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編鐘是國寶,但你了解它神奇的製造技藝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大美科學(關注我們後台回復「免費騎」有小驚喜哦~)
音樂是人類的共同語言。
我國古老而優秀的音樂更是對歷史文明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在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餘年的新石器時代,我國的先民們已經可以燒制陶塤,挖制骨哨。
這些原始的樂器無可置疑地告訴人們:當時的人類已經開始有意識的創造音樂,並具備對樂音的審美能力。
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骨哨(距今約7000多年)
骨哨長5.3~8.4厘米不等,用禽類的肢骨中段製成,是新石器時代遺物。
圖片來源:河姆渡遺址博物館
音樂需由人和器物進行傳播,因而在疊代的歷史中很容易消逝。
這也使探溯源流的人們因難聞過去的聲音而遺憾困惑。
世界上倖存的古樂器,多因歷史久遠質地腐蝕而失鳴。
而我國特有的幾種古樂器,如陶土燒結的塤(xūn)、石片磨礪的磬(qìng)、青銅鑄制的鐘,卻因材料的堅實而留存下來,使得幾千年前的古樂能夠復鳴並傳播給數千年後的今人。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款歷史十分悠久的樂器:編鐘。
但在介紹編鐘之前,先給大家講講關於青銅的故事。
青銅時代
在上歷史課時,大家應該都學過中國曾經歷過青銅時代。
青銅時代 (Bronze Age)或稱青銅器時代或青銅文明,是以青銅作為製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的重要原料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
(青銅時代必須具備這樣一個特點:青銅器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偶然地製造和使用青銅器的時代不能認定為青銅時代)。
原始青銅冶煉(復原場景)
青銅是從石器加工和燒制陶器的生產實踐中漸漸被認識而產生的。
青銅是什麼?青銅是金屬冶鑄史上最早的合金,是純銅(紫銅)和錫或鉛的合金,青銅的出現,對於進步社會生產力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
青銅器細節(西周)
青銅農具(戰國)
銅器時代的萌始期很長很長。
到了大約3500年以前,從夏代晚期(考古學上的二里頭文化晚期)至商代早期(考古學上的二里崗時期),是銅器時代的奠定期。
銅鉞(河南省偃師二里頭遺址採集)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二里頭遺址發現的這件青銅鉞,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青銅鉞。
從商代盤庚遷殷至西周早期,迎來的是銅器的鼎盛期。
在這個時期里,大型而精美絕倫的青銅器層出不窮。
從西周中期至春秋早期,是銅器鼎盛的延展期,也有的人將之劃入鼎盛期。
從春秋中期至戰國時期,是銅器的衰變期。
這時期雖然在鑄造技術上有許多的發明與創新,然而在整體上卻衰落了,因為新的「主角」:鐵器已經登場了。
一件青銅器的製作過程,如果要全面地考察的話,就包括了採礦、冶煉、合金配製、制范、澆鑄與後期處理這樣一系列的工序。
古代採礦復原圖
古代青銅器製作過程復原模型
編鐘就是在青銅器製造興盛這樣的大背景下出現的。
編鐘
編鐘是我國古代的重要打擊樂器,是鐘的一種。
因能奏出歌唱一樣的旋律,所以被稱為「歌鐘」。
它是依鐘的大小不同而有次序地懸掛在木製鍾架上,用木棰敲擊來發音,音色清脆、悠揚,穿透力強。
