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說出你眼中的道,武當山準備了100000元等著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武當山在湖北省十堰市之東南。

武當因道教得名。

武當山初名嵾山(嵾是形容山勢參差不齊之意)。

春秋到唐代,武當山建制嚴格頻繁演變,始終處於湖北、柯南、山西的邊緣地區,加上這裡氣候宜人,環境幽靜,很快成為宗教上的「金三角」,許多士大夫在此隱逸修煉。

因道家把「太和」看成「道」的演變形式,認為「天地生於太和,太和生於虛冥」(嚴遵《道德真經指歸》),因此嵾山也稱為太和山。

據《水經注》中載:晉咸和年間(公元326-334年),謝允為羅邑宰,後舍官隱遁於武當山,故武當又名謝羅山。

南朝時,陶弘景《玉匱記》記載:「太和山形,南北長,高大有神靈,棲憑之者甚多。

」武當山便有了仙室山的別名。

自東漢道教誕生後,歷代帝王曾數次在武當舉行封山儀式,封號於武當,元大德8年(1304年),被封為「武當福地」,明永樂15年(1417年)被封為「大岳」,「大」通「太」,因而,武當山又有太岳山之名。

太和山、嵾上山、謝羅山、太岳山等,均源於道教及其祀奉的神仙,所以有我國「第一仙山」之稱。

它不僅是道教的發源地,也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十大避暑勝地之一。

這裡峰奇谷秀,洞室幽邃,景色綺麗,人稱「踏入武當景遠幽,六月炎夏變成秋」,是避暑納涼的理想去處。

武當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勢起伏較小,受海拔影響不大氣溫相對平穩,比較溫和,皆因有隔江相望的秦嶺東延伏牛山作屏障,東有起伏的崗巒,減緩了南襄隘道沿漢江西貫的冷空氣,中有漢水調節,故水域附近冬暖夏涼。

元代全真派道士劉道明編著《武當福地總真集》記,武當山「冬寒而不寒,夏熱而不熱」,是理想的避暑勝地。

全山分3層氣候區:高層即朝天宮至金頂,海拔1200-1600米,年平均氣溫8.5℃;中層即紫霄宮至朝天宮,海拔750-1200米,年平均氣溫12℃;底層,在海拔750米以下的太子坡和武當山鎮等地,年平均氣溫則在15.9℃左右。

除了得天獨厚的避暑優勢,武當山還有這些值得細細品味。

  • 武當建築

武當山古建築群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建築。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其「集中體現了中國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築的建築學和藝術成就。

」其宏偉的建築、精湛的技藝、艱巨的工程,在世界建築史上都是奇觀。

武當山古建築群始建於漢,興於唐,在明朝的時候達到鼎盛。

武當山建築選址布局,獨特巧妙,充分體現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在選址方面,武當山道教建築融合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風水術」和「陰陽典術」,背山面水;在布局方面,根據中軸線對稱原理,按照山勢走向,處處結合自然風光,將宮觀、庵廟、道路、橋樑等建在合適的位置上,強調「自然」。

整體上看,龐大的建築群與群山融為一體,完美體現了「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

被譽為「掛在懸崖峭壁上的宮殿」、「中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博物館」。

1994年武當山古建築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 武當武術

武當武術源遠流長,其自東漢時就有練劍的傳統,習武的年代早於少林。

武當武術充分體現道教宗旨,在繼承傳統武術攻防理論基礎上,將《易經》陰陽流轉等哲理融匯於中,以道家內丹功法為內涵,形成獨特的理論體系。

它提倡學武而不耀武的武德,致力於陰陽流轉之道,拳法架勢注重凝神鍊氣,不躁不僵。

因此,武當武術不僅是一項形體運動,而且也是一種對思想、意識、精神活動要求極嚴的修身養性的運動。

《黃帝內經》指出上古之人能「形與神俱而盡其天年,度百歲而去」。

武當武術十分重視「精、氣、神」的結合,對於修身養性、延年益歲有很大功效。

武當武術有眾多的門類和種類,內容十分豐富。

包括太極、形意、八卦等拳術套路;太極槍、太極劍等各種械術;輕功、硬功、絕技及各種強身健體的氣功等,是體系完整、理論精深的一大武術門派。

因其外柔內剛,行功走架如浮雲流水連綿不絕的獨特風格在武林中獨樹一幟,成為中華武術的主要流派。

  • 武當道樂

武當道教音樂,俗稱武當道樂。

唐時,武當已有較正式的祀神音樂。

明時,武當道教發展達到鼎盛時期,上升為皇室宗廟,皇室在武當配備了大量的樂舞生以供郊社祭祀之用,使道教音樂出現繁盛局面。

武當道樂在吸收我國傳統道教音樂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個性。

構成了既有統一於「十方韻」風格特徵的共性,又具有地方性特點個性的地方道教音樂。

它承襲遠古巫樂的傳統,吸收先秦民俗祭神音樂、宮廷音樂、民間音樂的精華,根據道教獨有的審美情趣,對之進行綜合改造,形成了古雅美妙、獨具神韻、南北交融、儒佛相映的道教音樂。

