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王璽主人或為東漢廣陵王劉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昨天,本報報導了「秦漢文明」展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其中有一件30多年前在揚州甘泉漢墓出土的品字形金飾,很多專家都表示「從沒見過」。

昨天,南京博物院專家和揚州的相關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件漢代品字形金飾有西方風格,而且它和南京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廣陵王璽」屬於同一主人,也就是東漢廣陵王劉荊。

【它的風格】

具有西方風情

講述漢代「絲路交通」的故事

「這件漢代文物應該是一件裝飾品,純金的。

」工藝大師方學斌是揚州金銀細工項目傳承人,他看了本報的報導,仔細觀看30多年前在揚州甘泉漢墓出土的品字形金飾的圖片後說:「這麼多細小的金屬珠子,排列有序地焊接在金飾上面,這是漢唐時期比較流行的工藝,叫做炸珠,因為難度大,太複雜,一顆顆小珠子焊接的時候要非常牢固,否則就會掉下來。

你看,時隔2000多年,這件文物上面的小金屬珠子,有的就已經脫落,而且需排列規整,所以難度很大。

後來,工匠們就採用了更便捷的方法取而代之,例如用模具等方法,就可以比較輕鬆地製作出連珠紋。

品字形金勝

方學斌認為,這件器物好像是外來品,有羅馬的裝飾味道。

「一圈金屬珠子中間,看上去鑲嵌了琉璃珠。

在漢代和隋唐時期,很多西方外來品來中國交流,這件文物可能就是一個實證。

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員陳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這件精美的漢代品字形金飾從工藝上看,顆粒金珠是高溫吹熔凝集而成的,整件器物的製作工藝帶有濃郁的異域特色,採用的是西方的技藝,因此,將它陳列在「絲路交通」單元,呈現異域文化與漢文化的逐漸融入,見證東西方工藝的交流。

【它的名稱】

被稱作「勝」

這種紋飾見於漢代畫像石和玉器

「品字形金飾用一顆顆小珠粘接成重環紋,這就是漢代比較流行的連勝紋。

三個連勝紋,就組成了一個品字形。

」陳剛稱,連勝紋在漢代的畫像石和玉器上也曾有所體現。

揚州博物館保管部主任莊志軍認為,這種造型的文物稱為勝,山海經上就記載「西王母,梯幾而帶勝杖」,畫像石上常有,玉制的稱為玉勝,金制的稱為金勝,還有華勝、方勝等等。

類似的金勝在長沙五里牌東漢墓中曾有出土。

揚州這件金勝,是三個勝呈品字形焊接而成,造型別致。

據其介紹,勝,原來是作為戴在頭上的飾品的一種,之後作為祥瑞的圖案而廣泛用於各種裝飾中。

戴勝的習俗也一直流傳至唐宋時期,唐詩里也有「鏤金作勝傳荊俗」的詩句,可見一斑。

【它的主人】

或為東漢廣陵王劉荊

出土漢墓中還曾發現廣陵王璽

漢代品字形金飾的工藝非常精湛,而漢代喪葬制度「事死如事生」,如此精美的陪葬品,它的主人料比生前地位十分尊貴。

那麼,他會是誰呢?

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家平稱,漢代品字形金飾是上世紀80年代,南京博物院的考古人員在邗江甘泉山漢墓二號墓發現的。

南京博物院工作人員稱,漢代品字形金飾平時很少「露臉」,所以,很多人都沒見過它的「真容」,這次在國家博物館的「秦漢文明」展中亮相,可謂一大看點。

神秘的漢代品字形金飾的主人會是誰?文物專家透露,「它的主人,應該是和南京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廣陵王璽」的主人,是同一個人,也就是東漢廣陵王劉荊。

廣陵王璽

「廣陵王璽」金印也是上世紀80年代出土於邗江甘泉山二號漢墓的。

當時,專家勘查後推測,甘泉山二號漢墓曾多次被盜,發現金印的廢土堆是盜墓分子堆放的,大部分是盜墓的泥土和亂磚,可以想像,當年盜墓者在黑暗中倉促盜掘,小金印被包裹在泥土中,帶出墓室,藏身廢土堆中,直到偶然發現,終又重見天日。

專家結合雁足燈上的銘文,進一步確定,墓主人是東漢時廣陵王劉荊。

至於漢代品字形金飾當年的用途,是不是這位東漢廣陵王身上的裝飾品?文物專家表示,目前只能說它是金屬飾件,至於它的具體用途,還有待更多資料加以考證,才能揭開謎團。

記者 陶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漢琉璃的發現與參證

考古奇蹟 大雲山漢墓研究成果論證 江蘇盱眙縣在近日舉行了「盱眙大雲山漢墓考古成果論證會」。來自全國各地的考古專家認為,作為西漢諸侯王陵園的大雲山漢墓整體結構及布局清晰完整,出土眾多重要文物,其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