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墓五百噸文物,專家反對挖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據歷史考證,唐代帝王陵墓大部分被五代的耀州節度使溫韜所盜,惟有乾陵因盜挖時風雨太大而幸免於難。

而且根據聖記碑上的碑文記載,唐高宗臨死時,曾遺言把他生前所喜愛的字畫埋進墓內。

加上武則天和唐高宗都處在唐朝的全盛時期,墓內陪葬品自然也極具價值。

因此,解放以來,挖掘乾陵的申請多次被提了出來,但由於種種原因,國家都沒有同意挖掘。

難道國家對乾陵的不挖掘政策有了改變?乾陵到底應不應該挖掘?我們這代人真能有幸見到乾陵里的寶貝嗎?

去乾陵旅遊歸來的人難免會惆悵,大家所能見到的僅僅是些皇家陵園外圍的一些宏偉建築,可真正的地宮、陵寢又是如何呢?陵墓里的寶貝又是些什麼呢?

專家們推測,乾陵墓室在前後通道的兩側,各有四間石洞,洞裡裝滿了盛唐時最值錢的寶貝。

在通向金剛牆的近百米過道兩旁,擺滿了各種金銀祭器。

而最讓世人感興趣的就是那件頂尖級國寶———《蘭亭序》。

史書記載,《蘭亭序》在李世民遺詔里說是要枕在他腦袋下邊。

那就是說,這件寶貝應該在昭陵,而不在乾陵。

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溫韜把昭陵盜了,但在他寫的出土寶物清單上,卻並沒有《蘭亭序》,那麼十有八九《蘭亭序》就藏在乾陵裡面。

乾陵一帶的民間傳聞中,早就有《蘭亭序》陪葬武則天一說。

曾主持西安半坡遺址和法門寺挖掘工作的陝西省考古學會會長、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前所長石興邦先生操著濃重的口音表示:他對乾陵的態度一直是主張發掘,就在這次研討會上他還再次表明了自己的觀點。

他告訴記者,建國後考古勘查證明,乾陵墓道全部用石條填砌,層疊於墓道口直至墓門,共39層。

各層石條均用鐵栓板固定,並以鉛灌縫。

陵墓四周沒有盜洞,墓道的石條和夯土仍為原來合葬武則天時的樣子。

因此,乾陵有幸成為一座至今未被盜過的帝王墓。

那麼墓葬里的屍骨,各種金銀器、陶器、木器、絲織品都是極具考古價值的,能幫助我們後人更好地了解唐代的歷史。

雖說陵墓修築得很結實,可是現在墓坑裡到底是怎樣的情況誰也不知道,地震、黃土土質、氣候都可能對墓坑裡的東西有影響。

而近40多年來,考古界對南唐二陵、明定陵、法門寺地宮、秦公大墓的發掘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專業水平和現代的科技水平完全能夠勝任對乾陵的發掘工作。

雖然出土後也有爛的可能,但與其這些東西放在墓坑裡也會爛,還不如挖掘出來呢!

「在國際上,象埃及帝王谷法老陵寢,即我們常說的金字塔也都是開放的,所以乾陵的發掘應該是可行的。

」石興邦先生說,「我們應該好好利用古人留給我們的遺產,如果墓坑裡的屍體防腐做得不錯的話,完全可以利用屍骨,將武則天、唐高宗的相貌復原。

可如果受一些地質、氣候條件的影響,墓坑裡埋的屍骨都朽了,呈麵粉狀的話,也就無形可考了!」

國內大多數專家反對「打擾」武則天,把乾陵的挖掘留給子孫後代。

既有陝西省的考古專家一再呼籲挖掘,也有不少國內的考古專家提出質疑。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劉慶柱所長就反對陝西乾陵的挖掘。

他指出,關於乾陵挖掘的申請,陝西省考古研究所、陝西省文物局、陝西省政府向國務院申報過數次。

國務院為此還專門組織過專家研討,劉慶柱所長本人就參與過當時的研討,針對地震、黃土土質、氣候對乾陵的影響,當時與會的權威考古專家一條一條給駁了。

至今考古界老一些的專家都不同意挖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40萬大軍挖不開的陵墓,究竟有何秘密?

在中國幾千年來的歷史長河中,自秦以後,一共出過九個大王朝,它們是: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還出過五十幾個小王朝,它們是:三國時的魏、蜀、吳,共三個;十六國時的東晉、前趙、北涼、夏、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