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寶檔案》揭秘廣陵王璽 袖珍黃金璽成南博鎮館之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標題:央視《國寶檔案》昨解密廣陵王璽 廣陵王劉荊惹殺身之禍,廣陵國被撤銷

南京博物院展廳陳列著不少出土於揚州的珍貴文物,廣陵王璽就是其中之一,它稱得上是南京博物院最小的一件鎮館之寶。

這枚純度極高的黃金璽印,為什麼被人遺棄在廢土堆里?他的主人身份顯赫,為何選擇自盡?昨晚,央視四套《國寶檔案》播出「鎮館之寶——金璽與消失的廣陵國」,講述廣陵王璽的傳奇故事。

解開謎團1

金印為何藏身廢土堆中?

節目一開始,央視主持人任志宏說,此次介紹的國寶,個頭不算大,只有兩厘米高,採用純度極高的黃金鑄成,它可以說是南京博物院最小的鎮館之寶。

1980年,揚州市邗江縣一家磚瓦廠的工人在施工時,意外挖掘到了地下埋藏的古墓,消息第一時間通報給文物部門,考古人員隨即趕赴現場。

這是一座大型磚室墓,由於早年被盜,墓室里十分凌亂,然而,值得慶幸的是,墓里還保留下一些精美的隨葬品,與錯銀銅牛燈一起出土的還有銅雁足燈,在這盞燈上,刻有「建武二十八年」的銘文,建武是中國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年號,建武二十八年,就是公元52年,專家推斷,這是一座東漢早期的墓葬。

從墓葬的形制和保存下來的隨葬品看,墓主人的地位顯赫,然而,由於缺少更直接的實物證據,專家一時還無法確定墓主人的身份,人們就把這座墓命名為甘泉山二號漢墓。

一年後,一次偶然的發現,為揭開墓主人的身份之謎提供了重要線索。

1981年2月24日,甘泉山二號漢墓附近的廢土堆,村民正在這裡取土修路,一位女村民在挖土時,突然覺得眼前的泥土裡閃了一下金光。

收工後一清洗才發現是一件金器,造型很奇特,上部是一隻龜,下部為方形,底部還刻有文字,顯然是一枚小巧的印章。

有人提醒她,這小印章很可能是文物。

於是,她把這枚小印章上交給了文物部門。

專家經過鑑定,發現這枚印章由純金鑄成,印體邊長2.3厘米,厚0.9厘米,重122.8克,印面陰刻篆文「廣陵王璽」四個字。

專家勘查後推測,甘泉山二號漢墓曾多次被盜,發現金印的廢土堆是盜墓分子堆放的,大部分是盜墓產生的泥土和亂磚,可以想像,當年盜墓者在黑暗中倉促盜掘,小金印被包裹在泥土中,帶出墓室,藏身廢土堆中,直到偶然發現,終又重見天日。

專家結合雁足燈上的銘文,進一步確定,墓主人是東漢時廣陵王劉荊。

解開謎團2

漢代廣陵國為何消失了?

劉荊是光武帝劉秀的第九個兒子,據《後漢書》等史書記載,東漢光武帝劉秀之子劉荊於建武十七年被封為山陽王,漢明帝永平元年又被徙封為廣陵王,金璽就是廣陵王劉荊的封印。

東漢廣陵王金璽的發現,不但解開墓主人身世之謎,還印證了漢代的確有廣陵國存在,那麼中國漢代的廣陵國又在何處呢?

據史書記載,漢代的廣陵國是分封的諸侯國,其範圍在今天的揚州,含江都和高郵一帶,這一地區環境優美,物產豐富,公元前117年,漢武帝劉徹的兒子劉胥被封為西漢第一代廣陵王。