  • 武當道養

武當養生文化是在道教養生的基礎上,博採各家學說形成的較為完善的養生體系。

它有六大核心理念:

(1)性命雙修。

性指人精神的一面,命指人體物質的一面。

性修的內容一方面是開啟智慧,通悟天人之理;一方面是修復人的正確人生觀,進行人格道德修養,具有積極的社會責任感。

命修則是肉體生命鍛鍊修養的方法,它追求的不僅是一般的長壽,而是成為超生命原質而永生不死並無限自由的仙人。

這可視為武當道養總的養生原則和理想。

(2)動靜兼練。

武當道家養生汲取了前代道家以及儒釋兩家只靜不動,僅動不靜的弊端教訓,總結實踐出的經驗。

特別在張三丰時代,將太極拳發展完善,不僅使其成為道家內丹養生的最好動功功法形式之一,並且在不違背養生宗旨、養生原理和道德原則的基礎上,又發揮出巧妙神奇的技擊作用。

(3)功藥並用。

武當道家的養生文化,一方面提倡「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命自主意識,強調自體精氣神的主動修煉,但同時又認為,在「天人合一」的系統關聯中,較好地利用大自然的賜予,乃能有益並加速自體的生命修煉。

(4)低高遞進。

從方法上講,首先要從最基礎的行立坐臥日常生活行為做起,要從一些常見的吐納導引動功做起,循序漸進,才可步入高層次的內丹養生功夫領域。

認為不如此就如高樓沒有基礎,既不穩固,也遲早會塌下來。

(5)益生皆施。

「益生皆施」就是凡有益於生命修養的理論和方法統通融合進來,不拘門派,不拘形式。

不拘門派。

不僅內外功並施,且草藥、針炙、推拿按摩等,相兼為用。

此外膳食、茶道、酒道,以及讀書、音樂、書畫、遊歷等各種有益養生與陶冶情操的方式內容,都相貫兼融,真正體現廣采博收。

(6)有無雙為。

以無為為體,為旨歸;以有為為手段,為進階。

所謂無為,就是無主觀作為,一切遵循自然規律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而變化,才能達到頤養天年、長世久生的終極目標,提出了「天人合一」、「不妄作勞」、「四氣調神」的養生觀點;所謂有為,就是以主觀的積極努力,去最終完全順應和符合自然規律。

  • 武當道醫

武當道教醫藥源遠流長,早在西漢道教形成時期,武當道士即有行醫解厄、扶貧濟危的優良傳統。

長期以來,武當道人把通曉醫術、救治百姓作為自己修道行善行為之一,由於受武當道教思想的影響,其在自身修煉和防治疾病方面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醫藥特色。

武當道教在長期修煉和療傷、祛病的活動中創立了獨特的道醫學,即一爐丹、一雙手、一根針、一把草的「四個一」療法。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武當道醫非常注重平時對疾病的預防,悟出「治未病」的養生法則,創造出針灸、按摩、藥補等「治未病」的妙計良策。

武當道醫學把預防、治療、康復視為一個整體,經過實踐,總結出了許多治療奇難雜症和益壽延命的成功經驗,經歷代武當道醫家反覆臨床應用,完善提高,形成了操作性強、藥到病除、手到病止、帶有濃厚道教色彩的醫學。

