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地灣 感知華夏遠古文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地處渭河中上游的天水一帶,在以大地灣為中心的遠古時代就孕育了華夏文明。

今天,透過我們的大地灣之行,讓我們走進人類最初的生活,親身感受史前文明的氣息。

丨A 大地灣之行是我們探訪華夏文明在甘肅天水篇的第三站。

8月12日,天氣晴朗,記者一行早早起床,隨初升的太陽,從天水市出發,過三陽川,走秦安城,往素有「黃土高原上的文化奇蹟」的大地灣史前人類文化遺址而去。

在秦安縣委外宣部工作人員張向軍的陪同下,記者一行從秦安縣城出發向西北,穿過鎖子峽,經葉堡過安伏便進入葫蘆河在秦安境內最富特色的地方――錦帶峽河谷。

但見葫蘆河兩岸群山連綿,高山聳峙,一水徘徊,公路纏繞在峽谷和河水之間,一會兒在河東,一會兒到河西。

兩岸怪石突起,山勢陡峭,時開時合,葫蘆河似長長的錦帶平靜緩慢又曲折地在青山間穿行。

也許上游剛下過雨,河水渾黃,和周圍的土地沒有多少區別,狹長的河谷給我們有穿越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感覺 出峽不久,就是平坦的谷地,沃野千里,秋莊家鬱鬱蔥蔥,有很多蘋果園,也有好多果品加工廠從車窗閃過,讓人感覺出了一種現代農業的蓬勃生機。

過蓮花鎮,到達五營鄉邵店村,正趕上逢集,人來人往,熙熙攘攘,正是一年瓜果成熟的季節,叫賣聲不絕於耳。

時尚的街面,新農村整齊的房屋讓記者眼前一亮。

集市外寬闊的公路兩邊田地一展平疇,禾稼鬱郁,著名的大地灣新石器時代遺址就在這裡。

遠遠望去,平整的土地上有一形似土堡的建築分外顯眼,這就是「大地灣博物館」。

處於半地下狀態的博物館建築,呈折線型布局,外觀用黃土泥層裝飾,與周圍的地質地貌、自然環境、古文化遺存協調一致,一種厚重深沉的古味迎面撲來,似乎在講述著這裡的千年故事。

走進博物館,外面是黃土裹身,裡面卻是現代化的設施,窗明几淨,整潔大氣,館內陳列了自1958年第一次發現到1995年最後一次挖掘出的代表性精品文物300多件,這些器物,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

丨B 走進寬敞的展廳內,首先映入記者眼帘的是一排排漂亮的展板上貼滿了各種抽象符號的圖片,這就是大地灣考古中最著名的「六項中國考古之最」――中國最早的旱作農作物標本、中國最早的彩陶、最早的文字雛形、最早的宮殿式建築、最早的「混凝土」地面、最早的繪畫的簡單介紹。

記者看到,整個展館分為發掘保護、歲月遺痕、陶風彩韻、天地伴眠四個單元,並展出了多個墓葬發掘現場,運用現代展示手段詮釋了古老的大地灣文明。

每個單元都以實物為主體,並以簡潔、通俗的語言介紹了大地灣不同時期的史前文化,突出展示了大地灣考古的重要成果和重要內容。

在展館「歲月遺痕」單元處的大地灣「五期文化牆」上,記者看到,最早的第一期文化處於地層橫斷面的最底層,標出了距今約8000――7300年,二期文化距今約6500――5900年,相當於仰韶文化早期……最上層是五期文化,距今約4900――4800年,僅出土少量遺蹟遺物。

這裡還陳列著不少石斧、石刀、陶刀等農業生產工具,貯存物品的大袋形窯穴的建造,大型陶瓮、缸、罐等貯藏器,還有我國最早的農業標本炭化稷和油菜籽,這一切都說明和反映了當時經濟形態屬於定居的以農業為主的類型。