20世紀70年代,考古人員在高郵神居山上發現了劉胥的墓葬,墓葬採用了漢代帝王才能享用的黃腸題湊。

在揚州漢廣陵王墓博物館,展出了劉胥的墓葬和出土的大量文物。

從這座墓葬可以看出西漢時期廣陵國已經非常富足,劉胥去世後,西漢的皇帝又先後封五名皇族成員為廣陵王。

公元8年西漢權臣王莽篡奪皇位後,廢除了西漢的諸侯王。

公元25年,劉秀建立東漢政權,恢復漢制,重新分封諸侯王。

據史書記載,劉秀死後,他的四兒子劉莊繼承了皇位,也就是漢明帝。

漢明帝繼位後不久,把兄弟劉荊封為廣陵王,然後將其送出了洛陽城。

史書上記載,劉荊這個人很有才華,但是性格並不好,尤其是心胸比較狹窄。

成為廣陵王的劉荊覺得自己受到不公待遇,於是有一天他對手下人說:「我的長相很像先帝劉秀,先帝30歲得天下,我現在也30歲了。

沒過多久這番話傳到漢明帝的耳朵里,劉荊知道大事不好,於是馬上跑到監獄裡,把自己囚禁起來。

漢明帝見他主動認錯,也沒有過分追究,只是裁減了劉荊的衛隊、隨從,並且在聖旨里改稱廣陵王為廣陵侯。

此時的劉荊雖然還拿著廣陵王璽,而實際上他的勢力已大不如從前。

然而沒過多久,劉荊又故伎重演,這一次,他又沒管住自己的嘴,說了一番漢明帝的壞話。

結果又被人檢舉揭發了。

於是朝中大臣紛紛上奏,請求漢明帝嚴懲劉荊,劉荊於是就自殺了。

讓人疑惑的是,這件廣陵王璽上面並沒有刻劉荊的名字,按照當時的制度,劉荊死後,代表廣陵國最高權力的璽印應該留給下一任廣陵王,可它為什麼會成為劉荊的陪葬品呢?

原來,劉荊自殺以後,朝廷取消了廣陵國,將其改為廣陵郡,劉荊的後代降為比王低一級的侯,從此東漢皇帝再也沒有封過廣陵王。

廣陵王被廢除以後,印璽也不再使用。

專家推測,可能是經過漢明帝的批准,這件金璽才被允許作為劉荊墓的隨葬品。

解開謎團3

劉荊只是諸侯王,印章為何稱璽?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們的印象中,中國古代帝王的印章才稱為璽,廣陵王劉荊只是一個諸侯王,他的印章為什麼稱廣陵王璽呢?早在戰國時期,中國古人就已經開始使用印章,當時無論是帝王的,還是臣民的,都可稱璽。

直到秦統一中國以後,秦始皇為了強調皇帝的權威,規定只有皇帝印章才能稱璽,臣民的只能稱印、稱章。

然而實際上,秦始皇的這一規定並沒有得到嚴格執行,廣陵王璽的出土,就證明至少在東漢時期,諸侯王的印仍然被稱為璽,而且這枚金璽是國家賜給他的封印,並不是廣陵王私刻的。

至於後來璽成為帝王印章的專屬,被嚴格貫徹執行,究竟具體是從何時開始的,至今還沒有定論。

另外,在廣陵王璽出土前,很多專家認為,漢代諸侯王的印章材質都是鎏金的,因為純金質地很軟。

然而廣陵王璽不僅是純金材質,而且印文也是用刀直接雕刻上去的。

專家推測雕刻者使用了極其鋒利的薄刃鋼刀,筆畫也都是平直的,雖然印璽很小,但是上面的文字疏密有致,字體不失書法的神韻,反映出東漢時期刻印技藝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此外,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常把漢代諸侯王璽形容為「方寸之印」,至於真正的尺寸並沒有記錄。

廣陵王璽的出土為「方寸之印」的說法提供了最直觀的印證。

值得一提的是,漢代分封的諸侯王都用金印,印鈕大有講究。

凡天子賜給太子和諸侯王的印,其印鈕一般是龜鈕,賜給臣服漢朝的外藩王印鈕則多作蛇、羊、駱駝等形狀。

劉荊是諸侯王,所以廣陵王璽是龜鈕。

雖然漢王朝分封了不少諸侯王,但迄今傳世或出土的諸侯王璽卻十分罕見,廣陵王璽是現存可以確定的漢代諸侯王璽,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記者 陶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廣陵王璽主人或為東漢廣陵王劉荊

昨天,本報報導了「秦漢文明」展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其中有一件30多年前在揚州甘泉漢墓出土的品字形金飾,很多專家都表示「從沒見過」。昨天,南京博物院專家和揚州的相關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