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錦丨織造里的頂級貴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蘇州宋錦,作為與南京雲錦、四川蜀錦齊名的中國三大名錦之一。

蘇州宋錦的發展建立在唐代蜀錦的基礎上,歷史十分悠久。

自宋代以來,宋錦便經歷了世代的變遷,如今成為中國「錦繡之冠」,它是蘇州人的驕傲,是蘇州文化里的瑰寶。

生於兩宋之間

蘇州宋錦是在唐代蜀錦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晉末,因五胡亂華導致漢人衣冠南渡。

南朝宋郡守山謙之從蜀地引用織錦工匠在丹陽(與南朝劉宋都城南京相鄰)建立東晉南朝官府織錦作坊斗場錦署,使蜀錦技藝傳到江南。

五代時吳越王錢鏐在杭州設立一手工業作坊,網羅了技藝高超的織錦工300餘人。

北宋初年,都城汴京開設了「綾錦院」,集織機四百餘架,並移來了眾多技藝髙超的川蜀錦工作為骨幹。

另在成都設「轉運司錦院」。

南宋朝廷遷都杭州後,在蘇州設立了宋錦織造署,將成都的蜀錦織工、機器遷到蘇州,絲織業重心逐漸南移。

兩宋時在蘇州、杭州、江寧等地設織造署或織造務。

宋代,江南絲織業進入全盛時期,蘇州出現了一種非常細薄的織錦新品種,是理想的書畫裝裱材料。

從宋代留傳下來的錦裱書畫軸子來看,宋錦在當時已有「青樓台錦」、「納錦」、「紫百花龍錦」等40多個品種。

織錦到了宋代,主要是宋高宗南渡以後,為了滿足當時宮廷服飾和書畫裝幀的需要,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並形成了獨特的風格,以至於後世談到錦,必稱宋。

宋錦,可分為重錦、細錦、匣錦、小錦四類。

重錦有四五十種花樣,均為明清流傳下來的底本,如龜背龍紋、金線如意、雙桃如意、福壽全寶、梅蘭竹菊、定勝四方等。

重錦又稱「大錦」,花作退暈,金勾輪廓,是宋錦中最名貴的品種;細錦在四方連續、六方連續、八方連續骨式內添加小花,分別稱四達錦、六達錦、八達錦,用作衣物;匣錦最薄,又稱「小錦」,顏色素凈,用作書畫、錦匣裝裱。

明代宋錦發展到上百餘種。

不絕如縷

宋錦的發展幾經興衰。

南宋時,蘇州成立了「作院」,專為朝廷生產一種花色品種與蜀錦相類的織錦,但結構與質地更為平挺與緊密,「蘇州宋錦」由此名揚天下。

元代由於戰亂不斷,宋錦生產一度衰落。

明清時期,蘇州宋錦業蓬勃發展,隨著朝廷對織錦需求量的增加,官府不得不在官府織造之外,另雇用民間機戶包攬領織,才能完成織造任務。

故當時蘇州官辦、民辦產銷兩旺,各地商賈匯集,盛極一時,成為全國絲織中心,「東北半城皆機戶,萬戶機聲傳小巷」。

當時蘇州生產的宋錦,織工精細,紋樣高雅,具有宋代以來的傳統風格特色,與元代時期流行的光澤艷麗的妝花緞等品種有著明顯的區別,更符合貴族、士大夫階層崇尚優雅秀美的藝術品位,素有「錦繡之冠」的美稱。

