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馬王堆古墓-屍體千年不腐爛,原因竟是這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於古入的生活狀況,歷史學家們不僅僅致力於對古籍和化石的研究,還將目光集中在那些神秘莫測的古墓中。

發現千年古屍

湖南馬王堆古墓中出土了一具神秘女屍,震驚了全世界。

人們無比驚訝,為什麼歷經2000年的漫長歲月,這具女屍不但外形完整,而且面色鮮活,發色如生。

經過解剖,其內臟器官完整無損,血管結構清楚,骨質組織完好,甚至腹內還有一些食物殘留。

仿佛這具女戶不是千年的屍體,面是剛剛死去。

這具千年不腐的女屍,帶給人們一個又個不解之謎,困擾著許多歷史學家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馬王堆發掘出3座西漢墓葬。

墓前有斜坡墓道,墓頂有封土冢,是長方形的豎穴木槨墓。

其中一號墓的土冢高5~6米,墓穴口長20米、寬179米。

墓口從上到下有4層台階,深16米。

墓內有4棺1槨。

棺為重棺,外棺為黑漆素棺,2層棺為彩繪棺,3層棺為朱地彩繪棺,內棺雙漆,內紅外黑,並飾以絨圈錦和羽毛貼花絹,蓋板上覆蓋著帛畫一幅。

馬王堆漢墓帛畫創作於漢文帝時期,是迄今發現的漢代最早的獨幅繪畫作品。

馬王堆漢墓帛畫創作於漢文帝時期,是迄今發現的漢代最早的獨幅繪畫作品。

內棺的墓主人是一位約50歲的女性,她全身裹殮著各式衣著和由18層絲麻織物制的寢被,都浸泡在20厘米深的茶色液體里。

由於屍體保存得非常完好,使得各地前來研究的專家、學者得以從解剖學、組織學、微生物學、寄生蟲學、病理學、化學、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臨床醫學以及中醫中藥學等諸多學科出發進行深人的研究。

通過肉眼及病理組織分析、電子顯微鏡觀察、X射線、寄生蟲學研究、毒物分析等方法,女屍的死亡年齡、血型、疾病、死因等諸方面已經有了分析結果。

墓主人生前患有多種疾病和損傷性症狀,可能死於冠心病。

古屍為何能不腐呢?

般來說,古墓中的屍體留至今天,只有兩種結果:一是腐爛,因為隨葬品中大量的有機物質必然在有空氣、水分和細菌的環境裡很快腐爛,棺木也會腐朽,最後屍體也難免爛掉,只剩下骸骨,甚至碎末;二是形成乾屍,這是在極為特殊的氣候條件下形成的,在特別乾燥或沒有空氣的地方,細菌微生物難以生存,屍體迅速脫水,成了皮包骨的「乾屍

馬王堆的女屍是如何成為「濕屍」而不腐爛的呢?據考查,有五方面的原因。

其一,屍體的防腐處理得好。

經化學鑑定,它的棺液沉澱物中含有大量的硫化汞、乙醇和乙酸等物。

這說明女屍是經過了汞處理和浸泡處理的,其中硫化汞在屍體防腐固定上的作用是很明顯的

其二,墓室深。

從墓室的條件看,整個墓室建築在地下16米以下的地方。

上面還有底徑50~60米、高20多米的土堆。

既不透水也不透氣,更不透光。

這就基本隔絕了地表的物理和化學影響。

其三,封閉嚴。

墓室的周壁均用黏性強、可塑性大、密封性好的白膏泥築成,泥層厚1米左右。

在白膏泥的內面還襯有厚為半米的木炭層,共500多千克。

墓室築成後,墓坑再用五花土夯實。

這樣,整個墓室就與地面的大氣完全隔絕了,並能保持18℃左右的相對恆溫,不但隔斷了光的照射,還防止了地下水流入墓室。

其四,隔絕了空氣。

由於密封好,墓室中已接近真空,具備了缺氧的條件,使厭氧菌得以繁殖。

在槨室中存放的絲麻織物、漆器、木俑、樂器、竹簡等有機物,特別是陪葬的大量的食物、植物種子、中草藥材等,產生了易燃的沼氣,從而加大了墓室內的壓強。

沼氣能殺菌,高壓更使細菌無法生存。

其五,棺槨中存有神奇的棺液,起到了防腐和保存屍體的作用。

據查,槨內的液體約深40厘米,而棺內的液體約深20厘米。

但它們都不是人造的防腐液。

那麼,這些棺液是哪裡來的呢?經科學分析研究,槨內的液體是由白膏泥木炭、木料中的少量水分、水蒸氣凝聚而成的。

而內棺中的液體則是由女屍身體內的液體化成的「屍解水」等形成的。

正因為有這種自然形成的棺液才防止了屍體腐爛,並使得屍體的軟組織保持了彈性,膚色如初,栩栩如生。

千年的亡魂,在重見天日之時,隨同所有出土的文物,散發著迷人的光芒,讓人流連於不解的迷宮長廊之中。

此文章為談笑古史原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馬王堆千年乾屍

在我國湖南長沙有3000多年的歷史文化,遺憾的是,二戰期間的一場大火幾乎燒毀了地面上所有的古建築,但在長沙城地下,卻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文物和歷史遺蹟。1971年年底,當地駐軍想利用馬王堆的兩個小山...

揭開馬王堆漢墓女屍千年不腐之謎

1972年,在湖南省長沙市東郊橫空出世了一座漢朝的墓地,相傳為五代十國時楚王馬殷的墓地,故稱「馬王堆」,從此馬王堆漢墓成了當時考古學界無所不知的墓葬群。有人把它譽為中華民族的地下文化寶庫,西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