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三項目入圍終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家窪墓地出土的金器。

楊官寨遺址出土的陶器。

秦漢櫟陽城遺址出土的陶器。

2月26日,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經過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成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及全國80家考古發掘資質單位的投票,從參加初評的40個發掘和調查項目中遴選出得票排名靠前的26項考古發現進入最終評選,這些進入終評的考古發現分別來自全國18個省和自治區。

其中,我省西安高陵楊官寨遺址廟底溝文化墓地、渭南澄城劉家窪春秋墓地、西安秦漢櫟陽城遺址等三項考古新發現順利入圍。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始於1990年,歷來被視為考古界的重要獎項,在學界和社會公眾間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因而備受關注。

本次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於2018年1月24日正式啟動,根據評選活動日程安排,終評會將於4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屆時將公布最終獲評的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各項目名單。

劉家窪墓地

劉家窪墓地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澄城縣王莊鎮劉家窪村,2016年底該墓地因被盜而被人發現。

2017年初,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與相關單位聯合組成考古隊,對墓地及其周邊開展了系統的田野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收穫。

一是鑽探確認了墓地的範圍與墓葬數量,了解了墓葬形制與墓地布局特點。

墓地總面積約7700平方米,共發現墓葬56座,車馬坑2座,馬坑1座。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兩座「中」字形大墓(編號M1與M2),東西並列分布,居於墓地中部偏東處。

二是對墓地進行全面發掘,2017年共發掘墓葬20座,出土了銅、金、鐵、石、玉等材質的器物。

墓葬多使用木質棺槨葬具,墓主人頭向多朝北,仰身直肢。

根據墓葬及隨葬品特徵判斷,其年代為春秋早期或略偏晚階段。

三是通過周邊區域系統調查,找到了與墓地年代相匹配的兩處居址遺存,包括有陶窯、灰坑、板瓦堆積及陶器殘片,以及一處由夯土和壕溝組合成的面積10餘萬平方米的核心區域。

根據採集陶器與板瓦的特徵判斷,兩處居址的年代為春秋早中期前後。

劉家窪墓地,從墓地布局、葬俗特點、隨葬品特徵等方面綜合判斷,應屬典型周系族群墓地。

大墓主人身份當為諸侯國國君級別。

夯土牆、板瓦建材亦彰顯出墓地對應的聚落等級非同一般。

由此推斷,這裡當為春秋時期某一周系封國所在。

這無疑是陝西關中東部周代考古又一重要新發現,對於研究周代京畿區域的封國采邑制度等相關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楊官寨遺址

楊官寨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高陵區姬家街道楊官寨村四組東側,地處涇渭交匯處西北約4公里的涇河北岸一級階地上,南距現涇河河道僅約1公里,是關中地區仰韶中晚期一處特大型中心聚落遺址。

自2004年首次發現至今,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該遺址開展了持續十餘年的考古工作。

2015年至2017年,為了探索遺址東北部聚落功能區分布狀況,在遺址東段環壕外開展針對性考古發掘工作時,發現一處大型公共墓地。

經初步探明,該墓地總面積超過9萬平方米,區域內墓葬分布十分密集,初步推測墓葬總數達數千座,目前已對其中的211座廟底溝文化墓葬進行了發掘清理。

發掘結果顯示,這批墓葬的規格普遍較小,墓葬方向基本為東西向,在部分墓葬周圍發現有疑似幡類標識墓葬位置的遺存,據此推測墓地在營建和使用過程中經過周密的規劃,類似於《周禮·春官》中所載之「邦墓」。

墓葬形制以偏洞室墓占據絕大多數,還有少量豎穴土坑墓。

在已發掘的墓葬內尚未發現木質葬具,僅在個別墓葬中人骨周圍發現了疑似編織物包裹的痕跡。

墓葬均為單人一次葬,個別墓葬墓主人的細部骨骼有缺失或移位的現象,還有少量非正常死亡現象。

出土隨葬品數量較少,大多數墓葬都不見隨葬品,推測可能與墓主人的身份有關。

但重唇口尖底瓶、卷沿曲腹彩陶盆、泥質筒形斜腹罐等隨葬品具有廟底溝文化典型特徵,為該批墓葬的年代學研究提供了有力證據。

該墓地當屬國內首次確認的廟底溝文化大型墓地,填補了相關領域考古發現的空白,為從宏觀上進一步認識楊官寨遺址的聚落布局提供了依據,也為廟底溝文化聚落形態、埋葬習俗、人種學、人群血緣關係、社會組織狀況等重大課題的研究積累了實物資料。

此外,本次發現的偏洞室墓葬當屬目前所知最早的同類遺存,將該類墓葬的出現年代提前了500多年的時間,為該類墓葬的起源與傳播以及關中地區與中國西部地區乃至西方的文化交流與影響提供了珍貴的考古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意義。

秦漢櫟陽城

秦漢櫟陽城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

據文獻記載,櫟陽城在秦獻公、秦孝公、秦末楚漢相爭之際的塞王司馬欣時期都曾為都城,是西安附近秦咸陽、漢長安外的第三座重要城池。

上世紀80年代,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櫟陽發掘隊對櫟陽城遺址開展了系統的考古勘探與發掘,確定了櫟陽城遺址的南牆、西牆,並在城中發現大量建築遺址及道路,但因地下水位甚高,未發現北牆、東牆。

2013年,為進一步確定櫟陽城遺址保護範圍,為櫟陽城保護規劃提供科學資料,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聯合組隊重啟櫟陽考古。

5年來,在精確測量和考古地理信息系統的支撐下,考古隊通過大範圍勘探和小規模試掘的方式,先後確定了一號、二號、三號等三座古城,並在三號古城內試掘確定了多座大型宮殿建築,確定三號古城的時代為戰國中期至西漢前期,即文獻所載的秦至漢初櫟陽城。

記者 郭青 實習生 張芳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西安兩考古項目獲評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本報訊(記者 龐樂)昨日,記者從陝西省文物局獲悉,為期兩天的「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北京圓滿結束。多名專家學者共同見證「考古界奧斯卡」的誕生。我省高陵楊官寨遺址、秦漢櫟陽城遺址...

楊官寨遺址或為當時社會大型都邑

本報西安1月24日電 (記者陸航)1月23日,記者來到西安市高陵縣姬家鄉楊官寨村的楊官寨遺址。這裡分布著兩座保存完整的史前墓葬和許多大大小小的探方。2015—2016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楊官寨考...

西安考古發現6000年前大型公共墓地

新華社西安1月29日電(記者馮國、許祖華)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學家在著名的史前巨型聚落遺址——楊官寨遺址旁邊,首次發現一處距今6000年的大型公共墓地,其埋葬2000餘人的規模堪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