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並舉讓文物活起來 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年夏天以來,作為歷史文化的見證者,作為國家形象的「金名片」,文物再次成為老百姓常掛嘴邊的「熱話題」: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成功申遺,文化遺產圖片展閃亮2017年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活動;文物流通市場專項整頓行動持續推進,網友們拍手叫好,「中國文博」微博爆髮式「漲粉」;《千里江山圖》甫一開展,「故宮跑」重現……可見,國之瑰寶所喚醒的人民群眾之文化熱情,文明使者所贏得的國家元首之高度讚譽,折射出文物所蘊含的恆久魅力。

「要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處理好歷史文化和現實生活、保護和利用的關係,該修則修,該用則用,該建則建,做到城市保護與有機更新相銜接。

「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

殷殷期待,擘畫有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擔負著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飽含著對傳統文化的深厚感情,讓文物活起來始終為其所關注、所思考。

文物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是全體人民的珍貴財富。

對於一個國家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激發人民群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認同和熱愛,堅定文化自信,匯聚發展力量。

對於一個城市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使市民找回老城記憶,體現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品位,展現城市魅力。

對於一個鄉村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彰顯地域特色,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思想引領行動,理念指導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是其治國理政新思想在文物領域的集中體現,是新時期全面推進文物合理利用工作的重要遵循。

這五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各部門各地方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文物事業既往成就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出台、一系列重大舉措的推出、一系列重大工作的推進,「讓文物活起來」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那些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物珍存不斷走近百姓、走進當代、走向世界。

這五年,從《關於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到《關於促進文物合理利用的若干意見》《關於進一步推動非國有博物館發展的意見》相繼出台;從傳統村落整體保護和活化利用,到抗戰文物、長徵文物保護展示和「網際網路+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有序推進;文物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增強,文物工作助推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潛力進一步釋放。

從「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跨國申遺成功,到習近平主席和法國奧朗德總統共同為2014年「漢風—中國漢代文物展」題寫序言並擔任監護人,再到2016年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領導人云集世界文化遺產西子湖畔,越來越多文物日益成為豐富文化外交、促進文明互鑒的「國家名片」。

「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

」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託猶在耳邊,廣大文物工作者深感使命光榮、責任在肩。

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加強合理利用就是保護好、傳承好文物的有效途徑。

文物合理利用之路可謂是任重道遠,需要砥礪奮進、再上新台階。

我們致力於推動文物工作主動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建設「一帶一路」文化遺產長廊,加強海上絲綢之路保護與申遺工作,策劃一批具有中國內涵、國際表達、創意融合的對外文物展覽,推進援外文物保護和合作考古,用多贏合作的實際成果促進思想交流、文明對話、民心相通。

夯實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區考古勘探與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加強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實施冬奧會區域文物保護利用工程。

堅持整體保護、有機更新,傳承城市歷史文脈,一方面不斷融入現代元素,使城市設施更加符合現代生活的要求;另一方面不斷煥發老城新活力,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得益彰。

我們致力於推動文物工作更好融入經濟社會發展。

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文化傳播和社會教育功能,提供更多的免費或優惠公共文化服務,促進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緊密結合。

加強工業遺產的後續保護和有效利用,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公共活動空間。

實施近現代建築保護展示提升工程和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程,發掘和保護一批處處有歷史、步步有文化的歷史街區、特色小鎮和傳統村落。

深入實施「網際網路+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促進網際網路的創新成果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深度融合,支持各方力量利用文物資源開發文化創意產品,豐富文化供給,促進文化消費。

編制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傳承五年行動計劃,開展長征——紅色記憶工程,不斷增強革命文化的吸引力和傳播力。

我們致力於推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文物保護利用。

全面深化文物領域「放管服」改革,更多採用取消、備案、告知承諾、標準規範方式,推進「雙隨機一公開」檢查,真正做到審批更簡、監管更強、服務更優。

面向社會平等開放文物資源,釋明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的法律規制、政策邊界和各方權益,找准支持政策和優先領域的契合點,消除「准入不准營」的隱形障礙,保障社會參與的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

鼓勵不同區域進行文物保護利用多樣化試點,試行文物合理利用負面清單和大遺址相容性利用制度,探索傳統村落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下文物建築的外部風貌整體保護和內部有機更新利用相結合。

我們致力於推動文物市場活躍有序發展。

加強民間合法收藏文物管理政策調研和制度設計,出台關於鼓勵和規範民間文物收藏活動的若干意見,指導相關社會組織編制民間文物鑑定辦法或標準,加強行業自律,凈化發展環境。

支持更多文物博物館單位提供社會文物鑑定公益服務、建立預約服務制度,支持文物科研機構開展社會文物科技鑑定試點。

建立文物市場守法信用記錄製度,完善文物市場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

我們正處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發展偉大時代。

從惠及萬家的群眾喜好到方興未艾的城鄉一體化、影響深遠的國家戰略,文物都能夠成為「助推器」和正能量。

每一件文物,都凝結著歷史的烙印、跳動著文化的脈搏;每一件文物,都維繫著民族的精神、彰顯著國家的尊嚴;每一件文物,都寄託著百姓的牽掛、凝聚著民眾的關注。

讓文物活起來,定會深入人心、蔚然大觀,定會譜寫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與文物保護、文明傳承交相輝映的美好篇章。

(全文轉自2017年10月22日《經濟日報》,作者為國家文物局局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麥教猛:加強文物保護 傳承歷史文脈

3月17日上午,全市文化遺產保護領導小組會議召開。市委副書記、市長麥教猛強調,要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文物保護,傳承好歷史文脈,進一步擦亮惠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副市長陳高燕主持會議。...

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把文化傳下去: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習總書記在重要指示中強調,「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

「活化保護」,為子孫留住傳統記憶

被譽為傳統文化活化石、民族記憶背影的文化遺產時下正經受著嚴峻的生存考驗。最近一次全國文物普查發現,上世紀80年代末到2011年間,我國有4.4萬處不可移動文物消失。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普遍面臨後繼...

市政協獻策文化強市建設

東楚網黃石新聞網(黃石日報 記者 殷婷)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歷史和記憶。作為華夏青銅文化的發祥地、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搖籃,黃石積澱了石器文化、礦冶文化、工業文化、紅色文化和豐富的文物資源。三千年礦...