青銅龍首編鐘(春秋晚期)
古代編鐘常用於宮廷雅樂,每逢征戰、宴會、祭祀,都要演奏編鐘。
它可以獨奏、合奏或為歌唱、舞蹈伴奏。
古時,編鐘是統治者專用的樂器,也是反映名分、等級和權利的象徵,只有在天子、諸侯行禮作樂時方能使用,即「鐘鳴鼎食」。
編鐘(戰國)
圖片來源:湖北省文化廳
編鐘最早出現在商代,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
西周中晚期,編鐘已由三枚或五枚發展為八枚一組,能發出相隔一個小三度或大三度音程的兩個音級。
當時編鐘經常用於宮庭宴會,被稱為「鐘鼓之樂」。
至春秋中晚期,又增為九枚一組或十三枚一組。
戎生編鐘(西周)
該編鐘為西周中期懿王時的遺物,由西周戎生所制,收錄155字銘文,音色優美,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被掠奪併流失海外,後被中國保利集團購回。
秦漢以後,在歷代宮廷雅樂中所使用的編鐘多呈圓形,形制上有了很大改變,且每鍾只能發出一個樂音。
在經歷了500多年黃金時代後,它由盛興而衰退。
「清秀」的先秦甬鍾
「矮胖」的漢式甬鍾
漢代出土的編鐘在形制上更顯矮、寬,鑄造工藝上較諸先秦已有退步。
它不僅失去了先秦編鐘的雙音效果,而在餘音消除上也不及先秦,明顯輸給了以曾侯乙編鐘為代表的先秦編鐘。
到了隋唐時期,編鐘除在「雅樂」中使用外,還用於隋「九部樂」和唐「十部樂」中的「清樂」和「西涼樂」里,很少流傳民間。
唐代詩人在作品中曾描繪出編鐘聲音宏亮、鏗鏘悠揚、悅耳動聽的妙響。
自宋以後,迄止清代,編鐘鑄造技術鮮為人知,鍾樂也漸被淘汰,清代宮廷中所鑄編鐘,不僅其形制與傳統編鐘不同,其音律更是相去甚遠。
景泰藍編鐘(清)
這一時期的編鐘更像是一種裝飾品。
說到編鐘,不得不介紹我國古代的編鐘之王:曾侯乙編鐘。
該編鐘屬於國家一級文物,也是我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曾侯乙墓編鐘於1978年出土於湖北省隨州市郊區曾侯乙墓。
曾侯乙是曾國一位名乙的諸侯,在浩如煙海的史書里,關於曾侯乙的記述幾乎為零,直到幾千年後的1978年,當他的陵墓被發現,人們驚呆了,15000多件精美的文物!其中有125件是樂器!一個骨灰級音樂發燒友的故事就此展現在世人面前。
曾侯乙編鐘出土現場(1978年)
曾侯乙編鐘共65枚,被稱為我國古代編鐘之王,每個鐘體上都刻有錯金篆體銘文,正面刻「曾侯乙乍時」(曾侯乙作)。
全套鍾含有深沈渾厚的低音、鏗鏘圓潤的中音、清脆明亮的高音,豐富的音色可調配出相當的表現力。
曾侯乙編鐘(戰國)
測音與研究表明,由於鐘體合瓦形的獨特結構和不勻厚的鐘壁以及激發點和節線位置關係,所有編鐘都能擊發出兩個樂音,且曾侯乙編鐘音域寬廣音質良好,發音相當準確,整體氣勢壯麗恢弘。
所以曾侯乙編鐘的完整性和理論性都代表了當時音樂的最高水平,是已知先秦編鐘之最,是研究中國先秦律學的珍貴資料。
曾侯乙甬鍾與鈕鍾
(鈕鍾和甬鐘的區別在於鍾柄不同)
鍾及架的裝飾,取有人、獸、龍、花、幾何形等多種題材,採用了圓雕、 浮雕、陰刻、雕繪、線描等多種技法。
加之精巧的布局和細微的刻畫,達到了及其精美的效果。
整架編鐘,宏觀巍峨莊重,微觀精美華麗,是耐人觀賞的藝術佳作。
不信你看下面這個,
曾侯乙編鐘青銅鐘座細節
曾侯乙編鐘青銅頂座細節
青銅的出現讓人們能夠一睹千百年前人們使用的各式器物,並還原他們曾經生活的狀態;也能讓我們聽到千百年前曾經悠揚清脆的鐘聲。
關注公眾號:大美科學為你漲姿勢哦~
下載科普中國app了解最權威、更全面的科普資訊!
青銅器的特點和鑑別方法
夏代青銅器在考古發掘與傳世文物中均有發現,已知器種有爵、戈、刀、錐、鑿、鈴、銅牌飾等.商代青銅器又分為早、中、晚三期,而 中晚期是青銅器發展史上的鼎盛時期,許多青銅重器已經舉世聞名,其高超的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