃河流域的史前各文化時期的遺址和發源地。
抱著仰古、述古、探古的精神,認為古老的史前文化文明是人類的共同財富。
說完自己苦澀地笑了笑。
老林一口標準的「閩普」讓人迅速確認他的福建人身份,從他的談吐間,除了能感受到他的精明幹練,還有一份緊迫和無奈。
實際上老林在漯河落地生根已15年有餘,初到漯河他懷揣創業理想、積極尋求投資機遇,組織成立了漯河市福建商會並出任會長。
多年來帶領福建客商轟轟烈烈地干出了一番事業,也為中原經濟建設做出卓越的貢獻。
除了在商海打拚,老林幾乎將畢生精力投入在一項「奢侈」的愛好中-史前文物收藏。
剛開始只是偶爾見到好藏品恰好收入囊中,但從好奇到研究的進化過程中,老林發現,歷史教科書給我們開了不少和不小的玩笑;歷史的尊嚴呼喚一個華廈兒女的還我偉岸,一個政協委員責任與擔當要求他踐行文化傳承的使命感,決心挑戰全球,開辦史前文化博物館。
為此就四處奔波在全國搜羅稀罕物件。
老林眼光獨到,其藏品皆為史前文化的典型。
在他看來史前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之根,是中國傳統文化之本,一切文明的誕生都要追溯到此文化時期,所以這個時期的藏品自帶有人類文明光環並極具收藏價值。
「如果早日開辦一家史前文化博物館,不僅可以保護史前文物,傳承人類文明,弘揚華廈文化,為專家學者提供學術研究和交流的平台,還可以讓大家來觀賞豐富文化精神生活,進而傳承史前文明,科普史前文化!」於是躊躇滿志的老林傾全家之所有,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原始社會研究室主任謝端琚先生及其夫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葉小燕女士,中國古陶瓷學會名譽會長、廈門大學教授葉文程先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趙青雲先生,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研究員張勇先生、中國史前文化學者、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鑑定委員會理事張言華先生等老一輩專家學者的指導下,由各級政府文化行政部門的鼎力支持,中觀博古史前文化博物館在2014年9月應運而生。
中觀天下博古萬物 史前文化亮點紛呈
老林帶領記者參觀博物館,該館主要突出史前文化,歷史脈絡清晰,藏品來自母氏社會、父氏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不同的文化時期,收藏文物藏品種類豐富。
老林眉飛色舞繪聲繪色地講述各件藏品的器型、作用、材質、紋飾和收藏過程中的故事,我們的思緒跟著回溯到遠古時期。
博物館館藏多達1000餘件(套),由中國史前石器、史前玉器和史前陶器三大部分組成。
自遠古時代化石、舊石器時代石器到新石器時代石器、新石器時代玉器(紅山、良渚、齊家等文化)、新石器時代陶器(大地灣、仰韶、馬家窯、大汶口、龍山、齊家等文化)。
館藏精品文物不勝枚舉,有舊石器時代大石矛、紅山文化勾雲形器、c形龍、玉豬龍、玉神人、玉蠶、玉鴞,良渚文化玉琮、玉璧、玉鉞,齊家文化玉斧、玉璧、玉琮等。
老林介紹他收藏的古玉曾吸引中國文物學會玉器專業委員會的關注,不少理事蒞館參觀,並在央視慧收藏-文浩說玉的欄目做四期專題,且將該欄目百期專題引入到漯河電視台展播贏得社會的好評如潮。
記者看到,從玉質透亮度較高的勾連雲紋玉器到沁蝕風化嚴重的玉鴞等,無一不透射出精美神秘史前文明的曙光。
此外,中國史前彩陶是老林收藏的重頭戲,博物館的彩陶展區擺放有仰韶文化小口尖底瓶、彩陶盆,馬家窯文化彩陶壺,大汶口的動物形白陶器,龍山文化蛋殼黑陶杯等琳琅滿目的精品,靜置在展櫃中散發出幽幽的歷史榮光。
老林為此和張言華先生專門出版了一本《中國史前彩陶》,撰寫出中華陶魂彩韻的華美篇章,極具科學研究價值。
老林說即將出版《史前文化叢書》精裝版(由史前石器、史前玉器、史前陶器組成),填補史前文明系列叢書的空白,並準備將館藏文物製作成教育科普視頻。
苦心經營難獲扶持 民營博物館路在何方
老林專注於給大家講解藏品的這段時間,仿佛把博物館經營慘澹的事忘到了九霄雲外,滿滿都是熱情。
