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圓明園文物在英國開拍 估價高達12萬-20萬英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閩南旅遊-閩南網]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上月末有消息爆出,疑似圓明園被搶的稀有西周青銅器「虎鎣」將於今天(11日)在英國拍賣。

拍賣行稱,這件藏品的估價高達12萬-20萬英鎊(約合110萬-180萬人民幣)。

消息一出,引起廣泛關注。

有文物專家對「虎鎣」是否為圓明園流失文物展開討論,有律師呼籲希望圓明園遺址公園能夠作為原告起訴這次拍賣行為,國家文物局也在3月28日第一時間通過官方微博回應,將了解核實有關情況。

昨天,國家文物局正式聲明說,在得知英國坎特伯雷拍賣行即將拍賣疑似中國圓明園流失文物後,已通過多種渠道與該行進行溝通,要求其遵守國際公約精神與職業道德準則,尊重中國人民的文化權益與民族情感,終止對上述文物的拍賣和宣傳活動。

但4月9日,坎特伯雷拍賣行依然明確表示,拒絕撤拍上述文物。

這場拍賣拍品共有1022件,為期兩天,已於當地時間10上午10點,也就是北京時間昨天下午5點開始。

昨夜,中國之聲《新聞縱橫》編輯以競拍者身份聯繫到坎特伯雷拍賣行拍賣顧問吉布森,對方表示,「青銅虎鎣」是第二天拍賣的第一個拍品,預計將於當地時間4月11日上午10點,即北京時間今天下午5點開拍,有意競拍者可以先通過網絡註冊並交納保證金,再前往現場競拍。

對於中方聲明,對方沒有正面回應,只是表示,英國法律保護拍賣不受影響,將會如期進行。

吉布森稱,了解中國國家文物局的譴責聲明,但是拍賣將合法地如期進行,因為英國沒有相關法律阻止拍賣行合法地在英國拍賣。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約(UNESCO Convention)也只應用於在1970年之後從中國拿走的東西,因此它不具有強制將文物歸還中國的能力。

拍賣行的展品經由英國牛津鑑定中心(Oxford Authentication Ltd.)證明,百分之百是來自西周時期的銅器,此外有家信證明,該展品在家族已流傳四代。

根據時間判斷,確認是來自圓明園的文物,非常少見,具有極高價值。

根據許多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律,取得時效屆滿,將使無權占有人對其占有的財產取得所有權。

這意味著,只要經過足夠長的時間,即使是侵略所得的文物,這些國家的法律也保護文物所有者的合法所有權。

此外,雖然目前國際上有不少關於文物保護的公約,但這些公約僅僅對成員國有約束力,不少國家至今尚未參加部分重要公約,再加上國際公約的執行大多要依靠各成員國的自主行為,因此,通過法律途徑追索文物的難度和阻力非常大。

虎鎣,是「鎣」類青銅器的一種。

有研究認為,與一般被用作祭祀的青銅器不同,在周代,「鎣」是一種用來盛水的實用器具,類似於今天的水壺。

按照拍賣行的說法,現存於世的「鎣」只有七件,因而非常珍貴。

從拍賣行提供的照片看,「虎鎣」的造型更像一個茶壺。

英國當地藝術家對它的描述是,「造型中的虎不是常見的一隻,而是兩隻,這極富想像力而且稀有。

其中一隻老虎在蓋子上居高臨下,倒水時仿佛隨時一躍而下,而另一個老虎以更加自然的姿勢蹲伏在下,形成了手柄。

「虎鎣」之前的擁有者——英國海軍上校哈利·劉易斯·埃文斯在和家人的信件中詳述了他參與洗劫圓明園獲得青銅器等珍貴文物的過程,這些信函與文物一起被發現。

在信中,哈利·劉易斯·埃文斯這樣描述道:「法國人搜颳了大量值錢的戰利品,包括手錶、鐘錶、皮大衣、絲綢等。

將軍號令用上所有能找到的推車,能裝多少就裝多少回來。

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基本可以確認,這件「虎鎣」屬於圓明園。

從目前掌握的資料和信件看,這件文物基本可以確定是圓明園的。

當然目前看不到原件,不能百分之百確定。

他表示,如果想要確認,一方面需要看到實物,另一方面確認文獻真實度。

他認可現有信件以及信件里對「鎣」的描述和來自圓明園的過程。

現在掌握的資料也不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鎣」這種青銅器確實不多,應該是個位數,至於是七件、五件還是六件,還需要進一步考證。

