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這種情況要留心,有可能神仙真的來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香,在道教中是神仙「仙格」的標誌,往往作為神仙貴人降臨、凡人升仙的先兆和氛圍。

修煉養生,崇為仙格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歷史悠久,自黃帝至崆峒山問道於廣成子,而開萬世治世之道,被視為道家始祖。

嗣後唐虞夏商周之祀神祭典,政治禮樂,悉本於道。

周時,老子作《道德經》,闡揚道之精義。

戰國時列子、莊子、文子、孫子、關尹子、鶚冠子,皆宗黃老之道,而倡揚其說,蔚成道家。

由是陰陽家、縱橫家、墨家、雜家等,以及天文、五行、數術、蓍龜、方技、房中、神仙諸家,漸皆歸附於道。

至漢時張道陵乃組成道教。

其道大行,信奉者遍及中國。

後則星命、選擇、風鑒、堪輿諸家,亦皆歸屬於道,道教遂益廣大。

道教重視身體氣脈的修煉,並強調藥物對修行的輔助作用,認為通過身體的轉化和心靈的凈化兩種途徑,可以達到生命的提升。

爇香,在道教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

道教香文化,歷來也一直備受人們推崇。

爇香,在道教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

道士每天的早晚課中都要誦《香贊》和《祝香咒》。

其《香贊》曰:

「煙祥馥郁,瑞氣氤氳。

羅天海岳遍遙聞,列聖盡來臨。

賜福乾坤,大地獲清寧。

其《祝香咒》曰:

「道由心學,心假香傳。

香燕玉爐,心存帝前。

真靈下盼,仙旆臨軒。

令臣關告,徑達九天。

焚香可感通神降、傳達心意

這些被廣泛使用的贊祝之詞,充分體現了道教認為焚香可感通神降、傳達心意的理念。

梁陶弘景在《登真隱訣》中亦曰:

「香者,天真用茲以通感,地祗緣斯以達信,非論希潔、祈念、存思,必燒香。

他還在《真誥·協昌期第二》中記曰:

「凡入室燒香,皆當對席心拜,叩齒陰祝,隨意所陳,唯使精專,必獲靈感。

此亦朝靜之例也。

香是仙人降臨的預兆

香,在道教中是神仙「仙格」的標誌,往往作為神仙貴人降臨、凡人升仙的先兆和氛圍。

《法苑珠林·華香篇》曰:

「《幽明錄》曰:『陳相子,吳興烏程人。

始見佛家經,遂學升霞之術。

及在人間齋,輒聞空中殊音妙香,芬芳清越。

』」

神仙必發香氣,以示身份不同凡倫,同時也標誌著一種對凡夫俗子的親和力和誘惑力。

尤其是女仙,幾乎與香氣相伴而不可或離。

《神仙感遇錄》稱:

「復書一朱符,置火上,瞬息間異香滿室,有一人來,堂堂美鬚眉,拖紫秉簡,揖樵者而坐!」

《漢武帝內傳》提到上元夫人與西王母別去時,「雲氣勃蔚,近為香氣:」道教科儀甚至還將爇香之煙的飄向,與神降聯繫起來。

例如唐代朱法滿的《要修科儀戒律鈔》引《五符序》云:

「燒香醮五帝,看流芳所歸。

氣正上中央,黃帝先降:氣東流者,青帝先降;氣南流者,赤帝先降;氣兩流者,白帝先降;氣北流者,黑帝先降。

作者 | 鄢敬新 騰訊道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古代常見的隨葬品鏡子,到底是驅鬼還是招鬼?

中國人要求證這個問題方法很簡單,只要打開老祖宗的墓就好。我們最早的銅鏡出土於距今四千多年,分布於青海、甘肅一帶的齊家文化。當時共發現了3面鏡子,其中有兩件位於墓主胸下。古人對墓葬風水的講究我輩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