但是往往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因為這幾年的投入耗盡了林景藝先生的財力和精力,因為博物館是一項公益事業,每年投入幾百萬元但不會創造任何收益,這給林景藝先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
雖說博物館展出面積有1200平方米,在外人眼裡看來無比風光,但只有老林和工作人員明白其中的隱痛。
從2014年9月投入使用到現在,博物館免費開放,也沒有拿過國家對民營博物館的補貼,始終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
單是房租、裝修、安保等初始費用就花了1000多萬;每年的宣傳費、展品的維護費、安保費等其它費用,讓本來非國有公益性的博物館雪上加霜。
目前博物館為省錢陸續辭退一些員工,現在除了老闆只剩下五名管理員,擔負起博物館所有的工作和雜務,包括資料徵集、展會展品交流、陳列、安保、維護、宣傳、講解等。
處處透露著民營博物館的無奈和尷尬。
中觀博古史前文化博物館的現狀折射出中國非國有博物館共同遭遇的窘迫,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前幾年蜂擁而起的非國有博物館紛紛難逃經營不善、面臨窘境的命數,其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被嚴重低估,有些甚至關門停業。
老林說,非國有博物館的運作最主要的是靠社會扶持的運作支撐,還有策劃展覽,獲取流動收益,而中觀博古發展的瓶頸是缺少政策性資金支持,一切運作就成了空談。
隨著國家文化事業的繁榮,政府從政策資金方面大力支持大型國有博物館建設,博物館行業多元化發展,推陳出新。
但是私人博物館從來不是政策紅利的寵兒,個別私人博物館有一些財政撥款也是杯水車薪,更不用說大多數私人博物館根本無人問津。
我們無法預測民營博物館的前景,也不知道非國有博物館的成長還要經歷多少陣痛。
史前文化博物館是目前國內唯一的史前文化專項博物館,林景藝先生懷著為人類史前文明獻出一點微薄之力,可是有心無力的老林唏噓不已,一個民營企業家的綿薄之力怎能打開一座史前文化博物館的困局,這些璀璨的史前文化遺珠將難逃隱沒或流失的厄運。
是藏品價值低廉嗎?為什麼某些藏品屢屢被國際國內拍出天價,然後才能再次回流國內呢!我們懷揣價值連城的藏品卻與金融、市場等價值體
現工具無緣。
是藏品排斥資本嗎?為什麼國外的資本界苦苦追逐老林要求收藏藏品收購博物館而進行合作呢?!!在國外巨額資本的利誘下老林一次次決絕地拒絕,不是老林不差錢,而是一個中華兒女的民族情結與使命,是一個政協委員的責任與擔當。
然而,拒絕了國際資本介入的老林卻還是希望資本的光顧,價值的對接,在這任重而道遠坎坷的史前文明的守望之路上,能留給老林的會是什麼呢?在記者看來也只有一串串的窮困與情殤……
我們離開之際老林說了一句讓人動容的話,「我只想當一個史前文明守望者」,最近《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規劃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文化資源保護開發,將文化領域納入投資政策的支持範圍,並把博物館提升為國家戰略,林景藝相信在國家戰略支持博物館發展的大背景下,在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的指導下,博物館的春天一定會到來,作為「史前文明守望者」深感中觀博古史前文化博物館一定會得到社會和更多人的關注和支持!
大地灣博物館瑰麗多姿 遠古文明驚艷網媒記者
隴右秦安的地名,無論質樸,還是隨意,均彰顯著人們生存之地的特色和姓氏。諸如用「灣」署名的地方,吊灣(灣在山樑),李家灣(灣中李姓是望族)等等。在諸多以「灣」命名的地方中,距縣城東北45千米處的...
圓明園失散文物,幾乎都集中在這兒了
在法語中有一個單詞叫做"Chinoiserie"(意為 " 中國風 "),它指代所有具有中國藝術風格的物品,也包括歐洲 18 世紀以來模仿中國風格或帶有中國元素的瓷器、家具、服飾、繪畫、建築、庭...
中石大學子赴大地灣遺址:感受新石器文化魅力
中國最早的旱作農作物標本;中國最早的彩陶;中國文字最早的雛形;中國最早的宮殿式建築;中國最早的「混凝土」地面和中國最早的繪畫,你知道這六項考古之最在哪出現的嗎?答案是:大地灣遺址。201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