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農民犁地發現東漢古墓 部分出土文物為首次發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長豐縣下塘鎮韓崗社區農民周之敏在翻整自家的土地時,意外發現一座古墓。
經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搶救性發掘,認定這是座東漢古墓(如圖),而部分出土文物也是首次發現,這為研究江淮地區東漢時期墓葬的年代序列以及埋葬制度、民間風俗、器物組合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解放初這裡曾翻出陶罐
昨日,合肥晚報、合肥都市網記者來到韓崗社區採訪,這裡正在進行土地整治。
剛犁過的大片農田在春風的吹拂下,散發出特有的氣息。
聽說記者為東漢古墓之事而來,70歲的村民周金紅走了過來,他向記者介紹,這裡確實發現了東漢古墓,春節期間考古人員還對古墓進行了發掘。
周金紅介紹說,在解放初期,埋藏古墓的這片田地曾是他家的耕地,後來土地調整,就分給別的村民了,「解放初期,我們在地里犁田,還翻出了一個陶罐,那時候不懂,幾十年下來,那個陶罐早不知道去哪了。
」
「這次發現漢代古墓的田地以前叫做韓老墳,因為這塊地比其他地要高一些,而且面積也大。
」周金紅說,至於韓老墳下面埋葬的是誰,哪個年代的,卻無人知曉。
村民犁地發現古墓青磚
在發現東漢古墓的田地,村民周之敏剛剛找了台旋耕機在翻整土地,「沒想到旋耕機的鐵齒犁斷了好幾根,土下面可能還有古墓下方的夯土,比較堅硬。
」周之敏說。
呈現在周之敏和記者眼前的這片田地,已經被高高的田埂分割成好幾塊長方形,周之敏說,考古隊發掘的8座古墓都是在這下面。
周之敏告訴記者,2016年他分到了這塊田地,就在犁地耕種的時候,他看到翻開的土地里有青磚,「青磚比現在的磚大不少,上面還有花紋,現在的磚上哪有什麼花紋啊。
」周之敏聯想到以前村民的傳說,韓老墳可能下面埋有古墓,周之敏便撥打了當地政府的電話。
之後,當地政府部門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來到現場,通過精密的勘察,確認土地下面埋葬著東漢的古墓,並命名為「長豐縣下塘鎮中韓古墓群」。
確為漢墓並搶救性發掘
確認有漢代古墓後,為配合下塘鎮土地整治工程,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韓崗社區中韓古墓群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
經過先期考古勘探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長豐縣文物管理所組織了專業隊伍參加此次考古發掘工作,工期約40天。
據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現場領隊介紹,此次發掘面積約400平方米,共發現墓葬9座並發掘8座,根據地層堆積和出土器物判斷,為東漢及清代時期古墓群。
「已發掘的墓葬可分為磚室墓和土坑墓兩種類型。
隨葬器物較少,出土器物僅19件(組)和部分陶瓷碎片,主要類型有瓷器、陶器、銅器、鐵器和石器等。
」
現場領隊說,之所以發現墓葬9座而發掘8座,是因為另外一座墓葬靠近水塘,且水位較高,目前不便發掘。
部分出土文物首次發現
近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其官網上發布《長豐縣下塘鎮中韓古墓群考古發掘工作順利完成》的消息,這也標誌著此次的考古發掘工作完成。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介紹,雖然此次發掘時間不長,古墓葬及出土器物數量也不算特別豐富,但中韓古墓葬的密集程度在我省考古工作中還是比較少見的,部分出土文物也是首次發現。
對於這些東漢古墓以及出土的少量器物,考古專家表示,這些東西可以反映出合肥地區與其他區域的古代文化交流的關係,也為研究江淮地區歷史特別是東漢時期墓葬的年代序列以及埋葬制度、民間風俗、器物組合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來源:中安在線
南昌出土罕見「丹書石券」!現史上最早土地公……
古裝劇里常常聽說「丹書鐵券」,南昌卻出土了罕見的「丹書石劵」,上有我國最早的關於土公(土地公)的記載;南昌首次發現了六棺合葬墓,共有一成人女子和五名未成年孩童,奇特的葬俗成為難解之謎;江西首次在...
安徽阜陽考古發現古墓葬5座 正進行搶救性發掘
3月11日,太和縣倪邱鎮中心校綜合樓建設工地,發現一處家族性古墓葬群。太和縣相關部門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搶救性發掘。3月22日,潁州晚報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這次考古發掘共發現古墓葬5座,其中夫妻合葬...
甘肅武威發現罕見東漢古墓 出土大量珍貴文物
出土的陶瓷馬首天馬故里喜事連連,繼8月9日武威發現西夏馬首浮雕後,8月11日,武威市涼州區西關某樓盤開發區施工隊在開挖地基時又發現一東漢青磚古墓,包括陶馬製品在內的近50件珍貴文物重見天日,不僅...
長沙陡嶺路古墓群發掘結束 最久遠古墓疑為漢代貴婦墓
《長沙北城再現漢墓,又一個「馬王堆」?》後續長沙陡嶺路古墓群發掘結束最久遠古墓疑為漢代貴婦墓記者 薛琳本報9月22日訊 記者今日得知,長沙市開福區陡嶺路的漢墓群遺址搶救性發掘已完成,共發掘了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