還有很多彩陶,其精美的彩繪圖案(如魚紋、繩紋、網紋等圖案),透視出大地灣人開展網罟生產的痕跡。

最為精妙的當屬彩陶人頭瓶,通高32厘米,口徑4.5厘米,人頭形口塑有清秀的五官,整齊的劉海,微鼓的鼻翼,尖圓的下頷,面呈鴨蛋形,雙耳有穿孔,口目鏤空,顯得生趣盎然,造型優美,動人心弦。

據介紹,這件精美的陶器原件現保存在甘肅省博物館,這裡展出的是複製品。

隔著玻璃櫥窗,記者看到陳列的形如現在繡花針大小的6個「骨針」,磨製非常精美,玲瓏剔透,見證了遠在8000年前,人類就可以用獸骨做成『針』來縫製衣服的歷史。

大地灣遺址,是8000年前原始先民在中華大地上繁衍生息、文明演化的歷史見證。

從1978年以來,大地灣先後進行過兩輪較大規模的發掘。

發掘總面積為14752平方米,約占分布範圍的1.34%。

就是在這僅占1.34%的發掘面積上,出土了巨量的遺存,揭示了大地灣高度發達的史前文明,展現了遠古時期原始先民們的社會、經濟、生活等狀況。

丨C 大地灣遺址的發現過程充滿了偶然性和傳奇的故事性。

1958年陽春,葫蘆河支流清水河河谷楊柳吐翠,大地返青,大地灣呈現出春天朝氣蓬勃的景象。

正是農田基本建設的大忙時節,二十歲剛出頭的張德祿和大伙兒一起在田地里幹活,在犁地過程中,一個彩色的陶瓶被翻刨了出來,陶瓶通體彩繪,葫蘆身,女人頭,非常精美,可惜在瓶頸處斷裂了。

張德祿覺得陶器精美,決定帶回家。

直到1978年的一天,文物考古工作者來到這裡,張德祿才拿出珍藏已久的陶器,考古人員發現在這裡收集到的陶器造型與馬家窯出土的有所不同,於是,就報請國家文物局,在這個地方搶救性地試掘。

正是這件無意中出現的人頭形彩陶瓶,使黃河中上游的中華遠古文明雲破天開,震驚世界的大地灣考古發掘隨之展開。

就是這一不經意的發現,一個讓中國考古界至今驚嘆不已、規模空前的新石器文化遺址出現在世人面前――這就是大地灣史前文化遺址。

從此,中國史前燦爛的文化被世人認識,中華文明的先河被開啟。

後經多次大規模的考古開挖,層次分明的文化遺址和豐富珍貴的文化遺物震驚了考古專家,轟動全國。

丨D 大自然賦予了清水河跌宕起伏的骨骼,生生不息的先民則豐滿了大地灣的血肉。

這裡就是先民曾經的家園,這裡曾經養育了一個個先民部族,見證過他們的興旺崛起,這裡也成為中華文明的根基。

午後,記者一行來到大地灣原始古村落復原地,走進園區,仿製的原始房屋散布其間,有圓頂的,有尖頂的,有宮殿式的,也有穴居和半穴居的,都在高大的樹木掩映下,給人一種走進史前大地灣的感覺。