清咸豐年間,蘇州宋錦業受太平天國戰爭的影響,生產受到重創。

至同治、光緒年間重新復業,當時蘇州城區尚有宋錦機約300台。

14世紀到19世紀是宋錦最鼎盛的時期,20世紀初,因為受西方現代化工業的衝擊,以及多年的戰亂,傳統宋錦一度衰落,宋錦的製作技藝幾乎失傳。

由於宋錦流傳下來的畫樣本就很少,技法也大多失傳。

明清以後織出的宋錦稱為「仿古宋錦」或「宋式錦」,統稱「宋錦」。

民國初年因軍閥混戰,宋錦業逐步萎縮,瀕臨失傳。

到新中國成立前夕,宋錦業已奄奄一息,瀕臨絕跡,僅剩織機十二台,1981年獲百花獎的宋錦製品不少織錦工人都只好改行度日。

解放後,蘇州宋錦業開始恢復生產,嚴斌宣、陸萬昌、包連夫等十六戶小作坊於1955年7月成立了蘇州宋錦供銷生產小組,後改為生產合作社。

1957年成為有百餘人和四十餘台機的合作工廠。

1958年增添了電力機,成立了宋錦漳緞廠,1959年更名為蘇州宋錦織物廠,專門生產各式宋錦、蘇花綾,以及小量的漳緞、天鵝絨、八寶帶等。

但六十年代後期開始以生產現代絲織品為主,傳統的宋錦生產逐步衰落,1997年至1998年該廠如同蘇州的其它絲綢企業一樣,停產倒閉,原廠房被賣掉,專業人才和技術資料散失,傳統宋錦面臨人亡技絕之危。

因人傳藝

全國絲綢專家錢小萍為此痛心不已,她在宋錦廠倒閉後立即拜訪了那些老工人、老技師,搜集宋錦相關資料,可惜,由於工廠不重視資料的保存,收穫有限。

在她創辦的蘇州絲綢博物館內,她根據有關歷史記載復原了一台傳統宋錦花樓機,請來老工人傳授織造技藝,總算是保留了一點宋錦傳統織造技藝的星星之火。

2000年以後,隨著政府對傳統文化的越來越重視,蘇州宋錦的保護與傳承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錢小萍親自調研並撰寫了宋錦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材料,2006年,「宋錦織造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09年,宋錦又與「中國蠶桑織造技藝」打包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但目前宋錦織造技藝在蘇州的傳承情況,仍然不樂觀。

錢小萍宋錦大師工作室、蘇州絲綢博物館和工業園區家明織造坊,從事傳統宋錦織造技藝的傳承,生產以花樓木機為主,但規模很小,基本以挖掘和保護為主。

另有蘇州天翱特種織繡有限公司和蘇州工業園區紅星宋錦織造坊,以有梭鐵木機進行宋錦生產,但兩家加起來也不過十幾台織機,規模產能也不大。

吳江鼎盛絲綢有限公司,創新應用電腦劍杆織機制織宋錦面料,生產能力大大提高。

2009年至2014年,由錢小萍總體設計,南京雲錦研究所織造,歷時六年心血研織成功的「西方極樂世界」宋錦,寬1.72米,長3.86米,以阿彌陀佛為中心,278尊佛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是研究和傳承宋錦織造技藝取得的重大突破性成果。

同時,錢小萍也撰寫了《中國宋錦》《三大名錦的特點剖析》《宋錦的研究與傳承》等大量宋錦的書籍和專業論文,把自己多年對宋錦的研究上升到理論高度進行了梳理和總結,分享給了大家。

走入尋常百姓家

蘇州絲綢博物館是宋錦織造技藝的傳承基地,錢小萍的弟子沈惠和王晨,是宋錦織造技藝的省級和市級傳承人,她們為宋錦的傳承,也作出了不少成績。

沈惠與家明織造坊合作,應用手工木織機複製和仿製了「清·淺棕地團龍團鳳四達暈宋錦」「清·淺紅地龍紋四達暈錦」「明·盤絛四季花卉紋宋錦」及「清·杏黃地曲水蓮花紋宋錦」等宋錦作品;王晨則應用電腦織機創新設計了「宋錦和氣吉祥圖」、宋錦姑蘇民居圖書畫系列、宋錦文徵明「冰姿倩影圖」以及宋錦文徵明「行書七律二首」等作品。

2012年吳江鼎盛絲綢有限公司創新應用電腦劍杆織機制織宋錦面料,並首創宋錦箱包、宋錦家紡等產品推向市場,提高了宋錦的影響力。

2014年,該公司又從數百家競爭企業中脫穎而出,承接了APEC「新中裝」面料的生產任務,成功把宋錦推向了新的高度,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2014年,APEC會議,宋錦站上了世界舞台。

立領、對開襟、連肩袖,提花萬字紋宋錦面料、飾海水江崖紋、漳緞……每一次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領導人們的著裝都是「重頭戲」,這一次,一系列中國元素的「閃亮登場」,讓全世界的眼睛為之一亮。

現在,宋錦的典雅美麗正在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知和喜愛,由於它風格獨特,厚薄適中,所以用途十分廣泛。

除可用作服裝、披肩、桌旗等日常生活用品,還可用作箱包、錢包、筆記本等文化創意用品,以及類種題材的宋錦藝術品,如宋錦極樂世界。

當年的皇家用綢,正逐步走入尋常百姓的生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