而除此之外,這位英國海軍上校還有兩件青銅藏品此次也將被拍賣,分別是一件估價為4萬-6萬英鎊的酒器和一對十七世紀晚期至十八世紀早期的香爐。

對於坎特伯雷拍賣行明確拒絕撤拍,國家文物局表示,尊重本國和其他國家的文化遺產,促進非法流失文物返還原屬國,是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也是中國政府的一貫立場。

國家文物局強烈反對並譴責坎特伯雷拍賣行不顧中方嚴正抗議,執意拍賣疑似非法流失文物,並以戰爭劫掠文物為名進行商業炒作的行為。

我國對海外流失文物的追討主要有四種途徑:依法追討、商業回購、政府間外交談判和捐贈。

2016年11月,國家文物局在獲悉日本某機構計劃拍賣非法流失的中國文物後,要求其停止拍賣,隨後拍賣機構撤拍了相關文物。

這被認為是國家文物局首次成功叫停海外中國流失文物拍賣。

這樣依法追討的難度有多大?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副院長、教授霍政欣認為,國際公約只能調整公約實施之後的相關情況,即法律上講的沒有溯及力。

這件文物可能清朝末年就流失過去,而那個時代並沒有國際公約解決此問題,所以利用國際公約追不回歷史上這件流失文物。

另外世界各國的國內法、民法上都有善意取得制度、取得時效制度,這也導致即便撇開國際法問題,就國內法而言,追索過程中也有不可逾越的法律障礙。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文物局明確表示,不贊成境內機構和個人參與上述文物的競拍活動,並呼籲國際友好人士本著人文主義精神,共同抵制疑似非法流失文物拍賣。

為何國家層面並不贊成境內機構和個人參與競拍?霍政欣教授認為,一些拍賣行利用「愛國情懷」炒作非法流失的中國文物,中國個人和機構再高額回購,相當於受到「二次傷害」。

參與商業回購是一種實現文物回國的途徑,但是現在不鼓勵國有機構參與非法流失文物的商業拍賣。

第一,中國不認可這種非法流失文物現在的合法性。

第二,作為國有企業,參與這類文物的商業拍賣會給外界一種中國政府認可其合法性現狀的印象,為今後有可能進行的法律追溯帶來困惑。

第三,中國機構和個人在國際市場上參與文物拍賣是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現象,一是國內資金相對充裕;二是涉及中國文物,中國當事方肯定有給予回扣的意願,這就導致很多中國文物在海外市場的價格飆漲,反過來會給國內文物安全造成隱患。

回顧圓明園青銅獸首的整個拍賣過程,獸首從上世紀80年代第一次出現在海外市場,到最後一次拍賣,價格飆漲1萬倍。

已經有一些國際資本注意利用民族情感故意炒作,導致中國機構和個人參與拍賣,最後價格越來越高。

中國人在文物被搶時受到一次傷害,用離譜高價回購文物則受到二次傷害。

國家文物局表示,將密切關注事件進展,並將繼續依照相關國際公約和中國法律規定,通過一切必要途徑促使從我國非法流失的文物回歸中國。

中國之聲將繼續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最終,還是被英國人賣了……

疑似我們的圓明園流失國寶,還是被英國人拍賣了。據央廣網中國之聲4月11日晚間報導,英國當地時間今天上午10點23分,北京時間傍晚17點23分,疑似圓明園文物、世界僅存個位數的西周晚期青銅虎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