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賢出土兩處明代古墓 夫妻合葬雙人墓已被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說:上海奉賢發現一處明代墓葬。

來源:澎湃

【新民晚報·新民網】近日,奉賢區莊行鎮鄔橋社區張塘村村民一處施工現場挖掘時,發現了一處明代墓穴。

上海博物館考古研究部立即派工作人員前往查看,目前發掘工作已於昨天(17日)下午完成。

目前共出土一處雙人合葬墓與一處單人墓。

其中,雙人合葬墓有被「擾動」的痕跡,當地警方已介入調查。

在現場挖掘的考古隊員稱,該處古墓為「搶救性發現」,將交由施工方就地掩埋。

夫妻合葬墓被盜損

今年7月15日,張塘村的村民們發現了一處古代墓穴。

記者從在發掘現場的奉賢區博物館館長張雪松處了解到,該地塊原本規劃種蔬菜,當時挖土機正對土地進行平整,卻忽然發現有一處「挖不動」,以為有一處水泥地,用力一扒後,沒想到是一處墓葬。

據張雪松介紹,出土的棺木長約2米,寬不到1米。

據上海博物館考古研究部考古專家周雲說,他們於7月16日下午接報後來到了現場。

她發現,出土的墓穴為雙人合葬墓,棺板和內部空間已被挖土機扒開,遭到了破壞。

棺木內也沒有找到墓志銘或買地券之類能夠表明墓主身份的證據。

一旁四周散落著明青花殘片、木匣殘片、一把殘損的木梳和一根銀簪,身著織物的遺骸也被移位,有明顯被「擾動」過的痕跡。

不過,結合遺物和織物上隱約可見的精美鑲金線繡織物,以及綜合該墓葬的「形制」來看,確定屬於明代夫妻合葬墓。

據她了解,村民們在發現後停止了施工,但尚未意識到是處古墓,以為是附近村民的祖上棺木,就徑直離開了現場,也沒有採取任何保護措施。

次日,村民到來後發現和第一天的環境不同,才意識到可能是古墓被盜。

古墓為「搶救性發現」

周雲向記者介紹,在斷定墓穴的年代為明朝後,考古隊員觀察到明代古墓特有的「三合土」和「糯米漿」一直覆蓋到雙人墓周邊。

7月17日,在雙人墓穴,考古隊員挖掘出了另外一處明朝單人墓。

出土時,由於江南地區多雨,因此大部分棺木都為「飽水出土」。

打開棺蓋後能看到棺內大量進水,惡臭難聞。

其屍骸完整,但已高度腐爛。

墓主人身著外衫,裹成一團,周身覆蓋著被子,身下墊著蓆子,紋路都已模糊不清。

墓穴碑上刻有「明故XX氏XX孺人合葬」("XX"為字跡模糊之意),墓內放置由銘旌,這些都證明該墓穴為明代女性墓葬。

考古隊員清點後並未發現陪葬品。

從規格上來說,該處墓葬主人的地位遠不及雙人墓葬。

談到兩處古墓的文物價值及保護方法時,周雲透露,該處古墓被認定為突發性基建中的「搶救性發現」。

考古研究部的考古隊員們將測量、勘探、記錄完畢之後,將重要的部分文物和資料進行保護和存檔,帶回進行後續的深入研究。

在這一系列程序完成後,將交由施工隊就地將其埋入地下。

面對市民對保護方法可能存有的質疑,周雲解釋說,並不是所有的墓葬都有保護的意義和價值。

「一般沒有保留價值的就會被掩埋,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除非是規模特別大、有重要意義,或者墓主人為重要人物的墓穴,才會選擇進行就地保護。

」周雲透露,此處奉賢的出土墓葬,被認定為普通明朝墓葬,且部分受損被盜,屬「搶救性發現」範疇,並沒有進行特別保留的價值。

文物發現不宜「圍觀」

周雲對記者說,隨著城市建設的步伐逐年加快,越來越多的地下墓葬被揭開面紗。

「我們每年都要接到一到兩件搶救性發現,各區都有,多的時候一年有好幾件。

」周雲說,文物的發掘和出土,引發市民和輿論的興趣,關心墓葬和文物的保護是好事,但普通的文物發掘工作並不應該受到過度的關注。

「此次事件一經曝光,附近村民、媒體大量涌至現場,讓我們也有點為難。

「文物發現有其獨特性,一般來說,是謝絕社會人員『圍觀』的」。

她表示,雖然文物發掘在實際工作中無法完全避免和社會人員進行接觸,但希望能夠將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如果確實是重大的、能夠有教育意義的發現,他們也會定期組織相關的活動,供市民參觀。

但如果純粹是來「看熱鬧」,那對文物保護現場的工作並不有利。

周雲通過《新民晚報》向上海市熱愛文物的市民呼籲,關愛文物、熱愛文化值得肯定,但也不能過度。

過分的「圍觀」、湊熱鬧,可能會對文物造成「二次傷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古墓內為何會有現代小孩遺蹟

近幾年,國家搶救性發掘古墓的消息頻頻爆出,伴隨著古墓出現的還有大量當時文物陪葬品,這些文物的發現為我國考古研究各代歷史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常德河街工地挖出明代家族墓

尚一網訊(常德晚報記者 劉凌 實習生 覃天 通訊員 佘濤)1月19日,穿紫河邊常德河街工地上,常德市博物館的搶救性發掘工作接近尾聲,16座墓葬重現天日。一直關注此事的政協委員彭梅華代表周邊居民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