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水成淵 大典成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廣州大典》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的廣州歷史文化史料著作的集成。
(資料圖片) 廣州日報記者邵權達 攝
《廣州大典》十年編纂總結會議召開 陳建華出席
《廣州大典》簡介
《廣州大典》是廣州史上繼學海堂和廣雅書局刻書之後的第三次古籍整理,是迄今為止最為全面的廣州歷史文化史料著作的集成。
《廣州大典》徵集到內地56家圖書館、港澳地區3家圖書館,以及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德國、日本和葡萄牙等18家圖書館、檔案館及私人藏書家所珍藏底本。
收錄了2000餘位著者4000餘種文獻,蔚為壯觀。
《廣州大典》共編成520冊,其中《經部》56冊,《史部》197冊、《子部》62冊、《集部》102冊、《叢部》103冊。
《廣州大典》珍稀版本眾多,共收錄稿抄本461種、清乾隆以前刻本357種,包括很多善本及只存於國外圖書館的罕見版本。
如:《廣雅叢書》增加了附錄《廣雅翰墨》,首次對社會公布王貴忱先生珍藏的張之洞手稿。
經部收錄的陳澧、桂文燦等大家手稿,史部收載《夷氛紀略》、《鴉片事略》、《煙海庚辛錄》等一批稿鈔本及《常惺惺齋日記》、《望鳧行館宦粵日記》等未刊稿本,子部收錄的《龍眼譜》、《檳榔譜》、《煙經》、《蠶桑譜》、《嶺海蘭言》,均非常珍貴。
集部收入的《嶺南文獻》是廣東第一部詩文總集,《廣東文集》是海內外孤本。
這些文獻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文獻價值大,對地方學術文化研究裨益甚多。
《廣州大典》出版後,將作為珍貴禮品向國內國際知名圖書館、國際友好城市、各大學及科研機構圖書館、博物館等200多家單位贈送,更好傳播廣州歷史文化。
廣州日報訊 (記者何道嵐、周浩傑、申卉
通訊員穗宣)2015年4月8日,《廣州大典》十年編纂總結會議召開。
廣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建華,廣東省文化廳副廳長楊樹出席並講話。
會議由廣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甘新主持,廣州地區文史專家學者,市屬宣傳文化單位主要負責人等近100人參加會議,與會專家積極發表《廣州大典》編纂感言。
會議全面總結了《廣州大典》十年編纂工作,回顧了十年艱辛歷程,並研究部署了出版後相關後續工作。
陳建華充分肯定了十年編纂取得的巨大成就,積極評價了各參編單位和專家學者們作出的卓越貢獻。
陳建華指出,文獻典籍是前人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對文獻典籍進行收集整理、開發利用,使歷史文化薪火相傳、生生不息、不斷發揚光大,對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保存、利用和傳承意義重大,功在當代、澤被後世。
《廣州大典》的編纂出版,有「積水成淵、聚沙成塔,繼絕存真、傳本揚學,重振學術、遠播宇內」之善,充分證明了我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擔當。
陳建華強調,要繼續做好《廣州大典》研究開發利用工作,要廣泛宣傳大典的文化價值,高標準推進廣州大典研究中心建設,建設好廣州大典網絡服務平台,持續開展好《廣州大典》與廣州歷史文化研究,傳承弘揚廣州歷史文化,提高廣州文化影響力。
要總結《廣州大典》編纂經驗,培養一批廣州古籍研究、保護、編纂人才隊伍。
廣東省文化廳副廳長楊樹講話中指出,《廣州大典》的編纂體現了對傳承文化記憶的歷史擔當,內容豐富,數量浩大,氣勢恢宏,堪稱「十年一劍、經典出品」。
大典編纂是我省文化強省建設的一大亮點,不僅充實了廣州歷史文獻彙編的寶庫,也是嶺南繼廣雅書局大量刻印文化典籍後的又一盛舉,《廣州大典》編纂是對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特別是近代以來中國政治、思想、文化革命和發展先導的嶺南文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在全國也將發揮先導示範作用。
下一階段,要著重利用好大典編纂成果,做好深層次開發利用,要加強宣傳推介,總結編纂經驗,為廣東省實施重大文化工程提供示範和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