  • 武當道食

武當山所屬地區以鄂菜和川菜為主,均屬中國七大菜系之一;而武當山特有的道家齋菜也頗具獨到之處,它取佛道兩家素菜烹飪的精髓,注重本色,口味鮮醇。

武當道家齋飯與道教文化具有很深的淵源,是武當山道士日常飲食和香客信士用朝山進香的主要食物。

以道教哲理融於日常飲食起居,增智開慧。

武當道教齋飯戒葷腥,忌食兔、蛇、黃鱔、牛、犬、豬肉及生蔥、蒜等刺激食物,而以自然食物為主。

其原料來源主要是山生山長的植物和果實(山內採摘和道士種植),油料一律選用植物油(主要來源於香客貢送的芝麻油、豆油等)。

但武當道教齋飯也有素菜葷做的特徵,即以素菜為原料,如麵筋、豆乾、蕨菜等各類野菜等做成魚、兔、牛肉、豬肉等葷菜造型並冠以葷菜之名。

  • 武當道法

從宋代開始,武當山道教都要在在武當道教宮觀里舉行法事活動,道人們身著金絲銀線的道袍,手持各異的法器,吟唱著古老的曲調,在壇場裡翩翩起舞。

這就是道教的齋醮科儀,俗稱「道場」,謂之「依科演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法事。

「齋醮科儀」道法必須遵循的儀規:「齋」,指在祭祀前,必須沐浴更衣,不食葷酒,不居內寢,以示祭者莊誠。

道教吸收此禮,祈禳之初,素食清心,沐浴潔身,謂之「修齋」。

其目的初為「積德解愆」,再則「和神保壽」,後為「修道」,為修齋的最高境界。

因此道教十分重視修齋,並制定了一整套齋法,是以持齋奉道。

「醮」的原意是祭,為古代禮儀。

道教繼承並發展了醮的祭祀一面,藉此法以與神靈相交感。

道教常用的齋醮科儀有:早晚壇功課;祝將科儀;祭孤科儀;祝壽科儀;慶賀科儀;接駕科儀;大回向科儀;進表科儀;水火鍊度儀;燈儀。

  • 武當民俗

武當山地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為本地留下了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其中以道教氣息濃郁的民俗文化為主要特徵。

如武當信仰民俗、大法會、羅天大醮、進香、齋膳、禁忌等習俗;再如三月三、九月九等與道教信仰密切相關的遊藝節日民俗。

相傳,三月三是道教主神——真武大帝的誕生日,所以道教信士以最高的禮儀慶賀,這天要舉行法事活動,民間信士們都要到武當山祭祀真武,漸漸形成了武當山三月三廟會的習俗。

廟會期間武當道教都要舉行齋醮大法會、拜龍頭香、信物開光、撞吉祥鍾等獨具道教特色的宗教系列活動。

此外還舉行大型武當功夫表演、武當茶道表演、皮影戲、民間歌舞以及地方戲曲、雜技、劍河燈會等活動。

武當山還留有許多歷代高道、帝王將相、社會名人等傳說故事,如著名的「鐵柞磨針」、「太子讀書」等,以及大量描繪武當山詩詞、遊記、傳說等文學資源,這也是武當民俗之一種。

此外,武當山還有兩個知名的民俗文化村

呂家河民歌村:呂家河被譽為中國「漢族民歌聖地」。

這個700 多人口的村子裡有85位民歌歌手,演唱民歌與日常生產、生活活動融為一體,是「一種古樸文化生態的代表」。

《詩經》中就有詩采於呂家河。

呂家河民歌內容繁雜,已收集五千多首,大體分為陰歌、陽歌和長篇敘事詩。

內容反映歷史故事、愛情故事、民間傳說、農事勞作等;演唱時輔之鼓、鑼、鑔、嗩吶等樂器相伴;曲調八十多種,色彩豐富。

2008年6月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伍家溝民間故事村:伍家溝故事被國內外有關專家稱之為「民之瑰寶,族之精魂」。

伍家溝的歷史文化、民間文化,在受到武當道教的影響與感染之後,已自成脈絡,更具有了自己的風格和特色。

中國民間文化的「活化石」。

2001年,中國文化部授予伍家溝「中國民間故事村」榮譽稱號。

伍家溝民間故事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你心中的道是怎樣的?

參與「我眼中的道——武當山slogan全球徵集令」,一句話說出你心中的道、你眼中的道,即有機會受邀前往道教聖地武當山「坐而論道」,更有機會獲得100000元獎金。

  • 參與方式

7月31日前,掃描下方二維碼,填寫報名表即可。

  • 作品要求

1、Slogan字數要求在16字以內(含標題符號);

2、風格不限,主題突出,能全面準確反映武當山旅遊形象,充分體現武當山旅遊的資源優勢、典型特徵和人文精髓,具有較強的啟發性、震撼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展現武當山旅遊新訴求、新內涵、新定位;

3、文字凝練,特色鮮明,寓意深遠,朗朗上口,易讀易記,便於宣傳和推廣;

4、符合廣告法相關要求;

5、提交作品時需配上解釋說明,簡單詮釋slogan的涵義和創作靈感(300字以內,文體不限);

6、Slogan必須為原創作品,投稿人須保證所投稿件未侵犯他人的智慧財產權。

凡涉及著作權、版權糾紛等法律問題,均由投稿人自行承擔一切後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湖北省十堰市旅遊景點《武當山》簡介

武當山,中國道教聖地,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稱。位於湖北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內。東接聞名古城襄陽市,西靠車城十堰市 ,南依原始森林神農架,北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