古人類創造出來的燦爛文明,在這裡再現和復原,給人有身臨其境的震撼。

這裡很靜,靜得連樹葉落地的聲音都能聽見,遠處雞鳴不已,樹間陽光燦爛,頭頂的藍天白雲,似乎都從遠古而來。

走遍園區的角角落落,不經意就會有一個手提圓口尖底陶皿雕塑的「古人」從眼前閃過,仿佛是走進了遠古的大地灣,踏進了文明的源頭。

滄海桑田,遠古的火種早已熄滅,曾經繁榮的村寨也掩於黃沙厚土之下。

可先祖遺留下來的燦爛文明,歷經歲月侵蝕,仍堅實如斯,光亮輝煌。

站在清水川,時有高亢的秦腔很有穿透力地飄過耳際,這裡是秦人的土地,到處有秦腔秦韻。

這裡視野開闊,眼前山川歷歷在目,公路上車來車往,遠處的村莊被初秋薄薄的霧靄所遮蔽。

這是清水河養育下的一片沃土,四周群山環抱,氣候溫和,河谷平整,適宜於定居和耕作。

大地灣所在的邵店川長達百里,清水河自略陽川入注,由東向西,蜿蜒而來,至大地灣曲屈流過,順川而行,流向蓮花川。

向前北山有「八卦頂」,四野開闊,足以展望方圓百里,看大地灣一目了然。

山腳下左右西東延伸三華里,皆為大地灣原始部落古遺址,在此共坐落著大小不等的幾千處房址,穴居坑址、灰坑等等,整體而望,規模宏大,整齊壯觀。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我們有理由相信,是大地灣這方水土滋養了智慧的先民,是大地灣這方水土成就了先民的智慧和創造性,從而孕育了華夏民族的遠古文明。

丨E 清水河,一條中華文明史繞不開的河流。

這裡是大地灣人的家園,這裡曾經是女媧的故里,數千年來,這裡記錄了一幕幕先民勤勞創造的遠古文化。

在大地灣以東不足十華里就是隴城鎮,文化底蘊深厚。

隴城鎮古稱龍城,又名略陽川,相傳是媧皇的誕生地,傳說女媧為風姓氏,故那裡有風台、風溝、風瑩等地名,有女媧洞,女媧祠、補天石等遺址遺物。

傳說 女媧出生在風溝,長在風台,葬在風瑩。

記者到達隴城鎮已是午時,午飯後,我們在鎮政府辦公室主任趙志林及隴城中學高仲德老師的陪同下來到隴城鎮女媧祠。

眼前的女媧祠建築宏偉,氣勢奪人,從建祠到今天一直香火旺盛,每年3月15日女媧誕辰日,都會舉行大規模的公祭活動。

祠內大殿塑有女媧的大型塑像和鍊石補天的壁畫,殿前陳列著一塊原始補石,似有火燒過的痕跡,石上圖案似女媧出洞,又像舉石補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出女媧祠不足200米,就有龍泉井,那井水不分旱澇,四季玉液瓊漿充盈,成為當地人們飲用的甘泉。

井上建有龍泉亭,亭台上繪有先天八卦圖案。

隴城鎮至今還有八卦城的遺址,可惜現在只能看到不多的幾面殘牆而已。

這裡還有個女媧洞遺存,出鎮沿一山谷行不遠,在路右面的土質半山上有一洞窟,這就是傳說中的女媧洞,洞內有洞,深不可測,自古至今人跡罕至。

洞外草木茂密,行人甚少,透出幾多荒涼。

從女媧洞折回往南沿一小路上到山腰,走過田地,便是有名的三國古戰場街亭遺址,此地正是三國時蜀將馬謖失街亭的地方。

站在亭前放眼遠望,群山蒼茫,清水河似飄帶穿谷而過,透出無限的平靜。

有名的關隴大道,逶迤遠方,這也是當年馬謖的逃跑之路,如今,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就建在古遺址上,似乎訴說著那段著名的歷史,「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呵! 當採訪車慢慢啟動,漸漸地把窗外的大地灣拉遠,留下了我們的思緒,帶走了我們的身影。

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大地灣,孕育華夏文明的大地灣,創造出了中華大地上最大奇蹟的大地灣,在我們的揮手中濃縮成一片記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大地灣遺址:創造6項「中國之最」

從秦安縣城沿著葫蘆河往東北駕車行駛約40多公里,就到了秦安縣五營鄉邵店村,這裡就是創造了6項「中國之最」、把華夏文明之源推到8000年前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地灣遺址。

專家考察手記丨秦安漫遊記

秦安,位於甘肅省東南部,渭河支流葫蘆河下游,隸屬天水市。秦安古稱成紀,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絲綢之路要衝。現有大地灣、興國寺、文廟大成殿等3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仰韶、馬家窯、齊家文化等新石器時...

全國考古專家齊聚寶雞 探秘史前文明

寶雞新聞網訊(記者 黃河)今年是北首嶺遺址發掘60周年,9月13日下午,《渭水曙光—寶雞史前文物精品展》在北首嶺博物館開展,來自全國各地的史前遺址博物館專業委員會成員單位代表與北京大學、中國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